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应用阶段式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心医院颅脑外伤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62例(阶段式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阶段式康复护理的效果良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均能得到显著的提升,而并发症也相应减少。

  • 标签: 颅脑外伤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颅脑是人体中较为脆弱且免疫力最低的一个部位,特别是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外界异物和病原菌可直接通过创伤口进入颅内,引发颅内感染,并且颅脑手术过程中也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增加颅内感染的几率,产生严重后果,也是重型脑外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重型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17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其中合并颅内感染患者23例,患者均行颅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并给予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11例治愈,5例有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2.61%,死亡率为8.70%,住院时间为(40.81±8.42)d。随访发现其中1例(4.35%)出现再感染,1例(4.35%)发生脑脊液漏现象。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病情严重,发展快,而在积极抢救的治疗过程中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及再感染率,改善其预后。

  • 标签: 重型脑外伤 针对性护理 颅内感染 护理措施 死亡率
  • 简介:摘要探讨护士从入院到出院连续性的健康指导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康复的影响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健康指导前言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增长以及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交通事故发生的逐年增加,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计算机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运用,使得报表编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大大地减轻了报表编制人员的工作量。然而,对企业集团来说,传统的合并报表编制工作并不轻松。本文以笔者多年从事国有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经历,对合并报表的编制提出简捷、可行的处理方法。

  • 标签: 报表 合并 编制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失语、偏盲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癫痫发作、恶心、肢体瘫痪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个性化护理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分、家属满意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SF-36评分为(86.3±3.6)分、GCS评分为(13.60±4.23)、家属满意度为93.3%;常规护理组患者的SF-36评分为(69.3±3.5)分、GCS评分为(11.26±3.56)、家属满意度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GCS评分及SF-36评分,使患者感受到舒适有效的临床护理体验,对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应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护理干预 个性化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疼痛是指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表现为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及情感上一种不愉快的经历。随着麻醉效果的消退,颅脑术后疼痛往往在术后24h内最为强烈。目的分析疼痛护理标准化流程在颅脑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颅脑术后患者的疼痛现状进行调查,制定疼痛护理标准化流程,比较疼痛护理标准化流程应用前后的疼痛管理效果。结果疼痛护理标准化流程应用组的术后24h内疼痛评分及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1),疼痛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疼痛护理标准化流程适用于颅脑术后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脑术后患者 标准化流程 疼痛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重度颅脑损伤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其病情急而重、变化快,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若护理人员监测力度不够大,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隐患,耽误最佳抢救时机,易造成严重的后遗症甚至造成死亡。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2)与对照组(n=42),观察两组急性期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发生各并发症患者比例为4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86%(P<0.05);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并发症,缓解患者抑郁、焦虑负面情绪,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 重度颅脑损伤 并发症 负面情绪 满意度 死亡率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发生后,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而且病情越严重,其胃肠功能障碍也越明显,再加上剧烈的应激和炎症反应、临床治疗中药物的使用、病情的不稳定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破坏了患者的肠道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于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以及预后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目的探讨益生菌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使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方案为伤后经鼻胃管持续泵入康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的GO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感染、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糖代谢紊乱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gA、IgG、IgM和补体C3、C4以及Th1/Th2水平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联合使用益生菌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感染、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益生菌 早期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改善预后
  • 简介:摘要张海超“开验肺”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职业病认定在诊断机构的选择、鉴定申请人范围、申请诊断的期限、诊断机构的设置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弊端。因此,及时修改立法规定,完善职业病认定制度,是更好地保护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 标签: 开胸验肺,现状分析,立法建议
  • 简介:居民自治与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两大组成部分,规定居民委员会属于城市居民自治组织,即以《居组法》和《村组法》分别对其自治组织居委会和村委会进行规定

  • 标签: 合并必要性 居组法村组 村组法
  • 简介:居民自治与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的两大组成部分,即以《居组法》和《村组法》分别对其自治组织居委会和村委会进行规定,规定居民委员会属于城市居民自治组织

  • 标签: 合并必要性 居组法村组 村组法
  • 简介:排挤式合并是美国法中的一个很具特色的制度,从情理上讲,仅仅因为控股股东拥有大部分股份的事实就可以在合并行为中将少数股东排挤出去的排挤式合并制度对少数股东显然有失公平,然而这个制度却被美国各州的制订法和判例法所认可并被其他很多国家所引进.本文从对该制度的利弊分析入手,借助于有关的经济学原理对该制度的价值目标选择做出评价,并对我国的制度借鉴提出相应建议.

  • 标签: 排挤式合并 少数股东 效率与公平 竞争性平衡 法律借鉴 公司合并
  • 简介:本文论述了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编制目的并不相同,它的编制本身就是一种显示财力、吸引投资、参与竞争的有力工具,是否能达到其效用,还须按真实、合法、合规的要求进行,并且重点阐述了我国当代合并会计报表中关于“少数股东权益”的列示方法的规定,其目的是报表的编制者能更充分地揭示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更有效地利用信息,为经济建设服务

  • 标签: 合并会计报表 合并会计报表理论 少数股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