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用于提高聚氯乙烯(PVC)耐热性能的混改性组分包括:以N-取代马来酰亚胺类、α-甲基苯乙烯类和马来酸酐类聚合物材料为代表的高分子耐热改性剂;氯化PVC、PVC纳米晶等具有较高耐热温度的改性PVC;另外还有纳米碳酸钙、凹凸棒土、玻璃纤维等无机填料。在PVC复合材料中共混不同类型的耐热改性剂所获得的耐热改性效果有很大差异,从耐热改性剂选择的角度对混改性制备高耐热PV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高耐热PVC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耐热PVC 共混改性 复合材料
  • 简介:利用废玻璃和废铝制备废弃物复合材料,开辟了废玻璃和废铝易拉罐新的再生利用途径。简要介绍了废玻璃/废铝易拉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玻璃增强体与基体铝液之间的界面结合、浸润性和分散性,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在玻璃/铝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玻璃/铝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结合玻璃/铝废弃物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对未来玻璃/铝废弃物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 标签: 废玻璃 废铝 废弃物复合材料
  • 简介:木塑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环保型材料被广泛使用,但对其在实用性很高的热致可逆变色功能方面的研究甚少。先介绍了热致可逆变色材料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详述了热致可逆变色木塑复合材料在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制备热致可逆变色木塑复合材料存在的变色灵敏性、相容性和环境适应性等问题。最后指出了热致可逆变色木塑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变色剂微胶囊化的改善方法并简述了变色剂微胶囊的一些表征方法。

  • 标签: 热致可逆变色 木塑复合材料 变色剂 微胶囊化
  • 简介:作为新材料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对国民经济转型发展和国防军工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受到包括国家领导人,乃至产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碳纤维在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生产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建立了从原丝、碳纤维到复合材料及制品的产业链,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但在产业化水平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诸如技术及装备水平落后、工艺稳定性不强、成本高于国外产品售价、高端品种缺乏等。

  • 标签: 新材料领域 国防军工 原丝 国家领导人 纤维材料 建筑材料
  • 简介:在对单掺系列改性剂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可以有效提高硫氧镁胶凝材料强度的磷酸和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一定的比例复合制成磷酸类和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剂,并进一步研究该复合对硫氧镁胶凝体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5±3)℃,RH=(70±5)%条件下,单掺改性剂水玻璃对硫氧镁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作用效果不大,而以占轻烧氧化铗0.5%~1%(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很好地提高胶凝体系的耐水性能;磷酸与柠檬酸分别与水玻璃以1:2(质量比)配制成的复合改性剂,在以轻烧氧化镁0.5%(质量分数)掺加时可以同时提高硫氧镁胶凝材料的强度和耐水性,尤其柠檬酸类复合改性剂在以轻烧氧化镁质量0.5%掺量条件下可以使硫氧镁胶凝材料的7d抗折强度提高2倍多,7d抗压强度提高50%左右,软化系数超过了1,达到1.14。

  • 标签: 硫氧镁胶凝材料 复合改性剂 耐水性 水玻璃
  • 简介:石墨和ZrB2–SiC的氧化行为修改了石墨合成在1×105Pa空气和0.2×105PaO2。氧化测试在一个感应的加热炉子被进行。这二材料的氧化跟随了线性率法律。在2100°C的石墨和C–ZrB2–SiC的坚定的半径损失率在1×105−2和1.05×10−2%/s>Pa空气,和3.23×10−2和2.21×10在0.2×105−2%/s>PaO2,分别地。ZrB2并且原文如此的加入显著地减少了石墨的氧化率因为在氧化期间在样品表面上形成的氧化物规模在减少暴露的表面区域帮助在下面底层。在有一样的氧的二不同气氛部分压力,石墨和C–ZrB2–SiC在0.2×105PaO2比在1×105Pa空气。氧化为石墨和C–ZrB2–SiC的控制率的步被建议分别地是通过边界层并且通过在氧化物规模的毛孔的氧的里面的散开。一个模型基于散开理论被建立在他们的氧化行为上讨论全部的煤气的压力的效果。

  • 标签: 石墨复合材料 氧化行为 空气 O2 氧化速率 感应加热炉
  • 简介:研究了钢渣与矿渣微粉比例、助磨剂掺量、粉磨时间对复合掺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分析其水化产物。结果表明,当复合掺合料中钢渣掺量为30%,助磨剂掺量为0.5%,粉磨时间为15min时,微粉比表面积达595m2/kg,复合掺合料7d、28d活性指数分别达97%、112%。复合掺合料能促进胶凝材料中C-S-H等的生成,同时吸收Ca(OH)2,改善胶凝体系力学性能。

  • 标签: 钢渣 复合掺合料 水化产物
  • 简介: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自制的优质硅气凝胶粉体复配其他材料作为保温骨料,采取骨料复合、颗粒级配、内掺改性剂等手段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性能进行了优化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硅气凝胶玻化微珠复合绝热保温砂浆,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配方,复掺硅气凝胶粉保温骨料,掺入粉煤灰可以优化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性能。

  • 标签: 玻化微珠 硅气凝胶粉 保温砂浆 导热系数 性能优化
  • 简介:欧盟科技人员取得超低能耗技术突破能够从大自然的周围环境中,如来自光线、振动或温差的物理变化,获得能源供应的微芯片技术,近期由欧盟第7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资助、西班牙纳瓦拉大学(UniversityofNavarre)领导的研发团队科技人员攻破。创新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SN)主要由2大部分组成:能够检测温度、声音、压力、振动和环境等的传感器网络节点和特制的超低能耗致动设备如节能信号灯。这种节能信号灯的能源消耗仅相当于普通白炽灯泡能耗五千万分之一。WSN通过无线方式,将分布式自治感应器芯片和制动设备连接起来,并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接入互联网。

  • 标签: 新能源材料 无线传感器 节能信号灯 芯片技术 科技人员 周围环境
  • 简介:日本研发出可耐425℃高温生物塑料据报道,利用大肠杆菌通过转基因操作和光反应等方法,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制造出400℃左右高温下也不会变形的生物塑料。而此前生物塑料的最高耐热温度是305℃。

  • 标签: 新型材料 化工 生物塑料 基因操作 大肠杆菌 研究人员
  • 简介:你曾试想过有一天能随心所欲的操控光线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利用一种新型超材料实现了这一梦想。这种超材料是光电子学领域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最新进展。它在速度和体积上的优势以及低碳的特性使其注定成为电子学应用的取代者。洗衣篮中的一个无意发现使得这个团队创造出了超材料中的一个最新门类。这些人造材料有着与天然材料迥异的非凡特性。

  • 标签: 新材料 光线 扭转 光电子学 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
  • 简介:<正>俄罗斯托木斯克工学院研究生研制出一种新型电池,电池密封结构内含有氚元素,内置的砷化镓三维传感器能将氚β粒子衰变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传感器表面有数量众多的小孔,增加了传感器的感应面积,大幅提高了电池的功效。这种电池的输出功率

  • 标签: 充电电池 新型电池 Β粒子 密封结构 托木斯克 输出功率
  • 简介:英国剑桥大学、新加坡数据存储研究所与新加坡技术和设计大学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用可以在不同电状态间快速来回切换的相变材料替代硅,他们有望研制出信息处理速度快1000倍且更小、更环保的计算机。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 标签: 快速切换 相变材料 英国剑桥大学 纳秒 信息处理速度 数据存储
  • 简介:一、材料产业与材料研究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材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先导,但在各种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中,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各种环境排放。以中国2012年的统计为例,主要材料相关行业的能耗与排放在全国工业行业总量中均占有显著的比例。例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钢铁工业为主)占全国总能耗的16.92%,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11.34%,

  • 标签: 材料产业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环境排放 二氧化硫排放 工业行业 环境挑战
  • 简介: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它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拓宽,其方便快捷、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等优势不断显现,与传统制造的结合也更加紧密,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的3D打印技术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产业化应用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较大,除了产学研用相脱节等问题,上游原材料制约也是阻碍3D打印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材料利用率 打印技术 3D 传统制造业 产业化发展 航空航天
  • 简介:<正>德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坚固的微结构轻质材料,单位质量承重能力超过高强度钢。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受到骨头与蜂窝启发,研发出这种多孔和非实心的壳体结构轻质材料,坚固且不易破裂。据介绍,这种材料的内部结构与木屋相似,具有水平、垂直、对角支撑等特征,而"横梁"的长度不到10微米。

  • 标签: 轻质材料 承重能力 高强度钢 对角支 德国研究 卡尔斯鲁厄
  • 简介:一种新出现的“最黑”材料,仅仅反射0.035%的光,达到了肉眼根本无法分辨的程度,黑得就像出现了一个黑洞。由此创造了一项最新纪录。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这种“超级黑”涂层材料被命名为“Vantablack”(梵塔黑),由纽黑文公司利用碳纳米管在铝箔片上培育出来的,这种纳米管比头发细10000倍。

  • 标签: 涂层材料 科学家 研发 碳纳米管
  • 简介:以死烧MgO(M)、KH2PO4(P)和硼砂(B)按一定比例制备磷酸镁水泥(MPC),采用精密pH计测试MPC体系(水灰比为5)28d的pH变化,多路温度测试仪记录MPC体系6h内的放热特性,以探讨MPC胶凝体系的水化动力学特征。采用XRD、差热分析(DTA)分析各龄期水化样中的反应产物,扫描电镜观察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磷酸镁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为MgKPO4·6H2O(MKP),MKP晶体的成核与生长需满足一定水化动力学基础,在水化初期发现有少量K2Mg(HP04)2·4H2O作为MKP中间相而产生;水化1d后的试样中可发现部分棒状和板状的MKP结晶,经过28d后基体发展为结构密实、充分水化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MPC材料的水化硬化机理。

  • 标签: 磷酸镁水泥 水化动力学 水化产物 中间相 水化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