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草莓为研究试材,对草莓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若干影响因子如分离材料、酶液组成、酶解方式及时间、纯化时离心力及离心时间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讨草莓原生体分离最佳条件,为草莓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等研究提供大量优质原生质体。结果表明:继代5d草莓悬浮细胞系是原生质体分离最佳材料,其次是愈伤组织,而从组培苗叶片分离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低。以悬浮细胞系为分离材料酶液组成为CPW13%甘露醇+0.5%PVP+0.1%MES+0.5%~1.0%CellulaseOnozukaR-10+0.5%MacerozymeR-10+0.05%PectolyaseY-23;以组培苗叶片及胚性愈伤组织为分离材料酶液组成为CPW13%甘露醇+0.5%PVP+0.1%MES+1.0%CellulaseOnozukaR-10+1.0%MacerozymeR-10+0.1%Pec-tolyaseY-23。分离草莓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宜采用低速(30r/min)恒温(27±1)℃摇床振荡酶解,时间为12h。纯化时,适当提高离心力短时间离心有利于原生质体纯化过程中产量和活力保持,以80×g离心6~8min,效果为好。

  • 标签: 草莓 悬浮细胞系 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分离
  • 简介:本研究探讨滴灌施肥条件下灌水量和施肥量对温室番茄品质影响,优化陕北地区温室番茄水肥供应技术,为该地区优质番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组合方法,试验由3个灌水水平(100%ET,80%ET和60%ET)和3个施肥水平(N-P2O5-K2O分别为240-120-150kg/hm2,180-90-112.5kg/hm2和120-60-75kg/hm2)进行完全随机组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果实6项品质指标(可溶性糖,维生素C,硝酸盐,糖酸比,有机酸和番茄红素)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相对较优水肥供应量。分析表明,灌水单因素对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影响极显著(p〈0.01),对硝酸盐和有机酸影响显著(p〈0.05);在相同施肥水平下,随着灌水量增加,番茄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番茄红素、硝酸盐和有机酸含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降低;施肥单因素对维生素C、硝酸盐和番茄红素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施肥量增加,维生素C、硝酸盐和番茄红素随之增加;水肥供应仅对番茄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主成分分析法表明,灌水量为60%ET和氮磷钾施用量为240-120-150kg/hm2时得分最高,综合品质相对较优,推荐该处理为陕北地区温室番茄水肥供应技术优选方案,能够为该地区优质番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 维生素C 番茄红素 主成份分析法
  • 简介:根据黄瓜基因组数据库中CsaO20719基因编码区全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方法从黄瓜品种津研四号叶片中克隆得到寡肽转运蛋白基因(oligopeptidetransportergene,OPT)。基因编码区全长为2013bp。该基因编码蛋白由20种氨基酸组成,含有67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73kD和8.65。预测由该基因转录寡肽转运蛋白为疏水蛋白,有14个连续疏水片断。预测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存在OPT家族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膜上,主要功能为参与转运和底物结合。同源性和进化树预测分析显示,OPT蛋白毛果杨和蓖麻寡肽转运蛋白同源性分别达到了81%和79%,所转运底物除有寡肽外,还包含有金属离子-烟草胺螯合物等。qRT—PCR分析同一氮浓度处理OPT基因在不同部位表达结果显示,在无氮及低氮条件下,OPT基因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叶和茎尖。在高氮条件下,OPT主要在茎尖和叶中表达量较高,其次为茎,说明OPT基因在氮胁迫下存在于植物各个部位,并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部位,为黄瓜生长提供所需能量。不同氮浓度下OPT在茎中表达分析结果显示,OPT基因在无氮及低氮下表达量增加,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并且随着氮浓度降低,OPT表达量增加,说明黄瓜OPT基因参与低氮胁迫应答反应,增强黄瓜耐低氮能力。

  • 标签: 黄瓜 寡肽转运蛋白基因(OPT) 克隆 低氮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生物芯片技术自上个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在生物科研方面该技术起到了越来越重要作用并且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本研究先对生物芯片各个主要分类进行详细介绍,说明相关原理,结合国内外近年来最新科研报道进行总结,根据该技术在测序,基因表达,抗病机理等研究中巨大作用,对生物芯片技术在植物分子生物研究中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实验技术方法以及研究策略上进行阐述。

  • 标签: 生物芯片 实验技术方法 植物分子生物研究
  • 简介:紫外线B(UV-B)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中UVRESISTANCELOCUS8蛋白作为UV-B光受体在植物响应UV-B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草莓是一种重要经济果树,目前关于草莓UV-B光受体报道较少。为研究草莓中UV-B受体蛋白,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丰香’草莓中编码UV-B光受体蛋白cDNA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了原核生物表达载体pET32a-UVR8,利用中心点响应面法优化了重组蛋白诱导条件(包括诱导温度,IPTG浓度,菌液浓度和诱导时间)。结果表明:克隆得到了编码草莓UVR8蛋白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FaUVR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长1317bp,编码43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7.28kD,等电点pI为5.85,重建蛋白质三维结构表明该蛋白包含7个β-片状螺旋结构;原核表达得到69.7kD融合蛋白,对四个诱导条件优化表明将工程菌培养至菌液OD600=0.7,加入浓度为0.55mmol/LIPTG,在27.72℃下诱导9h,可获得最大量重组蛋白79μg/mL。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寻找FaUVR8蛋白互作下游蛋白,以及进一步开展其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草莓 FaUVR8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 简介:提高小麦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主要途径,干旱是影响小麦产量最主要因素。分析小麦抗旱相关性状遗传机制及选育携有高产抗旱性状小麦近等基因系可为选育高产品种提供基础。本研究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ntrogressionline,IL)(鲁麦14×陕旱8675)×鲁麦14(BC3F5)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两种水分条件下小麦抗旱相关性状株高(PH)、穗长(SL)、单株有效分蘖(SNP)、抽穗期(DH)、穗下节长(FIL)、旗叶叶枕-穗基部长(LPSB)、相对穗下节长(RFIL)、相对旗叶叶枕-穗基部长(RLPSB)、结实小穗数(FNS)、上部不孕小穗数(SST)、下部不孕小穗数(SSB)、穗粒数(GNS)、单株产量(GWP)和千粒重(TGW)进行差异分析,揭示小麦抗旱相关性状遗传基础。研究结果如下:对160个导入系株系14个抗旱相关性状分析表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性状变异系数在0.05%~225%之间,多数性状均值偏向受体亲本鲁麦14;从性状变异范围可以看出,回交导入系群体除WW条件结实小穗数,DS有效分蘖、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外,其它性状普遍表现超双亲,但是所有性状表现均超受体亲本鲁麦14,这是从陕旱8675导入染色体片段作用结果。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各性状表型值除SST外均有明显差异。该群体适合进行抗旱相关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 标签: 小麦 回交导入系 抗旱 农艺性状 差异分析
  • 简介:本课题组利用圭630/台湾粳DH群体,建立了一个水稻RFLP连锁图.该图谱含175个标记,总长1224.6cM,相邻标记间平均距离为7.0cM.但该图标记分布不够均匀,存在较多空白区,且在第4和第8染色体上分别存在一个断点.本研究试图在原有RFLP图谱基础上,添加一些SSR标记,以使该图谱标记更加密集和均匀,并消除两个断点.共筛选了361对RM引物,获得了183对多态标记,在12条染色体上共整合了57个RM标记,染色体连锁图总长度为1811.2cM,比原图谱增长了47.9%,相邻标记间平均距离为7.8cM,原图谱相近.不过,两条染色体上两个断点仍无法消除,暗示这两个断点区域多态性较低或重组率较高.

  • 标签: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水稻 分子连锁图谱 RFLP SSR 遗传图谱
  • 简介:生物炭是一种可以改良土壤、增强作物产量和提升作物品质新型农林废弃物再利用材料。本研究通过振荡方式制备生物炭浸提液,利用水培系统培养水稻幼苗,以20%PEG6000、300mmol/L和500mmol/L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生物炭表面水溶活性分子对水稻幼苗抗旱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生物炭浸提液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造成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缓解叶绿素含量、鲜重及存活率降低,同时可以降低体内活性氧积累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表明生物炭浸提液促进干旱胁迫响应标志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说明生物炭浸提液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稻幼苗对干旱胁迫耐受性。

  • 标签: 生物炭 表面水溶活性分子 干旱胁迫 水稻
  • 简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在植物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它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一种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是将特定DNA序列定位在染色体或染色质上一门新兴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该技术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并且安全、直观。本文简单介绍了该技术基本原理,重点从染色体制片、探针标记技术、染色质凝缩程度、分带技术相结合和单拷贝或低拷贝基因检测等方面,阐述了近些年该技术发展状况,最后本文概述了该技术在基因工程育种中应用,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基因工程
  • 简介:霜霉菌是一种在十字花科作物中寄主范围很广专性寄生菌。本研究综合运用病菌形态学观察、病菌致病性测试和rDNA-ITS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对北京地区大白菜和甘蓝寄生霜霉菌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二者进化关系。结果显示:两种病原菌在形态学上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对大白菜致病力具有显著差异:大白菜霜霉菌对大多数参试大白菜材料具有致病性,而甘蓝霜霉菌只是诱导大多数大白菜材料产生过敏反应,对个别易感大白菜材料具有较弱致病力;将rDNA—ITS序列提交至NCBI,大白菜和甘蓝霜霉菌rDNA—ITS序列登录号分别为JF975613和JF975614,序列比对发现二者序列一致性高达99.59%;利用19个十字花科霜霉病菌ITS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二者寄生在甘蓝和甘蓝型油菜上霜霉菌以100%支持率聚在同一分支。

  • 标签: 大白菜 甘蓝 霜霉菌 致病性 RDNA-ITS
  • 简介:鉴于泛素植物受高温等环境胁迫下产生一些诱导型蛋白降解有关,本研究根据擎天凤梨Ostara早期花器全长cDNA文库,经大规模随机测序及重叠群(contigs)内EST序列拼接,获得了擎天凤梨多聚泛素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GQ890686),序列长1896bp,开放阅读框长1323bp,编码441个蛋白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分子质量为49.3kD,等电点pI为6.59。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主要由随机卷曲、延伸链、α螺旋和β-转角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拟南芥推定多聚泛素UBQ10(gi|23397122|gb|AAN31845.1|)亲缘关系最近;经推断它是由5个单体泛素组成多聚泛素。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低温胁迫下反应机理以及如何采用分子调控手段增强擎天凤梨耐低温能力。

  • 标签: 擎天凤梨 泛素 克隆 序列分析
  • 简介:随着全球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及其在花卉中广泛应用,有关运用转基因技术进行花卉育种报道也越来越多,但是投放到市场上进行商品化生产转基因花卉品种却为数不多。本文在国内外转基因花卉研究综述基础上,对转基因花卉在市场化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如重要商品花卉转化体系不够成熟、外源基因检测比较复杂以及生物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为了促进中国转基因花卉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本文认为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种质资源,分子育种传统育种相结合,加强学科沟通和国际交流是中国转基因花卉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观赏植物 基因检测 生物安全性 种质资源
  • 简介:稻米香味是稻米食味品质重要指标,而香味是受隐性核基因控制,杂合基因型不表现出香味,因此在香米育种中需要寻找一种快速、简便、准确香味基因检测方法。本实验分别设计了水稻香米基因fgr2个等位基因基因标记(InDel-E2、InDel-E7),利用这两个标记对20个香米和2个非香稻品种(品系),以及2个香米/非香米组合F1进行快速检测。结果显示,InDel—E2能检测到11个香米品种(品系),InDel-E7可检测其余9个香米品种(品系),且2个标记都能检测杂合基因型,说明本研究中20个香米品种(品系)受2个香米基因控制。供试材料分子检测结果与香米基因型完全相符,因此本研究开发2对标记可应用于香米育种基因标记辅助选择和新香米基因筛选。

  • 标签: 水稻 香米基因 基因标记 开发和应用
  • 简介:为获得南瓜ISSR最优扩增体系,为后续南瓜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鉴定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密本’南瓜为筛选体系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Mg2+、dNTP、Taq酶、引物和DNA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南瓜ISSR25μL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10×Buffer,2.0mmol/LMg2+,0.3mmol/LdNTP,1UTaq酶,0.48mmol/L引物,75ngDNA。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12条引物进行退火温度优化,最终确定每条引物最佳退火温度。利用该反应体系,选用引物891对85个南瓜品种进行所确立扩增体系验证,结果显示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丰富,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表明本研究所确定反应体系适用于南瓜ISSR分子标记。

  • 标签: 南瓜 ISSR 分子标记 PCR扩增
  • 简介:种子萌发期,筛选、鉴定高粱抗旱材料对挖掘种子萌发期抗旱基因以及培育抗旱性更强高粱品种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设置0(CK)、5%、10%、15%、17.5%、20%、22.5%和25%8个不同浓度梯度PEG6000对粒用高粱BTx623和甜高粱Rio进行干旱处理,确定PEG6000初步筛选浓度,然后利用PEG6000初步筛选浓度对全球收集396份高粱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较抗旱材料逐渐加大选择压力,最终筛选出高抗旱性高粱材料。基于以上试验,确定了大批材料初步筛选时PEG6000浓度为15%较为适宜。396份高粱材料经过15%PEG6000初步筛选时,相对出苗率达到80%以上有89份,逐步加大筛选压力,最终筛选出4份抗旱能力很强高粱材料,其中3份来自中国粒用高粱,1份来自东亚粒用高粱。随着处理浓度增加,高粱抗旱性和耐盐性两者之间相关性存在不确定性。

  • 标签: 高粱 种子萌发期 干旱胁迫 相对出苗率
  • 简介:为了解决‘丹霞’铁皮石斛市场供需矛盾,本研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采用10种不同培养基培养‘丹霞’铁皮石斛种子,比较分析其种子萌发、原球茎形成和组培苗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丹霞’铁皮石斛种子活力为89.54%,原球茎在1/2MS+20%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发育良好,种子培养49d后形成原球茎。其株高、分蘖数、根长和根数等指标分别可达6.68cm、1.96株、5.16cm和5.88条,均高于其他培养基。在栽后115d统计成活率可达99.45%。说明培养基1/2MS+20%马铃薯适合于‘丹霞’铁皮石斛组培苗培养和快速繁殖。本研究为‘丹霞’铁皮石斛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丹霞’铁皮石斛 培养基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 简介:SRAP标记是一种新分子标记技术。本研究以霍山石斛总DNA为模板,对石斛SRAP反应体系重要参数进行优化试验。经过大量重复性实验,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石斛属植物稳定可靠、重复性强SRAP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量30ng、2.5mmol/LMg2+浓度、0.8μmol/L上下游引物、200μmol/LdNTPs以及Taq酶1U。该体系建立为SRAP标记应用于石斛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原植物鉴别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石斛(Dendrobium) SRAP标记 优化
  • 简介:松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且最具经济价值树种之一。近年来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发展,分子标记已经广泛应用于松树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方向。本文从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等角度,评述了松树遗传进化上常用DNA分子标记如RFLP、RAPD、AFLP和SSR等应用情况和进展。在遗传多样性方面,DNA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鉴定松树种间、种内遗传多样性有效手段,并用于指导杂交育种;在亲缘关系判定方面,可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物系统演化及分类情况,揭示育种亲本选配和种质资源有效利用;在松树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构建了二十多张连锁图谱,并对其生长、材性和抗性等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获得了一些重要抗病相连锁标记。

  • 标签: 松树 分子标记 遗传 进化
  • 简介:NBS类抗病基因是植物中最大一类抗病基因。亚麻荠是一种新型能源及特用油料作物,抗病、虫、杂草及逆境能力极强。然而,有关其抗性分子机理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NB-ARC标准结构域HMM模型,对亚麻荠本地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在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NBS类抗病基因。结果表明亚麻荠基因组共有472个NBS类抗病基因,分布于17条染色体上,56%基因成簇分布。所有串联重复基因也都以基因簇形式出现,这表明串联重复有利于基因簇形成。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TIR-NBS-LRR(TNL)和CC-NBS-LRR(CNL)两类亚家族抗病基因可能在进化过程中遵循不同进化路径,导致其在应对病原菌侵染时发挥不同功能。本研究发现将为鉴定新植物抗病基因和解析亚麻荠高抗病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亚麻荠 抗病基因 NBS家族 基因簇 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