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犯罪地图与犯罪分析》([美]雷切尔·博巴·桑托斯著,金诚、郑滋椀译)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雷切尔·波巴·桑托斯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副教授,国际犯罪分析领域著名学者,同时兼任国际犯罪分析师协会的常务委员。该书不仅是该领域一本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著作,还因其在内容上通俗易懂,在体例上形式多样,成为当前美国大学的刑事司法专业采用的一部经典教材。

  • 标签: 国际犯罪 雷切尔 桑托斯 金诚 出版发行 波巴
  • 简介:犯罪的生成机理和发展态势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秩序性质。风险社会秩序中风险生产与财富生产相伴而行,财富生产逻辑的普遍化和极限化、社会控制机制相对于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化的局限性、"脱域"机制对行为方式和后果的影响力、现代制度的日益自我还原、技术发展的规制缺失等,对风险社会中犯罪的发生、演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风险社会阶段,犯罪演化呈现出实害性向风险性转型、犯罪危险性日益加剧、犯罪隐蔽化和匿名化、风险行为的欠规制状态以及犯罪全球化等主要态势和趋向。

  • 标签: 犯罪激发机理 犯罪趋向 风险社会
  • 简介:在诸多刑法理论问题还处于激烈争论之际,学者们对犯罪中止的探讨似乎已经沉寂下来了。在理性思考之下,犯罪中止应从行为结构上作出相应的定性和处置,而不应笼统地作为犯罪对待。犯罪中止的刑法体系地位和刑法学体系地位应彻底立于犯罪中止制度的设立宗旨予以确定,并可将其置于犯罪论中的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之后。基于对犯罪中止的重新定性和对其刑法体系和刑法学体系地位的重新安排,犯罪中止制度可作出新的法条设计。

  • 标签: 犯罪中止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刑法体系 刑法学体系
  • 简介:在水污染事件频发的今天,刑法保护水资源采用结果犯的方法有待改变。危险犯的设置,是克服水污染犯罪刑法保护失灵的重要方法,合乎环境犯罪类型化的发展趋向。同时,引入危险犯与现行刑法的基本理念契合,但可能会限制经济发展的自由。经济发展的自由与刑法规制之间的张力可借鉴德国“偶然性说”的方法,并通过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来界定水污染犯罪危险犯的“危险状态”加以弥合。

  • 标签: 水污染犯罪 危险犯 合理性 危险状态 类型化
  • 简介:犯罪学的基本问题中,犯罪原因是最为重要的问题。犯罪学理论的解释力是由犯罪原因研究决定的。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因果关系构成了犯罪学理论解释力的基本要素。当前中国犯罪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犯罪原因研究中的问题,导致中国犯罪学理论解释力下降。发展中国犯罪学的基础理论与增强理论解释力需要关注犯罪现象研究,注重因果关系研究,注重理论解释力的适用范围问题。

  • 标签: 犯罪原因 犯罪学理论 因果关系 解释力
  • 简介:【裁判要旨】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仅限于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这七类犯罪,行为人将他人盗窃所得误认为是贪污贿赂所得并进行清洗不构成洗钱罪,但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区分主从犯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在犯意形成和犯罪实行两个阶段的作用。

  • 标签: 上游犯罪 洗钱罪 贪污贿赂犯罪 犯罪所得收益罪 恐怖活动犯罪 金融管理秩序
  • 简介:现实中,吸毒工具作为吸毒行为的衍生品一直游离于法律法规的监管之外,呈现出认定难、执法难、管控难等发展态势,基于吸毒工具非法谋利、引诱违法犯罪等社会危害性,建议适时将其列入违禁品范畴,通过技术手段屏蔽吸毒工具交易信息,并及时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通过增设罪名以及扩张解释理论化解法律治理依据缺乏的尴尬,从而有效控制吸毒工具交易泛滥趋势,防止毒情进一步蔓延。

  • 标签: 吸毒工具 非法属性 违禁品 法律管控
  • 简介:加罗法洛在《犯罪学》一书中首次提出自然犯罪。自然犯罪是独立于法律之外的犯罪概念,以对基本道德情感的侵害为实质,无道德异常便无自然犯罪。透过自然犯罪的界定评判应罚事实与真正罪犯,既深刻又片面。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现代犯罪与刑罚的社会需要,因此对自然犯罪理论在当下的承接与差别作出反思,进而正确理解和适用自然犯罪

  • 标签: 自然犯罪 道德异常 应罚事实 真正罪犯
  • 简介:当前,城郊地区食品犯罪猖獗,生产类、销售类食品犯罪高发。其中,高额利润是食品生产者顶风作案的主要诱因,城郊地区特有的社会氛围推动群体道德滑坡,城郊地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缺位推波助澜,城郊地区食品犯罪打击不对称加重其侥幸心理。为此,需要重建社会道德体系,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加强食品综合执法,坐实食品市场监管;提升城郊社会管理,完善城郊基础设施;规范食品犯罪侦查并提升其能效;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 标签: 城郊地区 食品犯罪 治理
  • 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人沟通、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网络也成了一些犯罪分子进行诈骗犯罪的场所。网络诈骗犯罪类型多样、特点突出,应从法律、道德教育等多途径加大网络诈骗犯罪预防措施。

  • 标签: 网络诈骗 犯罪 预防对策
  • 简介:【案情】戴某系A市B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人,朱某1998年至2001年间任A市所辖县级市副市长。1998年,因朱某打算在A市购买B公司所有房屋而经人介绍与戴某相识。戴某出于与朱某搞好关系,便于以后请朱某为其公司承接工程项目帮忙的目的,分别于1998年、2000年决定由B公司两次为朱某支付房款25万余元、37万余元。2001年,朱某调任至A市某区任常务副区长,后又任区长、区委书记。

  • 标签: 追诉期限 行贿犯罪 公司负责人 1998年 2001年 单位
  • 简介:互联网涉毒犯罪的原因是互联网涉毒犯罪本身特性导致侦查打击难度大;互联网涉毒犯罪侦查力量薄弱,执法部门间缺乏协作;互联网涉毒犯罪技术不断发展,侦查技术相对滞后等。侦查打击对策:引进计算机人才和禁毒人才,成立专门的执法机构;强调围绕"毒品"为中心的侦查思路,抓现行犯罪;以侦破案件为目标,创新侦查思维;重视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强传统侦查手段与技术手段相结合;建立毒品情报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情报资源利用效率;构建互联网涉毒犯罪侦查协作格局。

  • 标签: 互联网 涉毒犯罪 侦查打击 毒品情报信息网络 探析
  • 简介:打击毒品犯罪的过程中对关系到罪与非罪、刑罚轻重的关键问题要慎之又慎,如毒品数量和明知认定问题。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数量不以纯度折算的不合理规定需引起反思,毒品累计应区分同种和异种毒品计算,有吸毒情节的贩卖、持有毒品中应不同对待吸毒行为来确定毒品数量。在毒品犯罪中只要行为人达到认识到犯罪的对象是“毒品”即可认定为明知.需注意的是对推定明知应谨慎使用,排除合理怀疑。居间介绍买卖毒品的行为应该分情况予以界定此行为性质和居间人地位。提供机会型和犯意引诱型的诱惑侦查不可一概作为合法辩护的理由。毒品犯罪罪数问题应予以区分认定。

  • 标签: 毒品数量 明知 居间介绍买卖 诱惑侦查 罪数认定
  • 简介: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人的心理活动,为其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研究遗传对犯罪的影响会对相关犯罪的防治产生积极的作用。研究同卵孪生子犯罪是证实遗传因素在犯罪中所起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卵孪生子有着较高的犯罪一致率。“冲动基因”是引发犯罪的高风险因素,但它仍需要许多其他诱因共同作用才足以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性染色体为XYY型染色体异常的男性自控能力差,容易实施攻击性行为,构成暴力犯罪。面对遗传与犯罪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的现状,可以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和科技手段,针对相关犯罪做一些预防性工作,并在研究遗传因素对犯罪影响的同时,将其同各种环境因素结合起来。

  • 标签: 遗传 犯罪 同卵孪生子 冲动基因 性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 简介:在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越发严重。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世界上各国均进行了关于危害环境行为的刑事立法。文章通过分析域外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现状,发现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不足,提出域外环境犯罪立法的可借鉴之处。

  • 标签: 域外 环境犯罪 刑事立法 现状 借鉴
  • 简介: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犯罪人的心理活动,为其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研究遗传对犯罪的影响会对相关犯罪的防治产生积极作用。研究同卵孪生子犯罪是证实遗传因素在犯罪中所起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卵孪生子有着较高的犯罪一致率。“冲动基因”是引发犯罪的高风险因素,但它仍需要许多其他诱因共同作用才足以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性染色体为XYY型染色体异常的男性自控能力差,容易实施攻击性行为,构成暴力犯罪。面对遗传与犯罪研究尚无突破性进展的现状,可以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和科技手段,针对相关犯罪做一些预防性工作,并在研究遗传因素对犯罪影响的同时,将其同各种环境因素结合起来。

  • 标签: 遗传 犯罪 同卵孪生子 冲动基因 性染色体异常 环境因素
  • 简介: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定性分析显示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未成年人犯罪呈多元、低龄化趋势,暴力、团伙、恶性特征明显。抢劫多、财产型多、短刑期多、异地犯罪多,我国未成年犯管教所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革探索,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矫治措施。挽救、感化、教育矫治了大批未成年犯,为预防、控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做出了巨大贡献。

  • 标签: 未成年犯 现状 特点 问题 对策
  • 简介:各种社会因素的融合引发了我国食品安全犯罪高发,并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从目前来看,食品安全犯罪已经广泛蔓延,整个生产链条都受到侵蚀,作坊式与规模化生产并存,并从实体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犯罪手法不断翻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二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三是法律体系不完备;四是行政执法监督有漏洞;五是侦查力量薄弱。因此,应通过创新机制、重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现代市场体制、健全食品法律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综合执法、提升侦查力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措施实现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治理。

  • 标签: 食品安全 现状 原因 犯罪治理
  • 简介:行政违法性认识不是违法性认识的对象,也并非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但要想成立行政违反加重犯,则必须具备行政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就认识错误而言,行为人对符合行政管理规范规定的禁止事项的认识错误,属于事实的认识错误,可以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但对禁止事项的评价错误则属于法律的认识错误,只有根据具体情况,行为人确实不具有回避行政违法性认识错误之可能时,才不构成相应犯罪

  • 标签: 违法性认识 犯罪故意 行政违法性认识 认识错误
  • 简介:移动支付成为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有力推手。我国目前移动支付正处于上升时期,移动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移动支付犯罪也层出不穷。未来移动支付犯罪主要从基于移动网络支付系统的诈骗APP和支付公司用户数据泄露与支付公司内部员工违法违规操作两个方面进行,移动支付犯罪的预防需要建立相应的准入制度和标准,设置非法诈骗App的防火墙,需要支付相关联企业加强内部制度建设以及强化对数据安全的控制。

  • 标签: 移动支付 APP准入标准 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