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为部署启动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进一步推进第次国土调查,2018年12月24日,省自然资源厅召开2018年度全省土地变更调查暨第次国土调查部署培训会议。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雷出席会议并讲话。

  • 标签: 土地变更调查 部署 国土调查 自然资源
  • 简介:前几年国土资源部要求黑龙江省提供两个矿区的实物标本:一为多宝山铜矿,一为黑河市道湾子岩金矿。当时不理解为什么道湾子入选。近见黑龙江省地矿局为纪念建局60周年内部出版的《地质情缘》之后,才得知道湾子是岩金富矿。据书中赵永恩撰写的《见证道湾子奇迹》一文,“试生产过程中发现入选原矿石品位奇高,突然出现的上百克吨至上千克吨的矿石”、“全矿累计效益中富矿粉收益占比70%。”不仅是个别样品含金高,而且130中段是富矿段。

  • 标签: 岩金矿 富矿粉 黑龙江省 矿石品位 国土资源部 生产过程
  • 简介:规划公示是规划工作中公众参与的重要环节,随着“阳光规划”理念日益被公众所接受,当前基于示意图等的规划展示已难以满足公众对项目信息获取的需求。在当前应用广泛的维规划方案审查的基础上,利用维模型构建了全景地图,并通过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展示,有力拓宽了规划方案的展示渠道和手段,为公众参与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持。

  • 标签: 规划公示 公众参与 三维模型 全景地图 移动端
  • 简介:最新公布的全国地灾情况通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地灾783起,造成46人死亡、1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8527.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地灾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减少31.1%、70.5%,直接经济损失增加9.7%。上半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灾70起,避免人员伤亡3315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6290万元。

  • 标签: 直接经济损失 比降 发生数量 人员伤亡 死亡
  • 简介:董澐作为浙西"隐儒"的代表,早年专工诗歌,后以古稀之年师事王阳明,完成了"从诗而儒"的转变,其于心学的悟道能力备受阳明认可。但是随着王阳明的逝世,其学术倾向再次改变,终入释老,因此备受后人诟病。但是细析董澐转变的心路历程,可以发现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基于其不同阶段的人生诉求,每一阶段的思想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握住董澐学术变的心路历程,易于学者认识其最终的思想倾向。

  • 标签: 董澐 释老 自我救赎
  • 简介:据新疆塘湖煤田煤质特征,通过采集矿区代表性样品进行热解实验,确定了样品热解温度、样品粒级、停留时间,并取得热解试验条件,为样品热解提质实验开展提供了支撑,获得较理想结果。文章介绍了热解实验方法及取得的成果,对该煤田低变质、高油煤转化利用途径提出建议,为今后更好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 标签: 煤转化 热解提质 热解气化
  • 简介:川南地区龙马溪组是页岩气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储层发育,设计取心井段一般在50m以上。采用筒取心有利于提高单次取心进尺,缩短取心周期,减少页岩层暴露后岩心在井内停留时间,提高岩心质量。但筒取心存在取心工具井口组合困难、长段岩心增加出心风险、取心筒稳定性差易扭断、取心参数优化困难、取心钻进时间长卡钻风险大等技术难题。使用取心钻具组合优化、参数优化、钻头优选、堵心卡心预防、故障复杂预防处理等关键技术,在WY204井现场试验12d,3趟钻完成65m取心进尺任务,取心收获率99.77%,提升了川渝地区取心技术水平。

  • 标签: 川南 三筒取心 页岩气 取心速度 取心参数
  • 简介:介绍了一种基于CityEngine的地理国情普查仿真维地图制作技术,主要解决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互联网维地图服务应用时的网络发布和效率问题,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

  • 标签: CityEngine 仿真三维 地理国情普查
  • 简介:以断裂岩体长期稳定性为研究背景,开展岩体断面细观接触演化和长期力学行为的研究,借助CT检测方法,研究断裂岩体双翼表面细观接触状态、接触损伤演化等影响岩体长期力学行为的特征以及断裂岩石蠕变过程中粗糙表面凹凸体磨损及亚表面微裂纹、微孔洞发展等表面接触损伤演化规律。CT图片得出剪切蠕变破碎岩石的多种失稳模式,这几种破坏模式共同存在于岩石断裂面的剪切蠕变过程中,并在断裂面不同位置交替出现。通过维重构初步了解断裂岩石损伤过程中新生断面的形成过程:断裂面在剪切蠕变过程中微凸体附近易产生损伤形成空洞或初始裂隙,随后大量空洞和裂隙发展形成裂纹网络,裂纹网络贯通形成新断裂面。

  • 标签: 剪切蠕变 断裂岩石 CT 细观接触 损伤演化
  • 简介:利用1961-2014年东北省83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曲线、9a滑动平均等统计方法分析了东北省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稳定通过0℃和10℃的起止日期及稳定通过0℃和10℃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4a东北省热量资源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29℃/10a,稳定通过0℃和10℃积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0.10(℃·d)/10a、60.00(℃·d)/10a,稳定通过0℃和10℃持续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3d/10a、1.9d/10a,稳定通过0℃和10℃起始日期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3d/10a、-0.8d/10a,稳定通过0℃和10℃终止日期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0d/10a、1.1d/10a,东北省全区热量资源呈北部地区比南部地区增加趋势显著的特点;2005年前后出现转折性变化,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稳定通过0℃和10℃的持续日数均转为逐渐减少的趋势,稳定通过0℃和10℃的起始日期相对延后,终止日期相对提前,东北省整体热量资源增加的趋势减缓,变化方向为由南向北发展.

  • 标签: 热量资源 积温 持续日数 气候倾向率
  • 简介:清嘉庆年间,朝鲜文士崔斗灿乘船在济州海峡遭遇风暴,漂流至中国舟山的普陀山,获救后,以汉文日记体形式撰写《乘槎录》.作为迄今所发现的十九世纪唯一一部来自朝鲜的漂海纪实录,于域外汉籍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该书在韩国现存版本有抄截本、“燕行录”本和家刻本种不同形态.本文通过对种《乘槎录》版本的比较,寻找差异,比对优劣,以期为《乘槎录》整理与研究提供版本选择上的帮助.

  • 标签: 朝鲜 海洋古籍 《乘槎录》 版本 比较
  • 简介:通过研究阜阳浅层地下水中“氮”污染情况、分布特征,分析揭示了污染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近几年浅层地下水中“氮”浓度有逐年增大趋势,受季节的影响明显,且“氮”浓度随采样深度增大而减小。化肥厂废水排放、农业含氮有机肥料的使用和流失、动物粪肥是该区“氮”污染的主要来源。此外,包气带厚度、pH、DO、Fe^2+等水文地质条件因素影响“氮”的浓度及相互转化。

  • 标签: 浅层地下水 三氮 污染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便民服务,提高工作质效,省厅驻农垦建江国土资源分局开展“互联网+农垦国土政务”试点工作。创业国土资源所作为“互联网+农垦国土政务”试点之一,首先开启设施农用地项目网上报卷工作。

  • 标签: 国土资源所 互联网+ 农垦 政务 分局 三江
  • 简介:在探讨维激光扫描仪配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点拟合圆心的算法,根据圆心坐标加权求取靶标点云中心,并对其进行误差评定和点云拼接。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避免检测出无效圆和减小伪圆出现的概率,还提高了效率。

  • 标签: 三维激光扫描 误差分析 靶标中心提取
  • 简介:四川盆地西北部双鱼石构造的地表地质条件及地下构造变形复杂,地震采集资料品质差,难以准确落实其北西山前复杂带的构造,无法在上古生界取得进一步的勘探突破。因此,2016年新采集了线束维地震数据,在该地震采集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处理、解释联合攻关,形成了适合川西北部“双复杂”特点的地震叠前偏移成像处理解释技术:①结合露头信息、微测井及地质认识,形成基于大炮初至反演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②基于小平滑面出发,利用近地表速度模型,形成地表、地下速度融合技术;③基于VSP测井约束的非线性层析成像技术。结果表明:运用上述技术,线束维地震数据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改善,在攻关处理剖面上准确刻画了①号断层展布及上古生界下盘断点,新发现该断层逆掩下盘发育的上古生界隐伏构造,且该断层向北西山前复杂带迁移,使该地区栖霞组有利勘探区域由早期的2000km2扩大至3000km2。

  • 标签: 微测井 VSP 小平滑面 速度融合 非线性层析成像 隐伏构造
  • 简介:草原鼠洞的识别定位可以为鼠害的监测、预测和防治等提供科学参考,因此,如何快速且准确地识别草地鼠洞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选取玛多县典型区作为研究区,利用可见光波段无人机影像,研究并建立了面向对象的模板匹配法和支持向量机法的草地鼠洞自动识别方法。模板匹配法是在多尺度分割的影像中选取不同种类的鼠洞对象并生成匹配模板,接着进行目标检测并产生初始结果,最后构建光谱、几何和纹理特征库对检测结果进行筛选。支持向量机法首先采集鼠洞训练样本并优化分类特征空间,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监督分类得到鼠洞识别结果。对2种方法的识别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分析表明:2种方法的总体精度均较高,适用于江源区草原鼠洞的精准识别。基于面向对象的模板匹配法比支持向量机法的总体识别精度整体高1%,错分误差低3%,识别效果较好。

  • 标签: 鼠洞 无人机 面向对象 模板匹配 支持向量机
  • 简介:次全国土地调查是新时代国土资源管理基础性工作内容,根据《第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调查是第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各地要充分利用城镇地籍、村庄地籍以及其他不动产权籍调查成果,查清城镇村庄内部各类用地状况。该举措对于全面评价土地利用潜力、开展土地存量挖潜和综合整治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得益于国家近年来对城镇化发展的重视,各地积累的城镇村庄相关基础数据也更为翔实多样,在进行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调查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开展已有内容细化及新增内容补充等工作,有效减少外业调查的工作量。

  • 标签: 城镇地籍 土地调查 村庄 数据融合 土地利用调查 城镇化发展
  • 简介: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发布的2012年全球冰川分布数据等资料,选取青藏高原冰川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1995年、2005年和2015年3个时期LandsatTM/ETM+/OLI遥感影像数据和研究区附近气象站的气象资料,综合利用"3S"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等,研究3个时期研究区内湖泊面积与数量及其变化,从气候要素变化与冰川退缩角度分析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研究区冰川补给型湖泊整体呈扩张态势,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冰川补给型湖泊面积分别为10700.5km^2、11910.7km^2和12518.3km^2;与1995年相比,2005年的湖泊数量增加了2041个,与2005年相比,2015年的湖泊数量增加了21个;分布在研究区各流域中的冰川补给型湖泊变化状况不同,分布在羌塘高原上的湖泊扩张幅度大,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湖泊呈缓慢扩张态势,分布在研究区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中的湖泊相对稳定,还有一些湖泊在萎缩。随着海拔的增加,研究区中的湖泊数量和面积都呈现类似正态分布的特征。1995-2015年期间,冰川退缩和气温上升是导致青藏高原冰川补给型湖泊面积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青藏高原 湖泊 冰川 补给 遥感
  • 简介:大区域高精度城市维地质模型可以实现多源数据有效集成,提升城市地质工作成果的可视化表达能力。本文剖析了交叉折剖面、多源交互式复杂地质体建模等适用于城市地质维建模的技术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及优劣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GeoBGS平台为基础,利用不同数据模型的特点,通过标准化钻孔数据库、基准钻孔库、基准剖面库及地层模型的建设实现了通州区范围的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等多专题信息地质模型。将多专题地质模型进行集成显示和分析,构建了通州区域维地质集成模型展示系统。为满足空间一体化表达的应用需求,通过空间配准、坐标系统转换及地下模型的拓扑修复,确保了地上地下一体化模型在同一坐标系下的无缝集成。

  • 标签: 三维地质建模 模型集成 技术体系 地上地下一体化
  • 简介:为研究改变地下径流条件时对U型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恢复的影响,对北京某区实验基地U型地埋管进行夏季换热实验。通过抽水实验改变地下径流条件,取得了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以及周边温度场变化趋势,通过COMSOL软件模拟维U型地埋管在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换热过程,改变径流条件得到了换热孔周围0.5m、1m地温场恢复曲线,得到U形管口出口温度等。地下水径流能引起地埋管周围温度场的变形,地埋管周围温度场的迁移变化方向同地下径流速度场方向一致。对比实验值得出:运行稳定后地埋管的出口温度模拟值与实际值工况接近,地埋管在10m、120m处的温度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好,地埋管深5m、48m、89m处周围0.5m、1m的温度恢复比原始地温高1℃左右,与实际监测结果相同,证明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加大径流条件下的地温场恢复情况,并分析了原因。此维模型可研究不同土壤分层构造、地下水不同流速、人为改变地下流场条等复杂维多场耦合问题,可初步预测实际工程中,换热群井运行过程中地下温度场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分层和地下水分层流动下,地埋管群井周围温度场变化奠定了基础。

  • 标签: U型地埋管换热 地下径流 COMSOL 三维多场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