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应用预开窗与外分支主动修复术(TEVAR)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SA)治疗主动弓降部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需重建LSA的79例主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LSA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预开窗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57.3±12.5)岁]和外分支组29例[男25例,女4例,年龄(53.1±14.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干预率、死亡率以及夹层术后的假腔重塑情况等。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和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二次干预率和死亡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6、0.156,均P>0.05),预开窗组手术时间[(123.0±40.7)min]显著长于外分支组[(84.2±16.3)min,t=2.173,P=0.034]。两组术后支架段假腔血栓化程度均高于非支架段(χ2=7.213、14.359,均P<0.05),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0、0.886,均P>0.05)。两组术后夹层各平面真假腔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开窗与外分支TEVAR重建LSA治疗主动弓降部病变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外分支TEVAR技术耗时更短,对于锚定区较短的病变具有更高的有效性,且在支架段近期主动重塑效果更佳;而预开窗TEVAR技术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腔内手术 支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肿型颈动脉夹层(CAD)血管再通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由基于颈部血管超声(CDU)的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血肿型CAD患者56例(61支CAD),收集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发病至就诊时间以14 d为界。于发病后3、6、12个月行CDU随访,根据随访12个月的结果分为完全再通组和不全再通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及药物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血管再通的相关因素。结果血管再通情况:完全再通组36支,3、6、12个月血管完全再通率分别为42.6%(26/61)、55.7%(34/61)及59.0%(36/61);不全再通组25支:残余狭窄26.2%(16/61)、持续闭塞14.8%(9/61)。完全再通组与不全再通组比较:发病至就诊时间≤14 d的比例、血肿的回声类型、血管闭塞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就诊时间≤14 d(OR=5.625,95%CI:1.302~24.293,P=0.021)、低回声血肿(OR=4.888,95%CI:1.304~18.320,P=0.019)与完全再通呈正相关,夹层血管闭塞(OR=0.234,95%CI:0.059~0.932,P=0.039)与完全再通呈负相关。结论CDU显示对于低回声血肿型CAD,急性期药物治疗完全再通率较高,夹层血管闭塞者完全再通率降低,及早评估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超声检查 随访 再通
  • 简介:摘要胸主动修复术(TEVAR)因其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夹层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随着TEVAR的广泛应用,支架近端新发破口发生率逐渐上升,其引发的逆向撕裂A型主动夹层(RTAD)相关病死率高达37.1%,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密切关注。本综述重点讨论RTAD的发生诱因及治疗方式,通过多角度了解RTAD,为RTAD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逆向撕裂A型主动脉夹层
  • 简介:文章总结了21例主动夹层患者的护理体会。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稳定控制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防止主动夹层继续剥离,并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做好健康宣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防止复发。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以高热起病,初步诊断考虑泌尿系统感染合并胆道系统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残存低热及炎症指标明显升高,后经追朔病史、既往影像学检查及进一步完善PET-CT检查最终确诊为巨细胞动脉炎合并风湿性多肌痛。由于没有典型的颞部头痛、颌跛行等临床表现,又没有血管杂音体征,这部分患者在临床上极易漏诊。PET-CT等新型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大血管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但传统影像学检查对大血管病变的价值亦不容忽视。

  • 标签: 巨细胞动脉炎 风湿性多肌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治疗A型主动夹层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应用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治疗的68例A型主动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45例,女23例,年龄(52±14)岁。评估技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2.6%(63/68),63例患者原位开窗成功并行支架置入,仅有5例因弓型复杂开窗失败,其中3例行烟囱支架置入,2例行人工血管转流。围手术期1例患者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4例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症状,其余患者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CT血管造影随访提示夹层原发破口完全封闭,主体及分支支架通畅,8例(8.8%)出现Ⅰ型漏,5例行弹簧圈栓塞后漏消失,3例随访观察。结论半导体激光原位开窗治疗A型主动夹层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及安全的方法。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A型主动脉夹层 半导体激光 原位开窗 分支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钝性胸主动损伤危险分级系统,探索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8例钝性胸主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12例,中位年龄45(21~69)岁。根据患者主动损伤程度及合并伤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损伤评分,根据评分对患者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低危组(评分≤2分)12例、中危组(3分≤评分≤5分)41例、高危组(评分≥6分)15例。分析不同分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通过住院或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8例患者中接受非手术治疗21例,接受手术修复47例,其中开放手术6例,胸主动修复术41例。急诊手术治疗16例,延迟手术治疗31例。12例低危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仅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死亡率为8.3%(1/12)。41例中危患者死亡率为19.5%(8/41),主动相关死亡率为9.8%(4/41),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8%(4/37)。15例高危患者死亡率为40%(6/15),主动相关死亡率为30.0%(5/15),手术患者死亡率为10%(1/10)。根据危险分级,各分级主动相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0,P=0.020)。随访5~52个月,无院外死亡病例发生。随访中并发Ⅰ型瘘1例,脑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根据患者主动损伤程度和合并伤情况进行危险分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胸 损伤 多发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腹主动瘤腔修复(EVAR)术后支架感染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20例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诊断提示EVAR术后支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4例,年龄49~86岁。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DU检查。对CTA及CDU显示的患者瘤体内漏、气泡影、脓肿、血肿、肠瘘及支架闭塞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CTA检查显示漏为9例,CDU检查显示漏8例,漏诊率为1/9,误诊率为0,约登指数为0.89。其中CDU诊断Ⅱ型漏3例,与CTA比较漏诊1例。CDU诊断Ⅰa型漏3例,Ⅰb型漏2例,与CTA检查结果一致。CDU及CTA均未检出Ⅲ型及Ⅳ型漏。CDU显示气泡影8例,与CTA比较漏诊率为2/10,误诊率为0,约登指数为0.80。CDU检查脓肿、血肿、瘤体增大、支架闭塞以及瘤腔液性暗区的比例分别为8/20、2/20、4/20、1/20及2/20,与CTA检查结果一致。CTA检查3例主动肠瘘(AEF)患者,CDU均未检出。CDU随访显示5例解剖外旁路通畅,解剖外旁路闭塞患者1例,感染范围及瘤腔气体影减少患者2例,瘤体内漏情况无明显变化者1例,以上随访结果与CTA检查一致。结论CDU可对EVAR术后支架感染患者瘤体内及瘤体周围感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准确率较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动脉瘤 血管成形术 感染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