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真正意义上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新新人类,"95后"正迈入社会或进入高校,逐渐成为消费的主体力量之一,他们的消费观不仅塑造着自身的群体特质,也在逐渐影响着其他群体的消费观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影响。因此,对"95后"消费观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通过部分公开数据研究对"95后"消费理念进行归纳,并对"95后"消费观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

  • 标签: “95后” 消费 消费观
  • 简介:95后"上班族作为新生代的社会群体,相比80后、90后而言,具有独特的个人行为特征。作为未来社会生育的主体,他们的生育观念对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本文采用抽样访谈的研究方式,析取出这一群体对于生育现象的基本认知,并从社会文化、经济规律、社会政策、自我价值实现等角度予以浅析,以期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 标签: 95后上班族 生育观 生育
  • 简介:作为青年群体中的新兴力量,"95后"在未来的政治参与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相关大数据和分析为依据,对"95"后大学生政治民主参与进行了梳理,发现其主体责任意识更强,积极主动;参与形式多样,党团组织和行政系统是主渠道;网络参与成为重要途径,影响巨大等三个特点,并从矛盾性、自主性和整合性三个角度分析了"95后"大学生政治民主参与的内在因素。指出我国"95后"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仍显不足,希望能从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目标出发,进一步加强青年工作创新。

  • 标签: 95后 政治参与 民主建设 现状分析
  • 简介:青年文化是由青年群体创造并得到青年普遍认同的文化,它有助于95后大学生精神活动的开展、精神生活状态的提升和精神生活方式的丰富,但青年文化也带来95后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超越性不足、精神需要内外结构不平衡、精神生活幸福感不强等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构建理论、开展活动、优化组织、搭建平台等途径促进95后大学生精神生活的优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标签: 青年文化 精神生活 问题 优化路径
  • 简介:95后"进入高校后,成为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的有生力量,但是在部分高校中出现了"95后"大学生入党动力不足、入党动机功利化等现象。本文基于全国157所高校的实证数据,分析了"95后"大学生入党状况三个类型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大学生高度认同党的理念,但对基层组织认可度低;实用主义倾向渐趋扩大,但对崇高道德仍心向往之;榜样引领示范仍具感召,但边际效应递减存在隐忧。应该从完善"产品的粘合"、创新"产品的包装"、注重"产品的品质"等多方面入手,加强"95后"大学生入党教育。

  • 标签: “95后”大学生 入党动力 入党教育
  • 简介:一、项目概况上海市闵行区""妇女之家""项目自2017年3月发起,至2018年1月结束,历时10个月,历经项目计划、项目征集、项目培训、项目督导及项目评选等五个环节。共有25家基层"妇女之家"参与,最终根据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效果及常态化等评选标准。

  • 标签: 灵魂 培育 上海市闵行区 评选标准 项目计划 项目征集
  • 简介:近日,山西省运城市总工会召开全市工会会员普惠活动推进会。会议对电子会员证注册程序及普惠活动“N1234”规范化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继2017年该市总工会在市直属各基层工会启用首批电子会员证后,今年该市各县(市、区)总工会、开发区工会也将启用电子会员证,标志着该市电子会员证全面启用。

  • 标签: 总工会 运城市 工会会员 注册程序 基层工会 电子
  • 简介:大学生党员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和先锋骨干,他们对党员身份的理解和认识,会外化成党员的行动选择,进而对其他青年的行为偏好产生影响。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党员在党员身份认同上还存在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情感基础薄弱、行动选择与党员身份匹配度不高等问题。高校党建工作应从重构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自我认知,强化大学生党员对党员身份的情感联结以及践行大众对党员的社会期待,使党员身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面着力帮助大学生党员走出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 标签: 大学生党员 自我身份认同危机 应对策略
  • 简介: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正着力构建服务型村级组织,12345政府热线是服务型理念实践的重要体现。以12345政府热线的乡村实践为例,采用结构分析路径探讨服务型理念下国家-村级组织-农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所带来的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研究表明,在服务型理念下,农民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服务话语保护进行私利化需求的策略表达,政府利用技术治理和行政动员将行政压力转嫁到基层,村干部则通过平衡满意率、表述规范化、保留证据链等手段释放压力、规避责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服务理念在实践中被异化,服务型村级组织不仅不能为村民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且破坏了乡村社会公共规则,影响了乡村社会的实质治理,并不断弱化村干部治理的合法性,最终可能引发国家基层治理的风险。因此,服务型村级组织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激发服务诉求,而在于重塑村级组织的服务能力。

  • 标签: 服务型理念 基层治理 村庄公共性 基层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