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正>李述一在《哲学研究》今年第二期撰文说,文化无意识是精神现象的一种,是人类文化心理积淀的产物,具有后天的特质,与弗洛伊德那种先天的、动物本能的无意识不同。文化无意识对于人们在决策与评价这二类行为的影响巨大。首先是对决策行为的参与。决策行为常常与决策者心理素质、文化修养有关。一般来说,关于个体实践的决策采取活动,其中理性的因素、自觉意识的因素相对减弱,而文化无意识的参与力量则相对增强。其次是对评价行为的参与。人们在生活中可能对某一事物不假思索地作出自己的评

  • 标签: 文化无意识 决策行为 弗洛伊德 哲学研究 心理素质 心理积淀
  • 简介:意识形态中政治无意识因素的性质和功能,意识形态中的政治无意识因素,在各种政治活动中如何正确发挥意识形态中政治无意识因素的作用

  • 标签: 意识形态政治 政治无意识
  • 简介:江苏滨海市的自行车公司在与一家机构进出口公司的业务往来中,无意之间收受了对方开具的假增值税发票。事后该公司不但没有对此行为进行揭发,反而向税务部门办理抵扣,由此引发了一起颇有分歧的官司。

  • 标签: 抵扣 进出口公司 假发票 增值税发票 税务部门 业务
  • 简介:我与厉以宁老师结缘实属偶然。2003年,我刚到政协工作,恰逢政协十届二次常委会召开,我在常委会议楼的分组讨论会场外第一次见到厉以宁老师。作为学术爱好者,对厉以宁老师的著作和观点我并不陌生。

  • 标签: 厉以宁 政协工作 常委会议 分组讨论 老师 爱好者
  • 简介:无意识现象在现代艺术中已经成为艺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同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也更多的受到了无意识的影响.本文致力于探讨精神分析和分析心理学中的无意识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问题.

  • 标签: 无意识 艺术家 创作
  • 简介:随着广东湛江史上最大驾考受贿案二审宣判,原车管所所长去了该去的地方。而涉案的39名考官主动上缴红包共计2100余万元,同样触目惊心。2015年第20期《民主与法制》刊载的《车管所考官为何“全军覆没”?》一文,揭示了驾考“潜规则”成为“行业规范”的流程,其背后学员、教练和考官陷于违规违纪“集体无意识”的怪圈,无疑是驾考腐败赖以生存的土壤。

  • 标签: 集体无意识 腐败 《民主与法制》 “潜规则” 行业规范 违规违纪
  • 简介:聘礼为中国女性集体无意识内在心理结构的一部分。提升女性的社会机会空间,改变女性文化中物化倾向,才能逐渐消弭女性对于聘礼的集体无意识设定,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额彩礼问题。

  • 标签: 民族集体无意识 女性社会机会空间 物化
  • 简介:本文以无意识理论为主要线索,结合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装置”,着重对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的内部机制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这个内部机制是大脑基本结构“语言获得装置”(LAD)与儿童出生后经过“锻炼”而内化了的、对语言的生成发展有直接作用的集体无意识相融合的产物。

  • 标签: 儿童语言获得 集体无意识 语言获得装置
  • 简介:"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我们能够用它来解释和研究一些群体社会心理现象,剖析社会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隐含事物,探讨社会事件的缘由、影响及应对措施。试从社会心理学中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就"小悦悦事件"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 标签: 小悦悦 集体无意识 社会心理学
  • 简介: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无意识区别性、协同性地体现于犯罪行为无意识动机的各个方面。青少年犯罪动机包括意识的犯罪动机与无意识的犯罪动机两大方面;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典型地体现在犯罪的行为动力中,它们是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深度心理力量,并与意识状态的犯罪动机共同构成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动机力量。在多层面无意识的作用下,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具体体现为本能冲动力、罪恶情结动力、好奇心动机、逞强动机、逆反动机等多个动机成分。它们对于犯罪侦查、罪犯矫正与犯罪预防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犯罪行为 无意识 犯罪动机 冲动性
  • 简介:大量的实际调查证明,作为意识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成分的无意识因素,是犯罪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犯罪心理结构 意识因素 组成
  • 简介:人的认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精神交换过程.存在于一定社会历史中的人是社会性的现实主体.社会的文化历史诸要素对人的影响,形成一定稳固的心理结构.人的认知活动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文化心理背景上进行的,对客体的认知,无不打上主体性的烙印.无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精神现象,在形成人的稳固心理结构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它们非理性的方式影响着主体的认识和行为活动.

  • 标签: 精神现象 社会心理 心理背景 主体性 心理内容 交换过程
  • 简介:学校的德育工作,即包括对学生的系统有意识的教育,也包括无意识教育。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抓住无意识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无意识教育,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 标签: 无意识教育 无意识教育的特点 德育工作
  • 简介:在写景、抒情、记事、写人等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佛文化在题材上对《野草》的影响。例如《死火》,其中一个"我"是叙述人、见证者、参与者,还有三个佛家典故:死活、火宅、大石车。通过"我",把三个典故串连了起来,构成了美丽诗篇。

  • 标签: 佛文化 野草 影响
  • 简介:现下,人们普遍的焦虑感,其实正是由未来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说到底也就是害怕自己的一切努力和奋斗,到头来不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时下,一、二线城市房价飙涨。有人算过一笔帐,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一线城市,且拥有房产的普通白领,那么很可能在过去的一年里,你的房产增值总额,已经超过了你工作二十年的总收入。于是,不少人在朋友圈里哀叹:"成天辛苦工作、努力奋斗,意义何在?"

  • 标签: 焦虑感 一线城市 十年 圈里 财务压力 朝九晚五
  • 简介:终极孤独感一直存在于人类种族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刺激该无意识逐渐浮现的因素与时代一起发生着变化,对其疏导也有着不同需求。终极孤独感对人行为态度产生着模式性、根源性的影响,对其进行当下观照与反思,就是对人类自身进行人文关怀。电影《搜索》体现了如此情怀。,

  • 标签: 集体无意识 终极孤独感 当下 观照 人文关怀
  • 简介: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1908一)是二战以后国际公认的最有权威和地位的人类学家,也是整个西方结构主义思潮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结构主义之父”,其主要论著有《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结构分析)(1945)、《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神话的结构研究》(1955)、《热带闲愁》(1955)、《结构人类学》(第卷,1958)、《今日的图腾主义》(1962)、《野性的思维》(1962)、《神话学》(第1-4卷,1964-1971)、《结构人类学》(第2卷,1976)、《广阔的视野》(1983)、《象征与双关》(1989)、《看、听、读》(1993)等等。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思想不仅在人类学领域,而且在社会学、哲学、语言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均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

  • 标签: 结构主义 野性 克洛德 论略 象征 列维-斯特劳斯
  • 简介:就共同侵权行为的外延来说,应当包括两种情况:有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其造成的损害无论为何种情形,都应当由各致害人承担连带责任;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其造成的损害为同一损害且不可分,此时应当由各致害人承担连带责任。

  • 标签: 共同侵权行为 无意思联络 连带责任
  • 简介:马建忠的《法律探原》是近代中国第一部法理学著作,是一部未受日译法律语词影响的文本。该书采用“法”、“律”分立的语词结构,“法”指一切规范及原则,“律”指制定法。随着日译语词体系的传入和实证主义法学的盛行,“法律”一词逐渐占据中心地位,从而取消了马建忠继承传统法思想并结合西方法所开创的法学思考方向。简要追溯中西法学史,证明“法”、“律”分立结构对应的法观念具有真实性,“法”、“律”保持意义差异和对立的张力是必要的。“法律”替代“法”和“律”,不是法律语词现代化问题,而是一个人为干涉语词自然发展的不成功的案例。

  • 标签: 马建忠 《法律探原》 “法律” “法” “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