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自然灾害逐年上升,国内大规模地震时有发生,云南处在全球活动性最强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边缘的东侧,地震活动更为频繁。本篇文章主要回顾总结了2011-2021度云南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以及介绍了部分重大地震情况。

  • 标签: 云南 地震活动 地震事件
  • 简介:摘 要:《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农业农村部通告〔2019〕4号),宣布从20201月1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禁渔计划。通告称,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1月1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 标签: 长江流域 重点水域 十年禁捕 做法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78月14~15丽江市次强降雨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丽江市强降雨天气的发生主要是由深厚的槽、切变线低值系统带来的,副高和高原冷高压稳定维持为丽江市低值系统的长期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条件。此次强降雨过程开始前由南海到云南丽江水汽通道的建立,偏南风显著加大,为此次强降雨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及输送条件。在强降雨天气发生时,丽江市上升运动分强烈,垂直运动为降水天气的发生有利的动力机制,并且还释放了不稳定能量,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配置时间和强降雨发生时段保持致。

  • 标签: 强降雨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丽江市
  • 简介:摘要:20215月18厦门机场出现三个雷雨过程,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给航班运行带来重大影响。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探空曲线图、地面自动站风场资料、相控阵雷达产品对5月18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500 hPa 副热带高压边缘、低层切变线维持、地面冷锋过境是该次雷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不稳定能量较强,对流有效位能 CAPE、K 指数有着较好的反映;相控阵雷达速度场能准确定位锋面,并对其进行实时跟踪。

  • 标签: 厦门机场 雷雨过程 相控阵雷达 锋面
  • 简介:摘要:202003月26,华东中部地区,苏皖中南部、江西、上海、浙江经历了次大范围的强降水及对流天气过程。本次过程强降水、强对流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航班运行都造成了显著影响。本文对此次天气过程中的预报和服务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以后类似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

  • 标签: 强对流 终端区 天气预警 机场警报
  • 简介:摘要:201911月19夜间至22,塔城盆地出现了场强寒潮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实况及常规天气观测资料和ECMWF初始场及各项预报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对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实况、天气形势、大尺度环流背景、单站要素、冷空气源地及冷高压移动路径、向南爆发的机制及强降温的原因进行了诊断分析,同时针对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对ECMWF数值预报中心850hPa温度预报产品、细网格降水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为进步提高寒潮天气形成机制的认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主导系统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其下游天气尺度影响系统西伯利亚横槽转竖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爆发的主要原因。欧亚中高纬环流形势呈由纬向环流转经向环流再转纬向环流,欧洲脊后暖平流动力加压作用,使横槽逐渐转竖并与较低纬度中亚低槽合并,环流经向度加大,造成冷空气势力增强;欧洲脊后西北部小槽入侵迫使高压脊向东南方向移动并逐渐崩溃,脊前偏北气流逆转为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向东南爆发,造成寒潮天气,较强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对 ECMWF细网格降水、850hPa温度预报检验表明,两者对塔城盆地寒潮天气中伴随的降水开始与结束时间以及寒潮过程中最低温度的出现时间有较强的预报能力,但对降温幅度和降水量值的预报误差不稳定,在实际运用中需进行订正。

  • 标签: 寒潮 塔城盆地 环流形势 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资料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对202011月20~21平凉市出现的次混合相态降水天气进行分析,此次过程主要受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与新疆脊前西北冷空气共同影响,全市大部分地方出现雨夹雪,此次过程中,暖湿条件较好,水汽通道建立,水汽辐合明显,为此次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暖湿条件。

  • 标签: 平凉市 混合相态 降水天气 雨夹雪
  • 简介:摘要:近年来,相控阵雷达这项技术开始在气象上投入试验及使用。本文使用多普勒雷达和相控阵雷达的反射率产品做对比,加上相控阵雷达其他产品的展示,分析了20214月28影响厦门机场的次降水过程,结果表明相控阵雷达对于对流云团演变的快速判断有很大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气象卫星和雷达资料分析了20165月10发生在四川盐源县的次强冰雹天气,结果表明:此次以冰雹为主的强对流天气产生在中层干冷平流与低层暖湿平流叠加并有较强垂直风切变的环境中;雹暴云位于MCS移动方向的右前侧;很强的雷达反射率、高悬的强回波以及高VIL都表明有冰雹甚至大冰雹存在。

  • 标签: 盐源 冰雹 强对流 分析
  • 简介:摘要:使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天气图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对20215月5至6承德机场次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场形势特征,确定影响系统。发现该次大风天气过程较为典型,是次在大型槽脊相互转变的高空环流背景下,配合地面干冷锋过境(有明显的气压梯度以及冷锋前后三小时变压明显),高低空的温差较大有利于持久大风的形成。且本场以及上游地区相对湿度较低,为该次大风天气提供了干燥的外界环境;并且高空有较强的西风急流,为上游沙源地的沙尘东移传播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并且大气层结不稳定为高空动量下传使地面风速较大也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大风天气 干冷锋 西风急流 沙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62月12东海县次大范围强浓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500hPa处受到弱脊的控制,再加上西南暖湿气流的持续作用和暖脊的配合,使得地面始终位于低压倒槽前部的均压场中,上下层之间的密切配合,有利于夜间低层逆温层的建立和维持,这种天气背景有利于区域雾的出现和维持;这次强浓雾影响范围广,具有爆发性特征,形成时间相对较短,且大部分强浓雾站点能见度直接从1000 m以上快速下降;出现在东海县的这次强浓雾天气的形成及爆发性特征的重要原因是夜间天空云散以及辐射降温增强引起的;雾前的降水和充足的水汽条件为这次东海县大范围强浓雾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条件。

  • 标签: 强浓雾 天气背景 成因 东海县
  • 简介:摘要:20196月25—26,祁连县平均降水量29.6毫米,降水大值区主要位于八宝镇各村、阿柔乡草大阪村、峨堡镇、扎麻什乡等地区;此次灾害共造成7个乡镇866户2572人受灾,3人被困水中央(已成功施救),住房倒塌3间、般损坏156间,围墙倒塌500余米,冲毁恢复草山拉运的土方2400方和种植的紫花苜蓿25亩。在这次暴雨过程中,祁连县气象台预报准确,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及时启动应急状态,积极联系应急管理部门,加强部门联动,使得暴雨过程灾害性影响控制得当,本报告通过详细调研,深入分析暴雨过程中预报预警、应急决策、信息发布等主要环节的工作及效果,总结此次暴雨过程气象服务经验教训,为重大气象事件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定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彭州市国家观测站1991-2020的日照数据资料,分析了彭州市日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来,彭州市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较高, 年平均日照时数接近于四川盆地平均日照时数(1000h)。

  • 标签: 日照 彭州市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81月24~26临安区天目山区的次大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洲东部的低槽从北向南不断西斜,由于槽底和南支槽波动叠加,自北向南的振幅不断加大,使得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逐渐转移到江南地区,进而引发天目山区的降雪天气;影响天目山区的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水汽通量与降雪时间段和强度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降水性质与水汽通量高值区均受到位置的影响;天目山区的这次降雪天气过程中对流层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中低层垂直上升速度不断减小且降雪强度也随之减弱,直至结束。

  • 标签: 大雪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诊断 天目山区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利用重庆南川区自动站观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等多种资料,着重采用天气学与物理量分析等方法剖析了2019 6月22发生在重庆南川区的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地区维持两槽脊的环流形势,而中低纬度地区则出现有呈现出东西向带状分布的副热带高压,受到西南暖湿气流与低涡底部东北气流的共同作用进而引发了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南川区位于水汽通量辐合区当中,且比湿值较高,为本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高空辐散抽吸作用与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上条件是导致重庆南川区出现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暴雨 天气形势 副热带高压 水汽 南平市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等对20198月25至26西藏阿里地区东部的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出现在500hPa高空环流上,高原南部热带低压活跃,高原水汽条件充足,在高原有冷暖空气交汇进而形成“人”字型切变线;阿里地区东部高层表现为大气辐散,低层则以大气辐合为主,这种大气垂直结构进步推动了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同时还与强降水出现时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400hPa高空处是水汽辐合区,但是水汽辐合区的中心位置偏东,而从500hPa以上则是水汽辐散区,且湿层较厚,这种分布形式为阿里地区东部这次暴雨天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

  • 标签: 暴雨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阿里地区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浙江省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气象资料对20206月24发生浙江中南部地区的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6月24200hpa高空有显著分流区,500hpa有低槽东移且588线走向对西南气流发展加强分有利,700hpa和850hpa的低涡切变位置基本重合,近地面1000hpa存在强辐合,且6个小时后的强降水落区中心与1000hpa的地面辐合中心存在定的对应关系;850hpa、700hpa的水汽通量散度大负值区对于其未来6小时后的强降水落区有定的指示作用;对流抑制能量与对流有效位能的差值不大时,只要有合适的触发机制,且其他对流指数条件较好,强对流天气还是比较容易爆发的;850hpa和500hpa的假相当位温差值(△θse=θse850-θse500)可以作为衡量强对流天气过程不稳定能量的参考指标;垂直速度变化可以作为衡量强对流天气过程动力条件好坏的参考指标;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跃增、强度维持等变化趋势对于短时强降水的预报预警存在很好的指示作用。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短时强降水 雷雨大风 雷达回波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0207月3-4发生在淅川县的连续高温天气成因进行分析,可知:在500hPa上空,位于新疆地区的暖脊不断发展以及位于东北地区的低涡持续发展,有利于淅川县气温逐渐升高;同时,850hPa高空的温度平流和地面的暖低压带来的热力作用更加有利于地面气温的升高;加之气压场呈南高北低的形势,地面盛行偏南风,造成淅川县上空产生较强的下沉气流,天空晴朗无云,辐射增强都是造成淅川县高温天气的主要因子;另外,淅川县西部山区、东部平原的地形特点,导致气流下沉或焚风效应,加快了高温天气的形成与发展。

  • 标签: 连续高温 暖低压 下沉气流 诊断分析 淅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