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重要地质档案的泥炭已经成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最有价值的陆地载体之一,尤其是在同位地球化学方面最有潜力。有综述指出,中国泥炭碳、氧同位古气候研究缺乏现代过程的验证。通过总结国内外泥炭植物纤维碳、氧同位现代过程及其在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其中包括泥炭植物应用于古气候重建的材料选择、维管束和非维管束植物纤维碳、氧同位的指示意义研究进展。进一步分析已有研究中泥炭碳、氧同位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泥炭植物碳、氧同位古气候研究现状,为中国后续开展泥炭相关工作提供思路指引。

  • 标签: 泥炭 古气候 纤维素 碳和氧同位素
  • 简介:以1986年、1990年、1994年、1998年、2002年、2007年、2011年和2014年的LandsatTM、E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方法,研究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淡水湖泊哈海的湖区总面积、明水区面积、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区面积29a来的变化。结果表明,1986-2014年期间,哈海湖区总面积变化在29.12-30.13km^2之间,变化幅度很小,主要原因是在哈海周边修筑的堤坝控制了水体和芦苇群落的向外扩张;明水区面积从1986年的18.74km^2减少到2014年的14.90km^2,有不断减少的趋势,到2014年,明水区面积已不足湖区总面积的一半;芦苇区面积从1986年的10.86km^2增大到2014年的14.98km^2,其占湖区总面积的比例由36.68%增加到50.13%,年增长率约为0.48%;从空间上看,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位置为湖区的北端、南端和近东岸部分区域,说明在适宜的浅水区域芦苇群落极易扩张,说明底泥淤积和水深可能是制约哈海芦苇群落扩张的主要因素。哈海芦苇群落的扩张,说明哈海底泥淤积严重,沼泽化进程明显,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底泥清淤等措施,减少湖区淤泥,增加有效水深,以达到增加库容并控制芦苇群落扩张态势的目的。

  • 标签: 哈素海 芦苇群落 扩张 水深 淤积 遥感影像
  • 简介:化学驱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有表活和聚合物参与下的化学驱地下情况较为复杂。为了更好的模拟计算化学驱对油藏的开发效果,在全隐式组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基于非结构混合PEBI网格,考虑包括吸附、压缩、相行为等多种物化现象,对整个油藏流动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网格尺寸的情况下,使用混合PEBI网格的化学驱模拟对油藏地质特征和井的描述更加的灵活和准确,因而可以更精确的模拟表活-聚合物化学驱过程,分析其对采收率的影响,正确的指导化学驱注入工艺。

  • 标签: 化学驱 数值模拟 PEBI 全隐式
  • 简介:早三叠世海水的碳同位组成与演化是二叠纪—三叠纪生物群体灭绝事件之后全球生态萧条与重建时期地球碳循环的重要记录,为地学界长期高度关注。文中测试了四川盆地宣汉渡口和重庆北碚下三叠统及相邻地层258个海相碳酸盐样品的碳、氧同位组成,以便探讨早三叠世海水的碳同位组成与演化。这些样品对海水碳同位组成具有不同的保存性,飞仙关组及嘉陵江组第一、三段保存较好,而嘉陵江组第二、四段保存较差。基于氧同位可以更为敏感地反映海相碳酸盐成岩蚀变性的原理,在碳、氧同位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以δ^18O〈-7.5‰为剔除标准,筛选出近200个有效数据建立了碳同位演化曲线,该曲线与前人在贵州建立的同期曲线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曲线显示出海水碳同位组成的巨大波动,变化幅度达8.55‰,包括2个完整的上升—下降旋回,第1个旋回由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第一段组成,第2个旋回由嘉陵江组第二段、第三段和部分第四段组成,同时还包括若干短周期的次级旋回。利用曲线形态与前人建立的同期曲线进行了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对比,飞仙关组可大致与Induan阶对应,嘉一段可大致与Smithian亚阶对应,嘉二段、嘉三段和嘉四段下部可大致Spathian亚阶对应;绿豆岩作为下—中三叠统界线其位置可能偏高,下—中三叠统界线应该位于绿豆岩之下的嘉四段内部。早三叠世海水碳同位组成高频率大幅度的波动指示了生物大灭绝后环境的不稳定性,其中菌藻类等微生物灾后过度繁盛,可能导致了有机碳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埋藏和海水碳同位的正漂移;而碳同位大规模的负漂移可能与甲烷水合物释放带来的轻碳有关。研究认为,白云岩所在的地层段往往具有更高的δ13C值,这可能说明微生物活动、白云岩形成和海水δ^13C值升高之间的有�

  • 标签: 下三叠统 生态重建 海相碳酸盐 碳同位素 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