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采用Zemike多项式拟合元件位相畸变的方法,提出了波前畸变固孔衍射模型,并进行了波前畸变圃孔衍射及其和理想状态下网孔衍射的比较.通过分析,不同波长经过球差波前畸变圆孔衍射,最大光强分布的位置是不同的,与理想圆孔衍射的光强分布位置差别比较大,波前畸变对衍射光强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 标签: 畸变光束 圆孔衍射 ZERNIKE多项式 球差
  • 简介:用标量Kirchhoff-Huyghons衍射积分导出Bessel-Gauss光束,Bessel光束-Gaussial光束圆孔衍射场轴向及横向场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比较了它们的传播特性,探讨了Bessel-Gauss光束在无衍射传播距离上其传播行为依赖于孔半径,束腰参数以及横向波数。

  • 标签: 贝塞尔光束 贝塞尔-高斯光束 高斯光束 圆孔衍射 传播特性
  • 简介:摘要:光的衍射实验属于弱光实验,很难在白天的课堂上演示,即使能够演示也是以单缝衍射为主,光的圆孔衍射、泊松亮斑、细条状障碍物衍射对于绝大多数师生来说属于“课本上的实验”。为了提高光的衍射系列实验演示效果需要加大激光器的功率,出于散热和安全考虑,又要控制激光器功率,泊松亮斑等实验需要激光可以扩束且方便调节,成本也要控制,课题组通过反复改进,借助激光模块的扩束功能,使泊松亮斑等实验在课堂上演示成为可能。

  • 标签: 衍射 圆孔衍射 泊松亮斑 实验 演示
  • 简介:摘要:在加工零件过程中,有许多按某一特征分布的加工孔组,这些孔的特点是:各孔之间的相互位置要求较高 , 如要求均匀分布、等距分布或按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理想位置分布。本文主要针对用三坐标测量分度圆孔组位置度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机床的调整和加工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66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3 h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发现本例患者由静脉血栓导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及反常栓塞(PDE)致脑栓塞可能性大,溶栓治疗后AIS及PTE疗效均佳。

  • 标签: 肺栓塞 卵圆孔未闭
  • 简介:根据汽车滑动轴承注油孔倒角的加工工艺要求,采用PLC控制器实现对光电检测系统、气动系统、交流伺服系统及人机交互系统的统一控制,并配备相应的机械系统,开发设计自动化圆孔倒角设备。实践证明,基于光电检测和PLC控制的自动化圆孔倒角设备可操作性、可控性优越,性能稳定,效益明显。

  • 标签: 自动化圆孔倒角设备 光电检测 PLC 控制系统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夜间发生呼吸暂停期间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一系列Valsava动作,通过这种动作可导致右心系统的栓子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系统乃至大脑。这种机制在不明原因脑栓塞、矛盾栓塞、一过性脑缺血和偏头痛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研究OSA患者中发生的卵圆孔未闭对于进一步研究OSA与多种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V2支)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3例三叉神经痛病例,在局部麻醉下,采用GEBrigtSpeed16层CT扫描定位,经眶下裂入路圆孔,进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结果23例患者,经过CT下定位均能精确进行射频治疗,效果良好者22例;1例为轻微好转,仍需口服止疼药物。结论CT眶下入路达圆孔外口穿刺路径无大血管及神经,能精确定位穿刺针位置及深度,且在局麻下即可操作,方便安全,易于快速判断疗效。

  • 标签: 三叉神经痛V2支 CT引导 圆孔
  • 简介:摘要患者男,28岁,急性意识障碍起病,外院磁共振显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后转入宣武医院。入院经过一系列卒中血管危险因素、自身免疫、心血管及心脏节律和结构、下肢动静脉等筛查发现其为抗β2糖蛋白I(aβ2GPI)抗体阳性的抗磷脂综合征(APS)与卵圆孔未闭(PFO)共存。通过鉴别分析优先考虑APS高凝状态继发的动脉血栓栓塞为此次卒中病因。经阿司匹林及羟氯喹治疗未再发生血管事件,且随访14个月时aβ2GPI抗体转阴。提示抗血小板治疗对于APS导致的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二级预防可能有效,且羟氯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降低抗体滴度的作用。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抗β2糖蛋白I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 青年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伴有卵圆孔未闭(PFO)隐源性缺血性脑血管病(CICVD)不同治疗方式的长期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PFO相关脑血管病的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ICVD患者,均行经食管超声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明确存在PFO相关右向左分流。所有患者均行高凝相关因素筛查及综合分级评分,并对PFO根据解剖特征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和PFO封堵术组,通过随访观察,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脑缺血事件的复发情况,采用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探索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失访10例,最终10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66例,女41例,年龄14~67岁,随访[M(Q1,Q3)]1 229(45,3 508)d。药物治疗组(66例)与PFO封堵术组(41例)脑缺血事件的复发率分别为6%(4/66)和7%(3/41),其中封堵术组复发患者均存在残余分流。累积复发风险曲线显示,PFO封堵术组脑缺血事件的累积复发率(17.9%)与药物治疗组(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368,P=0.544),进一步对伴有高危PFO和低危PFO的CICVD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两组间脑缺血事件的累积复发风险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高危PFO亚组分析:χ²=0.685,P=0.408;低危PFO亚组分析:χ²=0.072,P=0.789)。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提示,经校正高危PFO、封堵术等影响因素后,高凝相关因素评分是复发脑缺血事件的预测因素(HR=2.079,95%CI 1.069~4.045,P=0.031),且随着高凝相关因素评分升高,患者的累积复发率有升高趋势(P=0.046)。结论对伴有高危PFO或低危PFO的CICVD患者,不应忽视首选药物治疗对此类患者的重要价值。高凝相关因素异常增加了该类患者复发脑缺血事件的风险,对此需加以重视并进行相应筛查和兼顾性药物治疗。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隐源性 脑血管病 复发 高凝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球囊压力与卵圆孔解剖参数的关系,探讨术前卵圆孔CT重建参数对PBC术中球囊压力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疼痛科接受全身麻醉下行PBC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术前行颅底高分辨三维CT重建,并于轴位图像上测量卵圆孔最大横截面的长径、短径及卵圆孔面积。术中运用便携式电子测压计持续监测记录PBC术中球囊充盈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相关性分析检验PBC术中球囊压力与卵圆孔解剖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8例患者PBC术后疼痛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卵圆孔最大横截面长径为(7.8±1.7)mm。PBC术中微球囊充盈时压力峰值(PM)为(194±27)kPa,开始压迫时微球囊压力值(P0)为(164±28)kPa,压迫120 s后微球囊压力(P120)为(135±20)kPa。相关性分析显示:P0与卵圆孔长径呈正相关(r=0.56,P<0.05),与卵圆孔短径(r=0.24,P>0.05)、卵圆孔面积(r=0.36,P>0.05)以及球囊充盈程度(r=-0.09,P>0.05)均无相关性;P120与卵圆孔长径呈正相关(r=0.54,P<0.05),与卵圆孔短径(r=0.18,P>0.05)、卵圆孔面积(r=0.28,P>0.05)以及球囊充盈程度(r=-0.13,P>0.05)均无相关性。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PBC术中球囊压力与卵圆孔长径存在相关性,通过术前颅底高分辨CT对卵圆孔进行重建,可以为预测PBC术中球囊压力目标值提供依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球囊压力 卵圆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