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尽管持续城市化和乡村转型激起了无数人的乡愁,但乡愁更多的是城市人的选择性记忆,而非农民的眷恋。自然村落的大量消失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社会现象,"乡村衰败论"最大的缺陷是割裂城乡,孤立看待乡村。不公平的城乡分割制度是导致乡村发展出现诸多困境的根本原因,破除阻碍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振兴乡村的最根本途径,而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机制、加快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步伐和培养乡村自组织能力是振兴乡村的根本出路。

  • 标签: 乡村衰败 乡村复兴 乡愁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怎样强化区域协同、适应创新变化、将智慧与生态结合的理念运用到乡村规划中是急需探究的问题。通过对”北京绿十字”乡村规划实践的观察和研究,总结了多方参与乡村规划建设模式的特征,并综合比较德、日等国及中国安吉的乡村建设,从规划编制、多方协作、规划实施、产业发展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对这种模式做利弊分析,最后提出乡村规划建设的优化策略。

  • 标签: 多方参与 乡村规划建设 利弊分析 优化策略
  • 简介:在城乡二元的体制环境中,中国经历了高速城镇化过程,由此也带来了大量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其中乡村问题已经引起学界、业界与政界的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动了“新农村”、“美丽乡村”等各类乡村建设活动。有趣的是,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类似轮回,其实在近一个世纪前,中国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乡村建设探索实践。在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中,“乡村建设”特指发端于民国时期,以梁漱溟、晏阳初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本着“拯救国家自乡村始”的理念,在中国广大乡村开展的社会改造运动。近一个世纪以后,随着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迁,“乡村建设”概念的背景、目的和主体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当今中国城乡间的巨大差距、城镇化的新态势、三农问题的深层困扰等成为了乡村建设面临的新背景。

  • 标签: 乡村建设 治理问题 城镇化过程 社会环境 层次结构 民国时期
  • 简介:当下“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带来繁荣,但单一建设路径也暗藏风险,多元的乡村建设模式亟待培养。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视角,审视当下一批乡村建设实验,并总结了三类建设主体:企业资本、NPO与NGO、知识分子与本土精英。各主体在乡村建设中构建三类治理结构.辅助的自上而下型、协调权益的中间桥梁型、血缘牵连的自下而上型。通过与政府主导乡村建设模式对比,认为多元的乡村治理结构能与政府力量和基层自治相协调,并弥补单一建设模式的缺位和风险。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参与的乡村建设平台,促进更多样的王体参与乡村建设,能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丰富乡村建设图景,应对目益严峻的乡村衰退。

  • 标签: 治理结构 乡村建设实验 多元主体
  • 简介:理论上来讲,城市应该是自由、平等、开放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是基于不动产的多中心的治理,而不是对人进行身份制管理的单中心的治理。市场开放性城市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治理,权力开放性城市因权力而开放,但也容易因权力而封闭。城市需要治理层次的治道变革,而不仅仅是策略层次的治道变革。

  • 标签: 城市治理 市场开放 权力 多中心 不动产 基础
  • 简介:从1999年到现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尽管如此,就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局面来看,我们可以说这个改革到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

  • 标签: 高校 后勤社会化 市场 物业 良性发展 改革
  •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民群众对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各类正规商店、市场乃至网购都一时无力完全满足,于是大量“马路市场”应运而生。“马路市场”虽然貌似便民,但通常都属非法占道,违章经营,不仅有碍市容、妨害交通.还: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和偷税漏税行为提供了温床,实际上它严重干扰了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为了有效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大力整治济南市“马路市场”势在必行。

  • 标签: 市场秩序 济南市 马路 机制 例证 假冒伪劣商品
  • 简介:文章以日本濑户内海艺术祭为研究对象,从治理结构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多次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搜集,研究艺术介入型乡村复兴的机制。文章在研究过程中,重点关注艺术介入背景下的艺术家、开发商、游客及村民四类建设主体,并从时间线索和主体聚焦两个维度,分析了各类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建构起来的治理结构,提出了作为一种乡村复兴的局部干预手段,艺术介入型乡村复兴机制的核心内容在于艺术文化的柔性介入和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

  • 标签: 乡村复兴 治理结构 艺术介入 日本
  • 简介:乡村治理的重构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重构乡村经济结构的同时必然启动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型,形成新的促进乡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治理模式。乡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和运行模式决定了乡村治理的重构过程和机制。以山东省曹县大集镇为例,总结电子商务驱动下的乡村治理多元化重构的特征,进而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利益重组推动内部治理重构与升级需求倒逼外郭治理重构的机制和趋势,为乡村建设与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 标签: 电子商务 乡村治理 重构 大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