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刊讯(段金平)北京的母亲——永定年龄到底多大?300万岁!据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蔡向民介绍,通过对永定冲洪积物的研究发现,永定最早的沉积物——泥砾岩为上新世形成,年龄约300万年。

  • 标签: 永定河 地质调查 北京市 研究院 洪积物 上新世
  • 简介:北京市永定冲洪积扇中上部,具备建设地下水库的基本条件。本文在确定永定地下水库水资源人工补给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方式的入渗能力,提出了地下水库的人工补给方案,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的预测结果和有效储水率计算公式,首次研究了地下水库的储水能力,分析了永定地下水库的水资源补给效果。结果表明,永定地下水库水资源人工补给能力最大可达18.93m^3/s,回灌地表水2.42×108m^3的情况下地下水位最大回升32m,地下水储存量增加2.09×108m^3,回灌后1年和5年的有效蓄水率分别为78.6%和46.8%,北京永定地下水库具有较好水资源回灌能力、储存能力,地下水人工调蓄能够起到明显的效果。

  • 标签: 永定河地下水库 地下水人工补给 回灌能力 储存能力
  • 简介:永定之名诞生于1698年。永定跨越延庆盆地、北京西山和北京平原3大地貌单元,是北京的母亲。门头沟区为永定山峡,有沿河城断裂、马兰黄土和永定断裂等地质现象,应考虑沿岸的地学旅游开发;石景山区为永定冲洪积扇的顶部带,应考虑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布局;丰台区横跨永定两岸,有卢沟桥、河西的长辛店砾岩与河东的古河道,应考虑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房山区位于永定西岸,有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董家林西周遗址和良乡地热田,应考虑地学旅游开发和低炭经济发展;大兴区位于永定东岸,有以庞各庄西瓜为代表的永定沙带作物、南海子湿地和亦庄工业开发区,应考虑沙地农作物的分区与工业开发区的关系。永定沿岸5区的开发要考虑地质背景,实现科学发展观。

  • 标签: 矿永定河 冲洪积扇 古河道 地质背景
  • 简介:【摘要】永定引黄入京生态补水,是将永定恢复成流动的、绿色的、清洁的、安全的的重要措施,也是永定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必要基础。文章简要阐述了永定北京段生态补水的实施背景,论述了永定北京段生态补水的实施情况,总结了永定北京段生态补水的取得成效,提出了永定生态补水的几点建议: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的理念;开拓“以水开路,用水引路”的新思路;创新生态补偿办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流域防洪安全,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 标签: 永定河流域 生态补水 思考建议
  • 简介: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恢复或重建退化湿地非常重要。针对目前湿地恢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恢复举措等宏观方面,缺乏在整体上考虑湿地之间的连通性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在流域为尺度上,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综合考虑湿地结构、湿地景观特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建设活动干扰下流域下垫面等因素对整个流域内湿地恢复的影响,以永定上游流域为例,建立一个基于GIS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评价。具体研究步骤包括指标信息提取、指标赋值及归一化和多指标综合。首先,选择河流等级、坡面流长、河流水质、饱和指数、水成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作为评价指标;然后,针对指标参量对湿地恢复的贡献度进行赋值,并做归一化处理以消除不同指标量纲对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计算加权值,根据加权值的正态分布对流域内湿地的可恢复性进行等级划分,并使用优序图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佐证。研究结果表明,永定上游流域研究区内可恢复湿地面积约979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18%;其中,阳原县的可恢复湿地面积最大,约为131.6km^2,其次为怀来县,为129.1km^2;可恢复的湿地类型以水库/坝区型湿地和河流为主,分别占可恢复区域总面积的11.75%和11.33%。研究成果为湿地的管理和恢复工程选址的合理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考,避免了依据单一生态环境要素或局部区域特征进行恢复对象选择的片面性。

  • 标签: 湿地恢复 流域尺度 多指标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 永定河上游流域
  • 简介:摘要:北京至雄安新区高速公路是雄安新区规划“四纵三横”区域高速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中心城区连接雄安新区最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线路起点北起五环路高家堡村,京良路与五环立交 北侧1.6 公里处,向西跨越永定后进入房山区,在五环路、六 环路之间设置主线收费站,跨越六环路后向南延伸到达终点市界,路线全长约 27 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速度 100 公里/小时,主线桥梁平均桥面宽度约为 44 米,匝道桥梁平均桥面宽度约 13 米。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一工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丰台区南苑街道及房山区长阳镇三区交界地段。

  • 标签:     京雄高速 深基坑咬合桩 结构漏水处理
  • 简介:永定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永定流域1957-2010年降水、实际蒸发和气温实测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建立SWAT模型,验证了还原径流的必要性,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永定流域径流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60、70年代为永定流域的丰水期,80年代至今为枯水期.永定流域80年代后的实测径流资料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需进行径流还原后才能保证径流资料的一致性.气候变化是80年代后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贡献量约占总减少量的65.4%,人类活动的贡献量占34.6%,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 标签: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量 定量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也愈发健全。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频发,这就要求水库等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必须要具备防洪泄洪等基本功能,而洪水技术处理方法是水库设计中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对此,本文从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发展管理入手,阐述水库设计中洪水技术处理的风险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洪水技术的处理方法。

  • 标签: 水库设计 洪水技术 处理方法
  • 简介: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太古界至中生界中出露面积最广、沉积厚度最大的地层单元,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其次为硅化白云岩。雾迷山组层序稳定,形成于相对广阔、持续且稳定沉降的浅水沉积环境。在永定流域自庄户洼村溯而上直至珍珠湖景区,在不同层位的雾迷山组露头中集中发现了多个期次、不同规模、由古地震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变形(液化混插、底辟、液化脉及液化卷曲层理等)、挤压变形(紧密褶皱、板刺状角砾和丘—槽构造等)、拉伸变形(环状层、拉伸布丁)以及脆性变形(地裂缝、层间断层和震裂岩)。文中对这些软沉积物变形的分布和表面特征做了系统描述,对典型的液化变形、挤压变形及拉伸变形的形成机制从形态学上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合该区的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资料,认为该区雾迷山组沉积期古地震系沿中元古代燕辽裂陷槽轴部的断裂活动触发的;根据软沉积物变形的出现频率,对古地震发生频率(地震周期)进行了初步估算,约为3.2至2万年。

  • 标签: 中元古界雾迷山组 永定河 软沉积物变形 古地震
  • 简介:本文选择天山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巴音布鲁克和大山口2个水文站1957—2011年的日径流量观测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AM)抽取径流序列样本,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ttitt检验分析年最大日流量、春季最大日流量和夏季最大日流量序列的变化规律;并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V)对标准他的最大日流量序列进行拟合,分析洪水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提取的6个最大日流量序列均不存在明显的趋势性,且突变点不显著,其中巴音布鲁克站年最大日流量、春季最大日流量和大山口站年最大日流量序列近似服从Frechet分布,而大山口站春季最大日流量、夏季最大日流量和巴音布鲁克站夏季最大日流量序列则服从Gumbel分布。1980年代以来,开都河流域洪水的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巴音布鲁克站夏季洪水次数持续增加,大山口站春季和夏季洪水次数均呈增加趋势,且春季洪水出现时间均有所提前。春季显著升温与冬季降水增加,是春季融雪性洪水出现时间和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夏季降雨量和降雨频率显著增加,是夏季洪水形成与频率变化的主导因素。

  • 标签: 气候变化 洪水 GEV分布 内陆河
  • 简介:摘要:本文以文山市明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根据国家工程设计标准,进行水库的设计暴雨、设计洪水计算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建议,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供设计依据。旨在为工程建设提供详实的数据依据,同时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与借鉴。

  • 标签: 明湖水库 除险加固 暴雨 洪水
  • 简介:摘要该文主要介绍了西苇水库的概况,重点分析了超标准洪水和对策,以及防汛抢险措施,最后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抢险办法进行了论述。

  • 标签: 西苇水库 超标准洪水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雨情、水情、洪水预报及浯溪口水库调度总结、分析,有助于提高对该流域暴雨、洪水成因及变化规律的认识,对今后做好水文预报、水库调度以及防洪抗灾积累经验。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库建设期围堰超标准暴雨洪水水库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规模大、快速性强等特点,可能会对水库安全和周围地区造成影响。本文分析了水库建设期围堰超标准暴雨洪水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优化超标准暴雨洪水的防御措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水库 围堰 暴雨洪水 优化 防御
  • 简介:充分发挥永定县侨乡的优势,加速永定县经济发展陈传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概况:永定县位于福建省的西南部,博平岭山脉的西南麓,地处北纬24°23’-25°25’,东经116°25’~117°05’。本县东邻南靖、平和,北接龙岩,西连上杭,西南与...

  • 标签: 永定县 华侨政策 外籍华人 港澳 台胞 侨乡
  • 简介:水库下游的隧道的进化是是的一个复杂过程仔细,与水库和隧道的运作的模式有关,边界调节。众多的研究在下游的水库的过程上被执行了。然而,仅仅他们的一些集中了于在流量沉积条件和隧道模式指示物之间的关系。另外,在的过程上训练工作的的影响很少被处理。在这份报纸,包括Tiexie-Yiluo嘴活动范围,Huayuankou-Heigangkou活动范围和Jiahetan-Gaocun活动范围,在更低的黄河的三节的进化过程在在1960和2015之间的隧道边界线和主流为变化被分析。象蜿蜒,主流的漫步范围和宽度/深度比率那样的隧道模式指示物基于黄河管理委员会的水文学部门获得的地大小被分析。在隧道进化上训练工作的的效果然后被描述。自从1960,众多的中型、大尺寸的水库在黄河上被造了,包括Longyangxia水库,Liujiaxia水库和Xiaolangdi水库。这些水库扣押流量从在上游并且保留沉积,它在下游的活动范围改变流量和沉积条件。作为后果,泛滥的年度流量和频率和山峰都减少了。作为结果,隧道上的流动动力学和他们的行动也被减少,它改变功课的动态状态。用单个参数辨别规则和漫步的度在活动范围被削弱的辨别方程表演获得的辨别结果学习了。在隧道模式指示物的变化证明蜿蜒增加,漫步的范围在水的全部的年度体积与减小减少。然而,漫步的度有小关系到沉积集中。另外,训练工作在控制功课起一个重要作用。由于训练工作的河里的改进,功课在一样的流量和沉积条件下面变得更稳定。考虑训练工作的的影响的一条新辨别规则被建议。辨别结果被发现与实际的模式适合很好,它证明辨别规则对更低的黄河适用。结果证明流量和沉积条件是在功课的进化的最重要的因素。训练工作的同时限制了主流的漫步的

  • 标签: 河道演变 水库下游 黄河下游 河道整治工程 径流泥沙 河流演变
  • 简介:以三江平原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对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与土地利用信息关系研究,模拟了不同水位洪水淹没退化沼泽湿地的过程,得到淹没过程序列图。洪水水面高程与退化沼泽淹没面积的关系表明,在洪水水面高程从50.6m升高至55.1m过程中,淹没面积以3种增长趋势变化,根据这3种趋势所对应的洪水水面高程,将研究区退化沼泽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种类型。研究区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沼泽的面积分别为0.1km^2、4.32km^2和8.22km^2。该研究结果为保护区的湿地恢复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也为湿地恢复的区域规划与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指标和方法。

  • 标签: 退化沼泽湿地 洪水模拟 DEM 洪河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