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生态文学批评是当代一种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文学批评。它区别于自然文学,旨在对自然文学、环境文学等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述与研究;生态批评同时倡导从生态的角度来阅读古今文学作品,从而使人们建立强烈的生态观念及忧患意识。

  • 标签: 生态意识 自然世界 文学批评
  • 简介: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把生态危机与叙事原则结合起来思考,分析了生态危机的叙事学原囡:一是文学叙述者长期怀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情结、征服自然的欲望,即人类自我的“美名化叙事”;二是文学叙述者对自然界的“污名化叙事”。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和当前生态美学思想探讨了文学叙事的生态关怀原则。

  • 标签: 文学叙事 生态危机 生态原则
  • 简介:生态文学批评主要是以生态伦理、生态哲学等思想观念作为指导,对文学作品进行剖析的现代化文学批评理论,宗旨是探索文化、自然与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拟从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基本内涵出发,对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思想文化基础进行深入探讨,全面阐述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发展阶段,旨在推动生态文学批评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标签: 美国 生态文学 文学批评 自然生态 环境恶化
  • 简介: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人类的居住和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保护生态环境。缓解生态危机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文学的崛起正是这一问题在文学领域的热烈响应.关注和研究生态文学也日益成为文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近10多年来.国内学术界主要从生态文学的命名、内涵和特征。生态文学诞生和发展的现实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以及当前生态文学存在的缺失和流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以期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生态文学.为生态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生态危机 文学研究 国内 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学 述要
  • 简介: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出现了大量反映并思考中国生态危机的报告文学作品,其代表作家有沙青、徐刚、王治安、李青松、哲夫、陈桂棣等。本文从生态文学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生态报告文学进行了一次综述性的研究:中国生态报告文学是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第一个音符,它们及时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方方面面的生态危机问题.并用激愤的声音向人们发出了救救自然的呐喊。

  • 标签: 生态危机 生态文学 生态报告文学 自然
  • 简介: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生存问题之一,人与自然的分离、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以及广泛存在的不公平是危机产生的根源。高校文学课堂可以通过教育手段改造传统观念中的价值偏见,从而在生态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对生态文学作品的讲解与讨论,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生态情感、反思人性的自私、关注社会与环境的正义问题。高校文学课堂通过消解传统的价值偏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整体世界观,从而实现其生态价值。

  • 标签: 生态危机 文学 生态价值
  • 简介:1980年代开始的生态写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此前的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如“五四”时期的“入”性写作,1930—1940年代的阶级性写作,1950—1960年代的政党性写作和“文革”时期的领袖——集团性写作,其思维模式和表现视阈都没有跳出“人与社会”的樊篱;此后以“人与自然”为反思和表现对象的生态写作,与前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比较,是一次最富有新质、最没有重复性和最具有开拓性的转向。

  • 标签: 生态写作 非生态写作 文学史意义
  • 简介: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学和文化研究来重新审视与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通过解析生态文本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学生生态意识的形成,从而实现生态文学的教育与感化功能。

  • 标签: 生态文学 英美文学教学 自然 生态意识
  • 简介:生态危机的产生和东西方各具特色的生态智慧构成了生态报告文学崛起的现实和思想基础,但其兴起也与报告文学自身独特的文体属性和内在品格密切相关。生态报告文学可以被视为向社会发声以竞逐意义的文学载体,它对现实危机的展现与揭露往往能直击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报告文学同时兼有报告的公信力和文学的煽动性。现实意义和建基于采访的非虚构性叙述,二者同为生态报告文学的重要特质。

  • 标签: 生态 报告文学 文学传播 生态文学 文学
  • 简介:当代儿童文学中具有生态意识的小说是生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的思想,对自然之美、自然之殇的深刻描写,以及回归荒野、复归和谐的渴望,对儿童树立现代生态伦理观念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给儿童带来反思、共鸣的审美感动。

  • 标签: 儿童文学 生态意识 敬畏生命 自然
  • 简介:生态美"的哲学基础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保持人与其他生物的和谐平衡状态,又要强调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开拓性。秀甲天下的广西,其文学也具有这样的"生态美特质"。

  • 标签: 广西文学 生态美 人与自然 辩证统一
  • 简介:陷入困境的文学概论教学必须尝试进行生态式教学。首先要制订致力于培养学生学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教学目标,其次是适当精简抽象难懂的理论内容和扩充学生感兴趣的当前现象的教学内容,再次是实施“教、学、辩、写、演”的系统生态教学过程。

  • 标签: 文学概论 教学模式 生态式教学
  • 简介:生态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社会评价作用和审美价值判断。我们不仅要通过评价生态文学作品来向读者宣传生态知识,批判现实生活中破坏生态的丑恶行为与现象来发挥生态批评的社会功能,更要对生态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作出价值判断。首先,我们决不能片面夸大生态批评的社会功能,其次,更要评价生态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性质、大小和高低。我们反对生态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执著于人类对动物戕害的血腥场景和人类残忍自私的丑恶行为的浅层次暴露的自然主义式创作倾向与审美趣味,主张生态文学更要注重艺术形式的打磨与叙事艺术的提高,促进中国生态文学的健康成长。

  • 标签: 生态批评 意识形态功能 社会评价作用 审美价值判断
  • 简介:生态”与“文学”的遇合,凸显出人的生态本质与语言本质,旨在构建以生命意识为主导的社会公共性话语。中国三十多年生态文学创作还存在着深层生态伦理矛盾、价值观混沌与审美性缺陷。这种情状尤需要立足中国的社会基础与历史复杂性,对生态文学作出本体论的澄明,使之在人类生存与文学创作上担负起引领性,成为真正的生命艺术。

  • 标签: 生态文学 生态本质 语言本质 生命艺术
  • 简介:摘要如果说新浪微博横空出世的2009年是中国民众进入“微时代”的开端,那么八年过去后的今天,“微时代”已经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和顶峰。学术界将受微信等新媒体媒介影响下形成的文化及文化产品概括为“微文化”,用以形容“微时代”下的文化特征。“微文化”不仅标志着我国当下文化的转型,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思考方式和审美趣味。在文学领域主要体现在“轻阅读”方式的流行,自媒体平台的问世和“文艺生活”的新兴文学理念。

  • 标签: 微文化 自媒体平台 文艺 文化转型
  • 简介:生态文学作为一种在形成的知识领域,它从文学和美学的立场去表现、阐释现实中的生态现象,可能开辟一种新的生态视野、建立一种新的诗学思考方式,从而去进一步发现生命的秘密和生存的意义,也进一步去发现生态文学的情感空间与审美意向。生态文学作为知识领域,处于生态现象的理性认知和生态伦理行为即生态理性与意志实践之间,它主要是生态现象的情感表现,突出着文学形式的审美特征,也突出着生态生存的审美品质。生态文学现象的情感因素和审美倾向,构成了生态文学现象中历史的神秘性。生态繁衍衰亡给人类造成的不安与思考,在生态文学现象中构成了人类命运与终极存在之间的秘密联系。

  • 标签: 生态文学 情感空间 审美意向 诗性思考 理性认知 人类命运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对外交流愈加频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方向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加强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影响我国高校日语翻译教学发展的有主观和客观等一系列因素,而要切实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需要构建生态课堂,希望可以对日语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 标签: 高校 日语翻译 生态课堂
  • 简介:摘要: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的学科,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其中包含着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等内容,含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意识。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研究如何将生态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并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本文就初中语文学科如何开展生态意识教育提出几点策略。

  • 标签: 初中语文 生态意识 浅谈
  • 简介:郭沫若在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语境中重新书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诠释了由自然彼岸回归自然之中的生态伦理命题。郭沫若笔下人类诉求与生态保护互为呼应,尊重生命与善待自然相得益彰,传达了一种朴素的生态文化思想,尽管谈不上多么自觉,乃至存在某种悖论,从中还是可以窥见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未来图式,对于当今中国生态文学的生长及生态文明建设都不失启示意义。

  • 标签: 生态文化思想 文学表达 回归自然 生命精神 历史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