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植物枝条生物力学特性是研究植物地上部分防风抗蚀作用基础。以内蒙古准格尔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和边坡上栽植柠条、沙棘、紫花苜蓿、沙打旺、杨柴、草木犀6种常见水土保持植物地上部分枝条为研究对象,研究枝条数量特征,确定其代表枝,从而为几种植物枝条生物力学性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代表枝的确定将枝条以0.5mm为一个径级进行分级,分别计算每个径级组累计枝数量比例、累计枝长比例、累计枝表面积比例和累计枝干质量比例,取这4个值相对较大径级组作为各自代表枝。结果表明:柠条代表枝径级为0.5~1和1~1.5mm,沙棘为1~1.5和1.5~2mm,杨柴为0~0.5和0.5~1mm,紫花苜蓿为0.5~1mm,沙打旺为0.5~1和1~1.5mm,草木犀为1~1.5mm。因此,在内蒙古准格尔采煤矿区及相似地区,在植物防风抗蚀生物力学性质研究中,建议以上述6种水土保持植物作代表枝径级为主要研究范围。

  • 标签: 枝条 代表枝 径级
  • 简介:采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2年生柿树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参数光响应过程,探讨柿树光合光响应特性对土壤水分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柿树光合生理参数影响显著,随着土壤水分降低,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先升后降,光补偿点先降后升,光饱和点呈下降趋势;维持柿树高光合作用和高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76.7%,适宜光照强度为800~2000μmol/(m2·s);柿树对强光利用能力较强,而对弱光利用效率较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时,柿树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限制,而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25.5%时,柿树光合作用转变为非气孔限制,通过对气孔、非气孔因素判定,可知柿树是一种抗旱性非常强植物。研究结果可为柿树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柿树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气孔限制
  • 简介:为寻求合理保护性耕作措施,试验设计了砾石覆盖、秸秆覆盖、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和4个风速等变量,研究风速、覆盖物和覆盖度与风蚀量、抗风蚀效率、风沙流结构关系,比较多种措施之间抗风蚀效果优劣。结果表明:1)4个设定风速下30%~90%覆盖度秸秆覆盖抗风蚀效率在54%~92%之间,砾石覆盖为26%~72%,30%砾石覆盖或30%秸秆覆盖与3种留茬高度组合措施下,平均抗风蚀效率均在70%~78%之间;2)随着覆盖度增加,砾石覆盖措施最小可抑制有效风速值从8.0m/s逐渐增大到12.5m/s,秸秆覆盖措施从10.1m/s增加到了14.3m/s;3)覆盖处理下0~62cm高度内输沙量大部分集中在0~26cm;4)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输沙量多集中在60cm以内。

  • 标签: 砾石覆盖 留茬 风蚀 风洞
  • 简介: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分别在坡度25。和32。林地中,设计4种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不间伐、20%、40%、60%间伐强度),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及间伐后补植枫香两种改造措施对库区生态公益林林地水土流失影响。结果表明:40%及60%间伐强度林地水土流失量大于不间伐处理,中高强度间伐后套种枫香改造措施同样加大了库区生态公益林地水土流失,但小于间伐措施流失量,且水土流失量随着坡度增加而加大。而在适当低强度间伐(20%间伐强度)条件下,实施两种改造措施之后库区生态公益林水土流失量与不间伐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因此,选择在低坡度(25°)进行适当低强度(20%间伐强度)间伐并套种枫香等阔叶树种,可达到在兼顾生态效益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林林木和景观资源目的。

  • 标签: 库区生态公益林 间伐 套种 水土流失
  • 简介:摘要萤石矿浮选生产,含氟废水排放河中,排水口一侧河岸土壤长期遭受污染,草本植物发生枯萎死亡,植被逐渐消失,地表裸露。河岸植被缓冲带消失,导致河水侵蚀河岸现象发生并发展,侵蚀缺口向内向下游蔓延,河岸侵蚀逐年加剧。本文就这一造成河岸侵蚀个案进行粗浅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个人看法和对策。

  • 标签: 萤石浮选 废水排放 河岸侵蚀
  • 简介: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应用CIRAS-2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通过测定8个土壤水分梯度下山杏(Prunussibiri-caL.)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日变化过程,探讨土壤水分变化对山杏光合作用日变化过程影响。结果表明:1)山杏光合作用日变化过程和光合午休原因,随土壤水分变化而明显不同,当土壤相对含水量(Wr)在56.1%~66.1%之间时,山杏没有发生光合作用午休现象,但超出此土壤水分范围会发生不同程度光合午休现象,当Wr在93.2%~77.0%之间时,山杏光合午休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限制,当Wr在49.3%~37.3%之间时,光合午休主要原因开始由气孔因素向非气孔因素转变,当Wr小于37.3%后,光合午休主要原因为非气孔因素限制,即叶肉细胞光合能力下降;2)当Wr在49.3%~77.0%之间时,山杏同时具有较高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 标签: 光合生理生态 山杏 光合午休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
  • 简介:为探明水分条件对保水剂作用效果影响,采用盆栽实验,测定冬小麦生长结束后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不同用量(T1:0、T2:27mg/kg、T3:54mg/kg、T4:81mg/kg)处理土壤持水、供水及导水性能等。结果表明:保水剂施用均提高了土壤持水、供水、导水能力及土壤有效水含量。轻度胁迫条件下,以T3处理持水能力、有效水含量及导水能力最强,而供水能力以T4处理为佳;充分供水条件下,随保水剂用量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供水能力、有效水含量及导水能力均提高,但T3和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轻度胁迫相比,充分供水条件下各处理持水能力、供水能力及导水能力均较高,而有效水含量以轻度胁迫条件下T3处理较高,较对照增加18.6%。从经济角度考虑,2水分条件下以T3处理(54mg/kg)效果为佳。

  • 标签: 保水剂 水分条件 持水能力 供水能力 土壤有效水
  • 简介:运用径流小区法研究闽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不同降雨强度对水土流失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年均径流量大小顺序为裸露地〉柑橘园〉锥栗林〉杉木林,年均土壤流失量大小顺序为裸露地〉锥栗林〉柑橘园〉杉木林;2)降雨强度对土壤流失量影响高于对径流量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量及土壤流失量与各降雨强度指标呈显著性幂函数关系,但各指标的拟合相关程度不同;3)裸露地(对照)土壤流失量与I10相关性最高,锥栗林土壤流失量与I30和I60相关性最好,柑橘园土壤流失量与I30相关性最好,而杉木林土壤流失量与降雨强度相关性极弱;4)裸露地、锥栗林和柑橘园径流量与I60和I30相关性较好,杉木林径流量与降雨强度相关性极弱;5)各土地利用方式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与Iave相关性均很弱。

  • 标签: 水土流失 降雨强度 土地利用方式 闽北
  • 简介:以商州区张地沟小流域为例,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方法,对表层土壤全氮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张地沟小流域土壤全氮平均质量分数为0.986g/kg,变异系数为24.14%,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土壤全氮具有强烈空间自相关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空间分布上呈现斑块状和带状格局;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顺序为农地〉果园〉林地〉荒草地;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在不同高程间具有显著差异,随高程和坡度增加而降低;阳坡与半阴坡方向上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分别为最高和最低。研究结果可为丹江流域农业结构调整、土壤全氮有效利用和水质清洁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土壤全氮 空间变异 KRIGING插值 影响因素 丹江流域
  • 简介:根据秦岭南北54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采用周广胜—张新时模型、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Spline插值等方法分析近52a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影响。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多年平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由北向南逐步上升,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南坡〉秦岭以北,各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不一,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上升站点占本区站点总数比例顺序为汉水流域〉秦岭南坡〉巴巫谷地〉秦岭以北,秦岭以南地区增加更为明显,生态区23个站点中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际波动并不大,介于1.34~1.89之间;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湿润指数、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水平(P〈0.01)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排序为降水量〉湿润指数〉相对湿度,降水增多会促进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累积,水分是主要制约因素;3)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由南向北递减,排序为巴巫谷地〉汉水流域〉秦岭南坡〉秦岭北坡,绝大部分地区呈现不显著上升趋势,近52a来,水分利用效率普遍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整体上维持相对稳定水平

  • 标签: 气候变化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水分利用效率 秦岭南北
  • 简介:矿产资源开采造成了严重重金属污染,为选择合理植被恢复模式以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以淄博市四宝山破坏山体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为对象,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pH值等主要化学性质,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脲酶活性和Cu、Zn、Cd等7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1)实验区土壤中重金属Zn轻度污染,Cu和Cd重度污染,其他重金属均不构成污染;2)各人工植被恢复模式土壤重金属质量分数均低于灌草丛,其中黑松林对土壤Cu、Cd修复效果最好,侧柏林对土壤Zn修复效果最好;3)土壤重金属全量在垂直分布上规律复杂,有效量均表现为下层高于上层,土壤有效Cu、有效Zn、有效Cd下层比上层依次高9.24%~18.94%、0.97%~20.09%和5.48%~35.51%;4)在影响土壤酶活性各种因素中,破坏山体土壤重金属有效量与土壤化学性质影响最为明显,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本研究发现,Cu、Zn、Cd均对4种土壤酶活性表现出了抑制作用,建议用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作为破坏山体土壤重金属Cu污染评价指标。

  • 标签: 土壤重金属 土壤酶活性 土壤性质 破坏山体
  • 简介:裸露山体缺口依据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开采坑口、开挖边坡和崩岗等不同类型。在深圳快速发展31年时间里,工程建设中大量挖山取石造成了众多裸露山体缺口破碎带,这对城市景观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了极为不利影响。深圳市布吉郁南、吉冈采石场边坡整治绿化工程通过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设计和施工策略并辅以景观影响度评价,实现了快速覆绿和景观融合生态修复效果。这些策略对我国其他类似的裸露山体缺口治理将起到有效借鉴作用。

  • 标签: 裸露山体缺口 菌土 连续喷丝固土植生 景观影响度
  • 简介:运用径流场观测方法,对桉树-牧草、桉树-农作物和桉树-药材3种复合经营模式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位观测,筛选出水土保持效益好复合经营模式,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桉树间作牧草、农作物和药材后,地表径流量分别降低了21.07%~31.02%、33.91%~38.71%和1.51%~67.12%;土壤侵蚀量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但种植2年后,桉树3种复合经营模式均未产生土壤侵蚀;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降幅最明显,初步认定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较好,是比较适宜种植模式。

  • 标签: 桉树 复合经营模式 径流量 侵蚀量
  • 简介: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雪浪山复绿边坡A段发生大滑坡为例,研究强风化砂岩夹板岩重塑土在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下三轴UU剪切强度特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边坡复绿工程。结果表明:含水率从15%增加到25%时,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增加显著减小;当含水率分别为15%和25%时,随着干密度增加,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干密度增加显著增大;但当含水率为20%时,其黏聚力随着干密度增加而减小,内摩擦角不变。

  • 标签: 剪切强度 强风化砂岩夹板岩 重塑土 无锡雪浪山
  • 简介:摘要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旱地,平整度差,水土及养分流失严重,作物产量低,严重制约着旱地农业健康发展。坡耕地综合治理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效果,而且还能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附加值并减少泥沙入水库。通过对六枝特区坡耕地综合治理实践,认为明确重点、强化施工过程控制、保证质量及严格管理是保证坡耕地综合治理成果关键,通过治理,使坡地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促进了区域农业健康发展,并为贵州省坡耕地治理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 标签: 坡改梯 施工 管理
  • 简介: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参加了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示范县工作,开始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实践,前后跨越10多年。通过实践,对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认识不断深入,编制质量也不断提高。进一步认识到必须从源头上加强水土保持管理,立法与行政执法是有力保障;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对专业技术职称要求管理,是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质量基础性工作;科技示范园为方案编制树立了榜样;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对永久绿化美化区域以园林绿化标准进行绿化;落实监督、监测措施是水土保持工作必不可少手段,以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 认识
  • 简介:半干旱黄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其生态恢复过程受到全世界生态学者普遍关注。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表现形式。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自然恢复10a合沟流域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立地因子对地上生物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立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沟底、阴向沟坡、阴向梁坡、阳向沟坡、梁顶、阳向梁坡;2)梁坡和沟坡地上生物量随坡度升高均呈现反S形态,梁坡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25°处,最小值出现在35°~40°处,沟坡地上生物量最小值出现在30°~35°处,最大值出现在40°~45°处;3)坡向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是显著(P=0.049),其余因素影响不显著。可知,该区地上生物量分布规律是植被对不同立地类型水分、光照等自然条件综合利用结果。

  • 标签: 地上生物量 立地 土壤含水量 光照 黄土区
  • 简介:植物群落是河岸带湿地重要组成部分,对河流护坡生态系统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和测定研究京杭运河淮安段天然芦苇群落对风速、噪音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植物对照地相比,有芦苇分布背风面风速变小,噪音降低,其日变化也呈现一定变异。不同芦苇群落由于宽度及密度等结构特征差异其作用强度明显不同。密集芦苇群落和中密芦苇群落消风减噪效应明显好于稀疏芦苇群落,日平均消风率分别为63.95%和66.25%;日平均减噪率分别为9.81%和6.13%。气流与声波穿越苇群后,在苇群内部形成明显低风弱噪区,但越过苇群后二者呈现不同变化曲线。通过苇群风速变化拟合方程为:y1=-0.0005x3+0.0336x2-0.5428x+2.7416(R2=0.8216);通过苇群声级变化拟合方程为:y2=-0.0012x3+0.0806x2-1.5362x+65.09(R2=0.8452)。芦苇群落对航道行船具有明显抵风消浪与消音降噪功能,是一种值得保护和应用河岸带生态护坡模式。

  • 标签: 河岸带 芦苇群落 消风减噪效应 京杭运河
  • 简介:通过对云南红壤坡耕地一年内产流降雨监测,研究不同农作处理下烤烟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顺坡垄作处理条件下,施肥量差异造成地表植被覆盖率差异,影响了水土流失量和养分流失量;2)破膜提土处理条件下,相比未破膜处理,破膜后可增加地表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量,其中秸秆覆盖在揭膜后对减轻水土流失效果更好;3)烤烟生长前期,农作处理方式是影响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主要因素,烤烟生长后期,地表植被覆盖率成为影响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主要因素;4)氮、磷养分流失途径相比较,总磷流失相对于总氮流失受径流流失影响更大。

  • 标签: 坡耕地 农作处理 水土流失 养分流失 云南曲靖
  • 简介: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各层次和烤烟各生长期土壤中无机氮质量含量影响,大田试验中设置5个氮肥施用量并分配在基肥、苗肥和追肥时期施用,烟苗移栽后第5周开始分7次钻取3个土层样,样品冷藏贮存并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硝态氮和铵态氮质量含量。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在移栽后第6周前0~20cm土壤中硝态氮质量含量大于铵态氮,施用氮肥越多,土壤中无机氮质量含量提高幅度越大,施氮肥对0~20cm土壤中无机氮质量含量影响在烟株生育前期要远大于对20~40cm土壤中无机氮质量含量影响,同一时期不同深度比较,0~20cm土层中硝态氮质量含量略大于20~40cm和40~60cm土层硝态氮质量含量;烟株移栽7周后,0~20cm土层中硝态氮被极大耗竭。各施氮量在各土层铵态氮质量含量变化幅度远大于硝态氮,铵态氮质量含量从第6周即开始上下波动,并在50mg/kg附近上下变动,第8周土壤各层铵态氮质量含量有一个上升峰,而硝态氮质量含量在第7周停止快速下降后进入0~100mg/kg范围较平稳波动阶段。认为:不同施氮量对于生育前期和0~20cm土层硝态氮质量含量影响深刻,但促进烤烟打顶前足量吸收并形成健壮烟株合适施氮量还需结合烟草产量与品质而定;铵态氮调控是调节后期氮供应关键。

  • 标签: 施氮量 烤烟 土壤 硝态氮 铵态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