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对铜及铜球研究状况,阐述了铜球在电镀PCB行业中的市场前景和国内铜球生产生产方法及影响铜球质量的重要因素,详细分析了利用铜球作为电镀材料,其产品质量对电镀用铜球耗量的影响。

  • 标签: 磷铜球 阳极 电镀 PCB 晶粒度
  • 简介:喷印机除系统设备老旧,故障率居高不下,通过对除系统的改造,缩短了故障时间,节省了备件费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设备稳定运行。

  • 标签: 喷印机 除磷系统 改进
  • 简介:结合130t转炉的实际生产情况,着重分析了碱度、氧化性、温度对脱的影响及钢液回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 标签: 碱度 氧化性 温度 回磷
  • 简介:在热轧钢生产中,高压水除鳞系统的应用减少了钢板表面麻点,能提高钢板表面质量。高压水喷嘴的寿命决定着谈系统的正常运转,选用和研究喷嘴的材质是十分关键的。

  • 标签: 高压水除鳞系统 喷嘴 材质 热轧 钢板 表面质量
  • 简介:本文通过对金川集团公司化工厂工业循环水水质的分析,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采用CM-YP03新型低缓蚀阻垢剂药剂解决金属阳极保护器结垢问题的方案,介绍了在干吸循环水系统的应用及取得的效果。

  • 标签: 低磷 缓蚀阻垢剂 硫酸 应用
  • 简介:是炼钢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为了有效地完成脱任务,需要应用热力学方法进行指导,通过热力学分析可得出“三高一低”的脱方法,从而为掌握和控制炼钢中脱反应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炼钢 脱磷 热力学分析
  • 简介:任何精炼工艺的目的都是想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少的渣量来降低杂质的含量。在日本,开发铁水预处理工艺是为了在能非常有效地除去每一种杂质的条件下精炼铁水。引进这种工艺的一个结果是渣量逐渐减少。最近几年,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强烈。进一步减少渣量非常必要。新日铁公司因此对提高铁水脱过程中反应效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如下。

  • 标签: 反应效率 脱磷过程 铁水 精炼工艺 预处理工艺 新日铁公司
  • 简介:采用联测光度法可快速准确地测定钼铁中钼、硅、和铜的含量,该方法只需一次性溶解试样,可在我公司的分析检验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钼铁 联合测定
  • 简介:介绍了ICP光谱法测定铁合金中元素的方法。的分析谱线选为178.287nm,线性相关系数P=0.999,测量结果RSD(n=10)为0.48%~0.71%,差值均在允许误差之内。该方法准确快速、试剂用量少、线性范围宽,适用于硅锰、锰铁、硅铁、钒氮、钒铁等多种铁合金中质量分数为0.02%~0.5%的测定。

  • 标签: ICP-OES 铁合金
  • 简介: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研究了中高碳特殊用钢拉碳脱的控制技术,概述了冶炼控制过程,取得了预期的生产效果,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造渣 脱磷 拉碳 钢水质量 倒温度 倒炉
  • 简介:介绍了热连轧生产线高压水除喷射阀检修工具的创新及在此基础上的再次改进。

  • 标签: 高压水除磷 喷射阀 阀套
  • 简介:为了改善炉渣性能,提高炉渣镁铝比,第二炼铁厂4号高炉炉料中直接加入蛇纹,以活跃炉缸,稳定高炉顺行,促进高炉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4号高炉对此进行相关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

  • 标签: 高炉 蛇纹石 炉渣
  • 简介:10月10日下午,“中国·振2014国际年会”正式开幕,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名嘉宾会聚桐乡,共谋新一年发展大业。本次国际年会会期3天,期间举办多场次的商务洽谈、技术交流会议,内容包括复合材料、钢材、服务行业发展的全局以及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和振控股集团未来战略,全方位、多角度探讨当前行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 标签: 国际年会 控股 技术发展趋势 服务行业 技术交流会 商务洽谈
  • 简介:根据矿物性质的差异,对某选矿尾矿中的石榴子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重选、磁选、重选-磁选流程均能获得含量大于90%的石榴子精矿。

  • 标签: 选矿尾矿 石榴子石 工艺流程
  • 简介:佛山市澜宇航不锈钢制管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澜镇,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00余名,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有高级工程师两名,工程师二十多名,公司下属的佛山市不锈钢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广东省首家市级不锈钢研究中心。

  • 标签: 佛山澜石宇航不锈钢制管有限公司 异形管 产品介绍 不锈钢制管
  • 简介:本文分析了传统斜坡堆置废石方式在麻阳铜矿应用的局限性,阐述了新型卸载架研制的基本思路。介绍了YDC0.9XZ-Ⅱ型卸载架的工作原理、结构、主要特点、技术性能及其应用效果。

  • 标签: 废石场 废石堆置方式与设备
  • 简介:将主要含有Mg、Al、O、Si等元素的凹凸棒按质量分数0.5%添加在柴油机润滑油CD15W/40中,配制成对比油样。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XRD)与透射电镜(TEM)分析凹凸棒的物相组成及颗粒形貌,使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实验,借助表面轮廓仪、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ocusion-beam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FIBSEM)、能量弥散X射线探测器(energydispersiveX-raydetector,EDX)及TEM分析试样的磨损量及磨损表面的形貌、元素和物相组成,并探讨磨损表面的摩擦改性机理。结果表明:该凹凸棒属于一维纳米材料,分散在CD15W/40润滑油中使摩擦副的磨损量降低约66%,磨损表面光滑;摩擦过程中,纳米凹凸棒与摩擦副表面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厚度约为10~20nm的摩擦改性层,其物相组成为晶态和非晶态的SiO2和铝硅酸盐,含有Al、Fe、Si、O、C等元素。

  • 标签: 凹凸棒石 润滑油 磨损 摩擦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