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殖民国家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掠夺了大量文物,当代也有文物外流,但当前的国际公约体系对文物返还问题几近束手无策,而各国国内法更无法提供救济。本文反思了文物追索中的困难及其思想与制度根源,阐明了:前殖民国家对文物的非正当的占有,被近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的私权神圣理念和私法保护所正当化,这一法律强权,截断了基于历史的权利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历史的占有。

  • 标签: 文物返还 国际法 私有产权 法律殖民 历史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是彻底的、严谨的科学思想体系。它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同其他具体科学最本质的区别。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正如列宁所明确指出:“一般唯物主义认为客观真实的存在(物

  • 标签: 历史主义原则 党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共产党
  • 简介: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说明“实践一元论”的过程中提出了“绝对历史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的“绝对历史主义”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把自然仅仅看作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一种再现。因此,重新认识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葛兰西 绝对历史主义 和谐社会
  • 简介:伯克—萨维尼强调社会生活有机结构的重要性及它们部分的是"非意图形成",特别是关于法起源于民族"共同意识"的理论,对德国和欧美的法学界影响深远。辨识伯克—萨维尼"有机体"说以及"历史主义"研究法学的思路和方法,讨论历史法学与古典自然法学的尖锐对立,有助于理解历史法学派的思想内核——大量社会现象有机地、非意图形成的理论,对立法活动的可能影响。即使利弊共存,与那些关注如何抵制经济领域创新狂热的经济学家一样,法学家尤其应当关注如何抵制立法领域的创新狂热。

  • 标签: 自然法学 历史法学 有机体 非意图形成
  • 简介:皇室“是日本在世界上优秀的原因”?“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观被大力强化。在介绍新学问和思想动向时,伊势松阪(三重县)的本居宣长的学说:“通过研究《古事记》,发现在接受儒教和佛教影响以前,日本人思想朴素。特别是皇室,一脉相承,万世一系,是日本在世界上优秀的原因”。

  • 标签: 日本 新历史教科书 国家观 “南京大屠杀” 历史问题
  • 简介:新自由主义认为权利优先于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个人的权利。麦金太尔从语言学和历史学两个角度,对新自由主义的权利观进行了历史主义批判,指出新自由主义建立在抽象自我观念基础上的权利必然是虚构的,并不具有历史真实性,永恒与普遍的权利并不存在。麦金太尔的这种批判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开放出了重要的问题。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权利优先 自我 历史主义
  • 简介:我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可是,为什么合同可以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这种法律约束力的基础是什么?这就是合同效力正当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合同法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法系中有不同的解答。

  • 标签: 合同效力 原因理论 历史主义 性问题 法律约束力 脉络
  • 简介: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十分重视执政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认真总结借鉴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方面已有的经验教训,发扬优良传统,警惕误入盲区和克服可能产生的弊端,提高理论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执政党 理论创新 坚持 发展
  • 简介:党外人士是指我国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新历条件下党外人士具有广泛的阶层性和代表性,他们具有强烈的政治诉求,思想意识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做好新历条件下党外人士的政治引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引导的重心是思想意识引导,同时关注利益诉求;健全民主政治,增强党外人士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政治引导需要具体操作方案配合,确保政治引导落在实处。

  • 标签: 新历史条件 党外人士 政治引导
  • 简介:形式主义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之一.由于它是一种不愿深入实际,扎实工作,只热衷于作表面文章,甚至为形式而形式的风气,因而其危害是严重的,并与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务实、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背道而驰。为克服这种风气,这里笔者从历史的角度作一定的探讨。

  • 标签: 形式主义 历史 改革开放 风气 务实
  • 简介:历史虚无主义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体现为文化思潮与政治思潮的杂糅,把握历史虚无主义问题必须明确其政治指向,并抓住其与资本逻辑兴起之间的关联.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超越必须仰赖于历史唯物主义,这样既能够遏制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负面效果,又能体现出中国文化、价值与道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立.

  • 标签: 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逻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
  • 简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古已有之,其本质就是官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投入最小化。官员是国家和民间的接口,如果没有适当的制度钳制,官员都成为职业官僚、职业的形式主义者,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家失去治理的功能。官僚制度一旦形成,即带来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是与官僚制度共生的,必须靠外来的力量钳制。中国历史上对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过很多积极的探索。监督制度能有效发挥钳制作用,监督主体可以是同僚、媒体,也可以是民众。

  • 标签: 中国历史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官僚制度 经济社会基础
  • 简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它歪曲历史,颠倒是非,企图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它丑化历史,夸大其词,响应西方反共势力“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企图;它诋毁历史,否定革命,妄图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看清它的真实面目,在尊重历史客观性、把握历史规律性、还原历史整体性的基础上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维护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

  • 标签: 历史虚无主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简介:民族主义思想在历史上早就存在,因为剥削阶级总是把自己对待民族、民族利益和民族关系的观念解释为整个民族的观念,并以自己的剥削利益掩盖全民族的利益,奉行民族压迫、剥削政策。资产阶级作为历史上最后的剥削阶级,把民族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极端,民族主义成了资产阶级对待民族关系的特定概念。对民族主义作一历史的分析,认清其本质,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十分必要的。(一)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待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观点,以及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原则,是资产阶级民族观的核心。它抹煞阶级斗争,以全民族的代表自居,把本民族的利益其实就是本民族中资产阶级的利益置于其它民族的利益之上,驱

  • 标签: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 特定概念 民族思想 祖国统一 多民族国家
  • 简介:2010年12月10日,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在北京商务会馆召开“面向未来——新历起点上的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论坛,以学院2011-2015五年发展规划为主题展开讨论,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参加论坛。清华大学沈群红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郑功伦教授应邀出席论坛并对主题发言做点评。北京市总工会资产管理部戴欣部长、组织部李星球副部长也应邀出席。

  • 标签: 干部学院 工会资产 面向未来 北京市 论坛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