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陕西省柞水县板栗研究所大力推广板栗系列化生产技术,使板栗生产由粗放经营走向科学管理,板栗产量不断提高,农收入逐年增加。该县板栗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板栗已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

  • 标签: 板栗生产 奔小康 农民人均纯收入 主导产业 板栗林 科学管理
  • 简介:昆虫的食性分为“草食”(植物)昆虫和“肉食”昆虫两种。跟动物界所有肉食动物的“弱肉强食”一样,昆虫中的肉食昆虫,也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生存大战”。这场“大战”以两大“阵营”展开:一、捕食;二、寄生。它们你捕食我、我寄生你,直到生命的终结。肉食性昆虫,不论是捕食或是寄生,都是以其它昆虫为食料。捕食性昆虫残忍地杀死被捕食昆虫,而寄生性昆虫则是个彻头彻尾的“寄生虫”,它们长时间地寄生在其它昆虫体上,蚕食被寄者的身体。

  • 标签: 寄生昆虫 肉食动物 捕食昆虫 捕食性昆虫 寄生性昆虫 肉食性
  • 简介:瘿蜂是建瓯锥栗林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建瓯市东峰镇一年一代,以初龄幼虫在芽组织形成的小室内越冬,次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并且迅速生长,4月中旬芽长到1.5~3cm时形成虫瘿.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在锥栗产区采取选育推广抗虫性品种,加强园管理,5月中旬以前人工摘除虫瘿、适时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可取得投资少、见效快的防治效果.

  • 标签: 锥栗 栗瘿蜂 芽组织 生长发育 虫瘿 化蛹期
  • 简介:对张广才岭西北麓次生林内槲寄生的寄主树种和数量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张广才岭次生林中槲寄生的主要寄主树种为杨树、椴树和榆树,其他树种很少;单株簇生是槲寄生的主要着生方式,2,3,4和5株簇生有一定数量,6株以上簇生的已经微乎其微;槲寄生主要着生在寄主树体的上、中部和侧枝上,不同树种的表现不尽相同;阳坡、坡下部、平坡和农田边的次生林中槲寄生的数量相对较多。

  • 标签: 槲寄生 寄主树种 簇生 数量分布 立地条件
  • 简介:本文探讨利用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双条杉天牛,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双名二齿茎长蠹),黑星六点豹蠹蛾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证明,蒲螨对以上几种蛀干害虫的幼虫以及对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的成虫都有很好的寄生效果,室内试验证明,害虫接种入蒲螨后,在8小时内可以导致害虫幼虫死亡,每一个蒲螨膨腹体平均可以产生125个后代,室外采用淹没式方式,按照树胸径(cm)*20,000头/cm释放蒲螨,释放后7天,对双条杉天牛幼虫的校正寄生死亡率为73.29%,28天后,为98.45%,有时,一头体长仅为0.2mm的雌螨就可使一头四龄双条杉天牛幼虫致死。

  • 标签: 天敌 蒲螨 隐蔽性害虫 双条杉天牛
  • 简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黄独脚金寄生杂草(Strigahermonthica)侵扰是限制小农产自给性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肥力低加之总体环境退化是寄生杂草侵扰产生的重要原因。引入改良的耕作制度来解决寄生杂草侵扰和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势在必行。本文对肯尼亚西部双峰高原地区内,用豆科植物--印度田菁改良的休耕地对玉米产量和农田寄生杂草侵扰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处理分阶段进行,处理包括田菁改良6和18个月的休耕地、未经耕作自然植物再生6和18个月的休耕地、连续种植玉米未施肥的耕地和连续种植玉米同时施加氮和磷肥的耕地。结果表明,与未施肥玉米地相比,田菁改良休耕地明显(p〈0.5)增加玉米产量.除草管理降低了第一季度(428000±63000株·hm-2)、第二季度(51000±1500株·hm-2)玉米地寄生杂草植株种群。实验周期内,除草管理降低玉米地土壤中寄生杂草种子种群数。短期田菁改良休耕地对玉米产量的促进作用明显好于未施肥的玉米地,但是短期杂草休耕地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种植玉米和除草控制寄生杂草效果要好于休耕。

  • 标签: 复合农林 作物产量 改良休耕地 残留效应 根寄生物 土壤肥力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