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大白菜贮藏期限长达半年之久.从头年11月起,直到翌年4月,甚至到“五一”节结束。在这一阶段,外界气候变化是错综复杂的,从初冬进入隆冬,气温不断下降,而且下降幅度常呈曲线趋势,经常在低温后又重新回升,这就要求贮藏技术要适应多变的复杂自然条件,既要防冻.又要注意防热。从冬至进入立春,是一年间气温最低的时期,夜间最低气温一般在-10℃~-18℃,白天最高气温为0℃左右,气温变化不大,只要预防受冻便可安全贮藏。由立春到清明,外界气温逐渐上升,有时可出现倒寒流现象,这一阶段既要加强通风换气,义要防止外界高温的侵袭,才能延长贮藏时间。

  • 标签: 贮藏期间 大白菜 管理 最低气温 气候变化 贮藏技术
  • 简介:台湾青枣在贮藏期间失水严重,硬度迅速下降;呼吸速率缓慢上升,跃变高峰出现在第6天;果皮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维生素C和有机酸的含量先升后降,室温贮藏6天后其商业品质迅速下降.

  • 标签: 台湾青枣 采后贮藏 商品质量 生理变化
  • 简介:我国乡镇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素质不断提高,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结构不断优化,布局趋向聚集,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增长点。“十五”末的2005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突破46000亿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翻了1.5番,年平均增长11.5%,超过计划目标8.2%。

  • 标签: 乡镇企业 “十五”期间 增加值 体制机制 国民经济 县域经济
  • 简介:优化了应用离子色谱检测巴厘菠萝果实糖分组成与含量的方法,经优化的测定分析条件为:Carb0PacPAl(2×250mm)分离柱,淋洗液40mmol/LNaOH溶液,流速0.25mL·min^-1,柱温30℃;用该方法对经果蜡处理的巴厘菠萝果实贮藏期间的糖分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有效分离与测定。结果表明,果蜡处理组与对照组菠萝果实的糖分都是以蔗糖为主,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贮藏期间,处理与对照组果实主要的3种糖含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但果蜡处理组果实的葡萄糖和蔗糖含量总体上明显高于对照.表明果蜡处理对保持菠萝采后品质有一定作用。

  • 标签: 离子色谱 菠萝 果蜡 贮藏
  • 简介:本文在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国果蔬生产、贮运及流通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十二五”期间加速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提升我国果蔬冷链物流保鲜水平的主要途径。

  • 标签: 十二五 果蔬 冷链物流 机遇 挑战
  • 简介:对3种不同采收成熟度黑宝石李果实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花青素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增加,果肉褐变度和腐烂指数增加;中等成熟度的果实在贮藏期间能保持较高的硬度和TSS含量,贮藏后期腐烂指数较低,风味品质最佳,是适宜贮藏的最佳采收成熟度。

  • 标签: 成熟度 贮藏品质
  • 简介: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了1-MCP处理的不同采收成熟度果实冷藏90天后常温货架期间生理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照组9月15日采收的果实,其种子转色指数在96%左右,适合不需1-MCP处理的短期低温贮藏;处理组9月10日采收的果实,其种子转色指数在71%左右,冷藏90天后,常温货架期间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其它两个采收成熟度,说明1-MCP对适时采收的果实处理效果最好,可显著延缓南果梨果实的衰老进程,防止褐变的发生,9月10日采收成熟度的果实适合经1-MCP处理中长期冷藏后的常温货架保鲜。

  • 标签: 南果梨 成熟度 1-MCP 衰老 褐变
  • 简介:以“红苏珊”红色甜椒为试验材料,分别用1、2、3μL/L浓度的1-MCP熏蒸16h,20℃下贮藏10d,研究1-MCP处理对红色甜椒贮藏期间呼吸与色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3μL/L浓度的1-MCP处理均能明显提高贮藏期间甜椒的感官品质,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促进贮藏前期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但显著抑制了花青素、类黄酮和总酚的合成与积累,延迟了甜椒采后转色的进程,其中以3μL/L浓度的1-MCP处理保鲜效果最好.

  • 标签: 红色甜椒 贮藏 色素 呼吸作用 1-MCP
  • 简介: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了多糖涤膜处理对不同预熟成熟度的果实在冷藏条件下贮藏效果及其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藏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多糖涂膜处理可以显著地抑制贮藏期间果实中脂氧合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膜相对透性,提高了硬果率;贮藏180天后,在货架期间多糖涂膜处理可以明显地控制果实转色指数、果柄保鲜指数的变化,显著地抑制果皮、果心的褐变率。无论是冷藏还是在货架期间,多糖涂膜处理对预熟5天果实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

  • 标签: 南果梨 涂膜处理 贮藏 保鲜
  • 简介: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对"丰香"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cv.Fengxiang)采后品质及果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供试草莓用MeJA在25℃下熏蒸处理9h并摊晾2h,最终MeJA浓度为1,100μmol/L。处理后置于5±1℃下贮藏(相对湿度90%~95%)。贮藏期间每隔3d取3盒(每盒30果)测定其各项指标。试验表明,1μmol/LMeJA维持草莓贮藏后期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TSS)、显著抑制整个贮藏期间还原糖积累。1μmol/LMeJA处理能显著提高PAL(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C4H(Cinnamate-4-hydroxylase)活性,并延缓4CL(4-coumaroyl:CoA-ligase)活性的下降,从而有效诱导总酚和花青素类物质含量的增加,提高果实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维持果实较高的抗氧化能力;100μmol/LMeJA处理对果实C4H和4CL活性的诱导效果不显著。适宜低浓度MeJA能够促进总酚和花青素的合成、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能是通过提高酚类、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合成途径关键酶PAL,C4H和4CL的活性实现的。因此,适宜浓度的MeJA处理在草莓采后抗氧化水平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草莓 MEJA 品质 抗氧化
  • 简介: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和一种新开发的乙烯脱除剂——钯(Pd)(e+R)对早熟和晚熟的鳄梨(perseaAmericanaMill)在5℃贮藏和20℃后熟期内果实硬度、颜色、脂肪酸和糖含量的变化的影响。这种新型乙烯清除剂有效地延缓了鳄梨在5℃贮藏时的果实成熟过程,1-MCP在抑制果实成熟方面更加有效,但与这种新型乙烯清除剂相比它会破坏果实的后熟。晚熟果实中脂肪酸含量在两种处理间以及贮藏时间方面均保持不变,而早熟果实中脂肪酸含量随着处理和贮藏时间的不同,产生了轻度的,甚至显著的差异,果实中出现大量的甘露庚糖醇。

  • 标签: 1-MCP处理 乙烯脱除剂 脂肪酸含量 贮藏期间 梨果实 糖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