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曹植诗、赋语言生动谐美,作品中的双音语词可分为双声正格语词、同类通用语词、旁转双声语词三类。通过对其作声纽考析,可证明曹植重视双音语词声纽搭配的人为韵律组合,善于利用搭配的声响效果表现丰富多样的韵律节奏,并藉以凸现自己的言语风格。还能证明双声作为古老的韵律表现形式,对诗歌节奏形成、流变起着重要作用;并作为音韵学之所由起,在汉语音韵学史研究方面意义深远。

  • 标签: 曹植 双音语词 声纽 韵律
  • 简介:动词和时段状语的连用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看,而要把动词、时段状语放在一起,从整体的角度上来看待。我们知道,状语的运用与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那么动词的语义特征对动词到底有什么影响?哪些动词的什么形式可和时段状语连用,哪些动词不能和时段状语连用?时段状语有哪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动词又存在着什么别的用法?

  • 标签: 动词 状语 时段 语义特征 连用 割裂
  • 简介:趋向动词“上”和“下”都可以表示“到”的意义,但是在用法上有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可以从两个相应的方位词“上”和“下”的意义差别找到根源。方位词“上”、“下”的部分意义通过隐喻映射到趋向动词中,只是映射到的空间各不相同。通过观察表示“到”义的“上/下”与其宾语所构成的短语的语义构成情况,可以对这些空间进行分类,并将这些系统的、条理化的信息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之中。

  • 标签: “上” “下” 隐喻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西伯威书》(以下简称《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阿拉伯语语法典籍,为早期阿拉伯语语法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书》中的很多思想历经后代学者的发展形成了传统阿拉伯语语法学的重要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变因理论研究的是改变语法成分格位的因素(变因)及其变格作用,主要应用于语法成分的格位分析。尽管变因一词在作者西伯威的论述中尚未发展到理论术语的高度,但是变因的概念以及相关的表达在《书》中确有十分明显的体现。理论上三大词类中的最强变因——动词是西伯威在《书》“绪论”部分之后最先安排的内容。动词的变格作用成为其他词类也被纳入讨论的依据,动词及物的特性与变格作用的强度则被西伯威反复运用在分析中。本文通过考查及物和强度两个概念与动词变格作用的关系,探讨西伯威在分析时如何发挥这两个概念的核心作用及其在论述中反映的特点,以期了解变因理论的思想雏形。

  • 标签: 《西伯威书》 变因理论 动词 变格作用
  • 简介:俄语中动词体的用法一直是学术界极其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然而关于动词完成体过去时的转义用法至今尚无系统论述。本文拟从将来动作意义、现在时意义、结果存在意义、总和一体意义四个方面对动词完成体过去时的转义用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俄语 动词完成体 过去时 用法
  • 简介:维吾尔语交互共同态动词的运用对学习维吾尔语的汉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汉族学生在学习使用维吾尔语交互共同态时会出现遗漏交互共同态的附加成分、主谓语附加成分前后不一致及交互共同态构形词尾残缺等多种偏误。因此,在学习维吾尔语过程中,应了解其语态和交互共同态的形式和基本结构,明确交互共同态的复杂性,掌握交互共同态的使用方法,并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

  • 标签: 维吾尔语 交互共同态 动词 偏误分析
  • 简介:本文选取上古时期汉语言说类动词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些成员在上古文献的使用情况。通过对言说类动词词义进行共时词义系统的分析和历时词义演变、词汇兴替的考察,试图对义场词项的增减和词义的演变作出解释,从而揭示言说类动词演变的规律。

  • 标签: 言说类动词 义位 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
  • 简介:俄语动词体不仅是教学、学习、使用及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其重点及难点集中反映在俄语动词体的使用中。鉴于此,我们对大学俄语专业学生在动词体的使用中受汉语和英语以及俄语本身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为俄语动词体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

  • 标签: 俄语专业 俄语学生 动词体 汉语 英语
  • 简介:本文从语义角度出发将土耳其语中的类动词划分成表示时间概念、动作概念、逻辑关系概念、术语概念的语义场。通过选取其中的一个典型,即表示时间概念的语义场进行聚焦,宏观上将语义场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相关知识相统筹;具体层面运用义素分析法、比较法将时间概念语义场划分为表示时间点概念、时间顺序概念、时间发展概念、隐含时间概念四个子语义场。在理清各子语义场特点的同时还注重分析其中各要素地位与相互联系,以期在此基础上对类动词包括其语法、语用范畴在内有一个多维的思考,并对黏着语中类动词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土耳其语类动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语义场 时间概念
  • 简介:本文考察有关人体词语的动宾结构,分析动词与所搭配的人体部位词的关系.从人体词语的隐含、显潜形式、内外标志等方面对这一复合词形式进行定性、定位.

  • 标签: 人体名词 动宾结构
  • 简介:目的明确利用同声同韵异调音节进行语音同一性鉴定的可行性。方法利用VS-99语音工作站对普通话同声同韵异调音节的共振峰等特性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得出了阳平音节韵母共振峰与上声音节韵母非嘎裂声处共振峰的可比性强,阴平音节韵母与去声音节韵母在前半部分共振峰的可比性强等一些规律性认识。结论为利用同声同韵异调音节进行语音同一性鉴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同声同韵异调音节 语音同一性 共振峰特性
  • 简介:本文藉由分析若干罗马法文句的翻译问题挑战当代的法律概念“人”(person)。本文呈现为何拉丁字persona无法成为地方语言person的字源,并主张person的当代用法来自19世纪的德国法学文献,尤其是萨维尼的作品。本文说明persona与诸如gerere、tenere与sustinere(相当于英语的bear、carry、bold)等动词构成一词组,无法单独表达意义。这类词组需要一个属格形态的名词补语,一如其同义语的及物动词“代表”或“代理”(represent)需要一个直接受格一般。另一方面,现代法学文献赋予person意义,将其看作人类个体的同义语,并将其与be动词一起使用。这种用法是现代的发明,译回拉丁文时必定产生混淆。

  • 标签: 人格 法人 德国历史法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