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家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面积9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10.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近22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域。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管理人口8万人。自2003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招商引资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激活民间资本为着力点,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 标签: 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 娄底 街道办事处 科学规划 招商引资
  • 简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也是我国经济的短板,要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宁夏自治区领导抓住机遇,提出在宁夏建设国家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构想。

  • 标签: 金融创新 新型金融机构 传统金融 中阿金融合作
  • 简介:校外实践基地是开展校外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对浙江警察学院海宁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经验进行深入考察与挖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校实践基地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提出加强公安院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思考:一是利用校局合作优势,深化拓展实习基地建设的内涵及外延;二是转变实践教学理念,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升华;三是稳步推进规范化建设,形成校外实践基地长效运行机制。

  • 标签: 公安院校 校局合作 实践育人 浙江警察学院 海宁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 简介:鲁教师发[2015]3号各市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现将《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5年3月24日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规

  • 标签: 管理办法 人力资源 基础教育质量 教师学 分登记 教育行政
  • 简介:公共教育制度是为普及教育之需而发生的由社会向国家的一次教育职能的转移,是教育权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次再分配。由于公共教育制度是在家庭之外,通过某种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来实施的一种高度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必定会与沿袭了数千年的家庭的或民间的教育传统构成极大的冲突。'二战'后最终定型的公共教育制度,由于其所具有的国家垄断性质,产生了一系列弊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场针对公共教育制度的规模宏大的教育改革浪潮。我国教育也经历了一条与国外类似的发展路径,故20世纪80年代教育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形成一种既利于政府进行统筹管理,又能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学校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的新型权力关系。教育体制改革带给公共教育的最大变化是,通过市场的有限介入来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运行机制。在这一变化中,出现了政府、市场和学校三种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力量,传统的公共教育利益格局开始分化,逐步向一个多元化的利益结构过渡。

  • 标签: 教育职能 国家教育权力 公共教育制度 教育体制改革 市场化改革
  • 简介:在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实施之际,作为一名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作为一名曾经长期从事行政审判工作的法官,作为一名时刻感受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丰硕成果的普通公民,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从1980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行政诉权最早的规定,

  • 标签: 民主法治 《行政诉讼法》 风雨 行政审判工作 企业所得税法 中外合资经营
  • 简介: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分裂与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使新疆高校进一步加强国家认同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应结合新疆实际,完善高校课程设置、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养,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标签: 新疆高校 国家认同教育
  • 简介: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走依法治国道路。"依法治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次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法治,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学习领会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通过学习,努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职权的能力。

  • 标签: 法治精神 历史坐标 中央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行动纲领 党的领导
  • 简介: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35年之后的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执政党的转型和国家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转折性的意义,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这样的重大转折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社会全面和深入转型的需要,一方面,中国国家治理问题的提出有着历史、经济、社会和执政党哲学认识方面的深刻背景;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后现代化国家中的国家治理问题与西方先现代化国家的治理有着明显的重要的区别:在现阶段的中国,所谓国家治理问题与西方国家是完全不同的——特殊的发展方式积累起来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独特的政治制度促成了中国国家治理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必须注意到,目前中国的国家治理问题的关键应该是"治理国家",也就是进行深入的执政党建设和国家基本制度的建设。

  • 标签: 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后现代国家 中国国情
  • 简介:政府,尤其是西方政府,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已经彻底改变了,这通常是因为那些拥有宏大抱负的坚定的人们努力工作从而改变了政府。不仅是民主国家中的普通公民忽略了实际上政府是可以改变的这一事实,西方的统治者们也并没有很好地领悟马歇尔对国家宝贵性和可塑性的洞察。现在,第四次革命已经开始了,但目前哪些国家将塑造这次革命,以及它们是会主要从西方自由民主的优越传统中还是从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更新的威权统治形式中汲取经验,尚不清楚。

  • 标签: 国家 政府 守夜人国家 第四次革命
  • 简介:11月8日,广东青年职业学院举办了“青年服务国家国家成就青年”主题对话会。各位嘉宾就国家、青年、团校,青年责任与历史使命,青年发展的时代特点,成长与母校,团校助力创新等话题进行了主题发言。此外,在“对话”环节中,学院教师和学生代表积极提问,就青年工作创新、青年志愿服务、青年创业、青年社团活动、青年生活方式等问题与在座嘉宾进行了探讨,各位嘉宾的观点独到犀利,语言风趣幽默,获得了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

  • 标签: 青年服务 “对话” 国家 成就 青年志愿服务 职业学院
  • 简介:刘亚洲在2015年8月20日《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习近平主席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体系,是引领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思想。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体系,要注意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大视角、大战略、大标准。中国的国家安全正处在一个全面的拓展期,安全内涵和外延空前丰富,时空领域空前宽广,

  • 标签: 国家安全观 《学习时报》 思想体系 习近平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论述.是做好这项重要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树立“自信、开放、多样、创新、务实”的文化安全观,大力推进以意识形态安全、核心价值观建设、现代传播能力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安全在保障国家总体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文化软实力 国家文化安全 机遇 挑战 对策
  • 简介: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主办、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2014年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该领域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浙江大学,共同探讨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政策主题。论坛围绕'积极推进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约束与创新'进行理论研讨和实践考察。10月31日,论坛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复兴主持,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周谷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 标签: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 体系建设 分会论坛
  • 简介:爱尔兰的法律规定,男女结婚时需在教堂里互相承诺:“只有死亡让我们分开。”无论何种原因离婚(即使配偶去世也不例外),都被视为违背誓言而不被允许。这个规定有着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在爱尔兰,大约有92%的人信仰天主教,在天主教的教义里,离婚是一种罪恶的行为,这是最初宪法规定禁止离婚的一个主要原因。

  • 标签: 爱尔兰人 婚姻关系 结婚登记 宗教观念 首席法官 法定解除
  • 简介:治理是现代民主政治世界广泛运用的规则技艺,并逐渐演进至国家治理层面。公法学的核心任务是规范多元政治控制符合人权保障的有序运行。国家治理是国家行政、立法、司法、政党、军事及其他国家资源的重置,国家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应上升到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等重要地位。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其能力现代化符合人权保障要求,具有民主化、科学化、效率化、文明化、法治化等内涵,防止滑向专制集权,促进人权进步。

  • 标签: 治理 国家治理 人权 公法
  • 简介:"自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不过,"私法自治"这一概念在古希腊却并不为人所知。在希腊的国家和法哲学中,个人并非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整个共同体、整个城邦的利益而存在的。个人的使命即为集体服务。在罗马,家父的自治权力与自由奠定了罗马国家与法律制度的基础。中世纪时,神的意志被认为是尘世法律的基础,自治这个概念并不为人知晓,或者仅被做狭义的解读。私法自治在近代的复兴始于对人的尊严的认可。这种人文主义的思想被格劳修斯(Grotius)运用到了法学领域,并创立了现代自然法理论。康德则将意志的自治进一步发展,并将其作为自己整个哲学体系中结构性的原则。其后,萨维尼(Savigny)将私法自治视为人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自由和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公民"成为1896年德国民法典的"标准像"。私法自治并不仅仅是一项私法中的基本原则,更是现代法律体系的一项基本原则。私法自治的理念要求国家法通过确立辅助原则对其作出呼应。国家是为公民的利益、而非公民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存在的。在对现代宪政国家的"合法化论证"中可以找到辅助原则的依据。国家辅助既是国家的任务,又为国家职能的发挥设立了界限。在基本权利的框架内,个人的行为优先于国家的行为,社会的自我规制优先于法律。私法自治这一理念在东亚的法律、社会结构及宪法中能否得以实现?在何种程度上得以实现?这些都是东亚法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 标签: 私法自治 人的尊严 基本权利 辅助原则 宪政国家
  • 简介:“受委派从事公务”是国家工作人员的重要特征,也是认定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关键。根据最新司法解释,国家出资企业中负有管理、监督国有资产职责的组织被纳入委派主体的范畴,该组织在实践中应界定为国有出资企业中的党委或党政联席会议。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从事公务”作为认定的实质性要件,可从职权性和服务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全面理解,并正确把握公务和劳务区分。

  • 标签: 国家工作人员 委派 公务 职务犯罪
  • 简介: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则强调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两份新时期的重要文献均专门提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并把推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为当前的重要目标。

  • 标签: 国家治理 能力建设 能力提升 当代中国 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