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提高干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在冻干食品中的活力及其贮藏稳定性,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低聚果糖(FOS)复合物为壁材,通过乳化法制作益生菌微胶囊,以香蕉作为微胶囊载体,将微胶囊混入香蕉泥中冻干成粉。测定微胶囊的包埋率,对包埋益生菌香蕉粉的理化性质,在模拟胃肠道中的活性及贮藏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WPI-FOS壁材包埋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包埋率分别为98%和95%,与WPI壁材相比分别提高8.89%和10.47%(P〈0.05)。WPI-FOS包埋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微胶囊益生菌香蕉粉较未包埋的益生菌香蕉粉缓冲能力分别提高28.83%和73.75%(P〈0.05),总水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28.28%和80.95%(P〈0.05)。经模拟胃肠液处理90min,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中活菌数达到(7.05±0.1)lgcfu/g,而未经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在模拟肠液中无菌存活。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经4℃、30d贮藏后活菌数≥8.57lgcfu/g。以上结果表明:经WPI-FOS壁材包埋益生菌的冻干香蕉粉在不利条件及长时间贮存时,可保持较高的菌活力和较好的贮藏稳定性。

  • 标签: 干酪乳杆菌 嗜酸乳杆菌 乳清分离蛋白-低聚果糖 微胶囊 菌活力
  • 简介:目前,双歧杆菌饮料及发酵乳品在市场颇为流行。但是双歧杆菌由于严格厌氧性,所以按传统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检测起来比较繁琐。血清学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本试验以用于发酵乳制品的长双歧杆菌(B.longum)和两歧双歧杆菌(B.bifidum)为材料,制备出来源两种动物(家兔及小鼠)的免疫血清,并利用它们对双歧杆菌发酵乳品中双歧杆菌进行双夹心ELISA法检测最低浓度可达10^7cfu/ml,仅耗时8h。发酵乳

  • 标签: 双歧杆菌 快速检测 免疫血清 血清学检测 夹心ELISA法 小鼠
  • 简介:俄罗斯科学院法沃尔斯基化学研究所的专家最近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能够促使双歧杆菌生长的物质,这些物质还能够促进双歧杆菌制造维生素。双歧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一种微生物,其数量占肠内微生物总量的比例超过80%。这种细菌有助于帮助人体消化系统消化食物,而且能够产生人体

  • 标签: 双歧杆菌 人体 发现 消化系统 肠内微生物 食物
  • 简介:为获得生长活力较好,可以满足菌种水解玉米蛋白粉生产玉米肽的需要,以OD600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菌种生长适宜的培养基成分,即:葡萄糖2%(碳源)、大豆蛋白胨4%(氮源)、MgSO40.15%、K2HPO40.2%、KH2PO40.2%。以单因素试验菌种生长适宜的培养基成分作为二次旋转正交试验的零水平,以菌种生长14h的OD600为指标,确定培养基成分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大豆蛋白胨3.6%、MgSO40.16%、K2HPO40.28%、KH2PO40.28%。在此条件下菌种培养14h,其OD600由0.900上升到1.869,菌株生长量提高了1倍。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培养基 二次旋转正交实验
  • 简介:木聚糖酶来源广泛,目前发现的产酶菌株大部分来源于陆地,而对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较少。从福建平潭海域筛选到1株产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B659菌株,经16SrDNA鉴定为同温层芽胞杆菌。对B659菌株进行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优化的产酶液体培养基是:麸皮6%,豆饼粉1%,K2HP0410mmol/L,初始pH6.0。经培养基优化的木聚糖酶活力提高了1.6倍。优化的发酵条件是:温度30℃,摇床转速230r/min,装液量25mL/250mL,接种量8%(体积分数)。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0.7倍。经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木聚糖酶活力达到2838U/mL.提高了3-4倍。发酵周期由72h缩短至30h。

  • 标签: 海洋微生物 芽孢杆菌 木聚糖酶 培养基成分 发酵条件 优化
  • 简介:目的:筛选高抗氧化活性双歧杆菌优良菌株,为双歧杆菌抗氧化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吐鲁番地区长寿老人源的16株双歧杆菌为出发菌株,以超氧阴离子清除率、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抗脂质过氧化率和还原能力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菌株及部位的抗氧化能力,筛选优良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API20A生化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菌株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无细胞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DPPH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能力最强,菌体细胞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最高,发酵上清液的还原能力强于其他部位。综合比较不同待测菌株的各项抗氧化指标,发现菌株BF-10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且全面,为筛选到的高抗氧化优良菌株。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动物双歧杆菌。结论:获得高抗氧化活性动物双歧杆菌BF-10。

  • 标签: 双歧杆菌 抗氧化 筛选 鉴定
  • 简介: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pT1和LpT2对大鼠体内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进行灌胃。A、B、C和D组分别灌胃菌株LpT1、菌株LpT2、洛伐他汀和蒸馏水。灌胃28d后,断尾采血,分离血清,分别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果:饲喂高脂饲料7d后,成功构建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植物乳杆菌菌株LpT1和阳性对照洛伐他汀降胆固醇效果极其显著(P〈0.01),菌株LpT2次之(P〈0.05),而阴性对照水几乎无降胆固醇效果。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明确植物乳杆菌体内降胆固醇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乳酸菌 降胆固醇 大鼠 高脂血症
  • 简介:为探究荧光素酶编码基因表达产物发光特性,以青海弧菌基因组为模版扩增得到luxCDABE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HSG396-luxCDABE。将载体导入大肠杆菌Top10,成功获得表达菌株Top10/pHSG396-luxCDABE(T-pluxCDABE),测定重组菌株的表达活性,与实验室构建的菌株Top10/pHSG396-luxAB(T-pluxAB)发光情况进行比较。

  • 标签: 青海弧菌 LUXCDABE 克隆 表达
  • 简介:为提高发酵牛乳共轭亚油酸(CLA)含量,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T2-6)发酵添加亚油酸的脱脂牛乳,并对其生成CLA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6hCLA开始生成,24hCLA生成量达到最高,再延长发酵时间后CLA生成量缓慢下降.接种3~12h,牛乳滴定酸度快速增加,12h后滴定酸度增加缓慢.发酵18h时CLA的生成速率最大;24h时,牛乳pH降到4.0,CLA生成基本停止.牛乳发酵过程中,pH下降是影响植物乳杆菌LT2-6转化LA生成CLA的主要因素.脱脂牛乳中加入LA,经植物乳杆菌LT2-6发酵、脂肪酸萃取和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生成的CLA主要为cis9、trans11/trans9和cis11-CLA.

  • 标签: 植物乳杆菌 共轭亚油酸 牛乳 脱脂 CLA 发酵时间
  • 简介:目的:测定大肠杆菌β-葡萄糖醛酸酶在不同培养基配方及不同培养时间的酶活.方法:利用对硝基酚-β-D-葡萄糖醛酸苷作为酶反应底物,在波长为405nm下比色,检测酶反应所释放的对硝基酚的量,以测定液体培养基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2酶活性较高,对pH缓冲能力强,适合于产β-葡萄糖醛酸酶.

  • 标签: 大肠杆菌 Β-葡萄糖醛酸酶 酶活性 测定 底物 对硝基酚-β-D-葡萄糖醛酸苷
  • 简介:目的:研究干酪乳杆菌L9在公共假期期间对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调节和肠道健康改善作用。方法:共募集40名健康成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0人,试验期间正常饮食,不饮用发酵乳制品;实验组20人,1周排空期后,饮用L9样品(含L9活菌制剂的植物蛋白饮料,活菌含量约为1.0×10^8CFU/mL)两周,服用剂量为100mL/d。每周采集1次粪便样品,利用定量PCR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人群的排便、肠道健康状况。结果:试验组粪便形状的BS(BristolStoolFormScale)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表明饮用L9利于软便的产生,缓解便秘。与假期前排空期相比,对照组假期后跟踪期肠道潜在致病菌肠球菌属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有益菌双歧杆菌属的数量显著下降(P〈0.05),说明假期的饮食对肠道菌群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组和排空期相比,饮用L9后(试验组),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下降(P〈0.01),1周后梭菌属XIVa和XIVb类群数量发生极显著性降低(P〈0.01),有益菌乳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升高(P〈0.01)。与排空期相比,试验组饮用期双歧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L9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

  • 标签: 干酪乳杆菌L9 肠道菌群 肠道健康
  • 简介:以罗伊氏乳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果聚糖蔗糖酶基因lev。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776bp,编码一个含59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该多肽的预测分子质量为65.47ku,等电点为4.74,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克隆所得的lev基因与GenBank注册的罗伊氏乳杆菌lev基因(注册号:EF534264.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97%。本研究所得lev基因经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重组酶具有果聚糖蔗糖酶的活性。

  • 标签: 果聚糖蔗糖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 简介:目的:研究纳豆杆菌营养体和芽孢之间的生物学特性。方法:营养消耗法制备纳豆杆菌芽孢悬液,以涂平板计数菌落法比较不同的温度、pH值、盐含量、体外模拟动物胃肠道环境对纳豆杆菌营养体及其芽孢的影响,并采用药敏试纸法检测两者的药物敏感性。结果:纳豆杆菌呈二次生长,其芽孢对温度、酸碱、盐和模拟胃肠道环境等不利环境的耐受性均明显强于营养体,但对抗菌药物(除杆菌肽外)较营养体敏感。结论:纳豆杆菌芽孢对不利因素的耐受性明显强于营养体.但对药物的敏感性较营养体强。

  • 标签: 纳豆杆菌 营养体 芽孢 生物学特性
  • 简介:对食品表面消毒可能并不能完全清除病原体。根据普渡大学的一项研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能够在植物组织内生长。用病原体感染绿豆和花生的种子后,在绿豆芽中发现大肠杆菌(E.coli0157:H7),并在花生幼苗中发现沙门氏菌。

  • 标签: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植物组织 病原体感染 花生幼苗 表面消毒
  • 简介:从豆豉中分离得到一株芽胞杆菌,经鉴定属于枯草芽胞杆菌。命名为kjc-3,它对各种真菌有拮抗作用,冀发酵液在柑桔伤口表面可以拮抗青霉病和绿霉病。

  • 标签: 豆豉 芽孢杆菌 抗真菌
  • 简介:研究了按不同比例混合的两株肠杆菌作为强化接种剂生产熏马肠。在发酵过程中分别于第0,2,4,7,14,21,28d取样,测定体系的pH值、细菌数量、水分含量、组胺和酪胺生成量。结果表明:两株肠杆菌在熏马肠体系中存在交互作用。各比例混合接种的熏马肠处理组,均在4d后快速生成组胺,且组胺的生成量都在单一接种阴沟肠杆菌与肠杆菌001的生成量之间。除9∶1处理组微弱抑制组胺的生成外,其余各组均增强组胺的生成能力。酪胺从第2天开始缓慢生成,各处理组酪胺生成量都超过其理论值,其中以5∶5的混合接种组熏马肠的协同作用最显著(P〈0.05)。

  • 标签: 新疆熏马肠 生物胺 肠杆菌 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