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抽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的I类切口手术511例,对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1例I类切口手术中,407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79.65%。预防用药均为单用,术前给药1次的有97例,占18.98%,用药时间﹤24h的有89例,占17.42%,用药时间﹤48h的有99例,占19.37%,用药时间≧72h的有122例,占23.87%。抗菌药物3类7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类,其次是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仍不合理,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使用。

  • 标签: I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药 合理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规范某三级乙等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方法随机抽取外科I类切手术2011年1至9月的出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14年1至9月的出院患者为干预后组,研究干预前后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合理性。结果对照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98.3%,观察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由干预前组77.86%下降至干预后组占24.29%(P<0.05)。结论干预后组较干预前组不合理用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恰当的药学服务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

  • 标签: I 类切口 围术期 抗茵药物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10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胆结石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小切口手术 胆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配合皮内缝合法促进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性临床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皮内缝合法,观察组缝合法基础上给予中药(大黄和芒硝)外敷切口,分别观察术后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切口愈合甲级43例,愈合乙级(出现红肿硬结渗液)4例(8%),愈合丙级(切口裂开)3例(6%),总有效率为94.0%,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能促进皮内缝合法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内缝合法 中药外敷 剖宫产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在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治疗中的有效使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1014年10月收治的9例瘢痕子宫切口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在确诊瘢痕子宫切口妊娠后入院完善各项检查,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24小时后常规在B超下行清宫术,术中出血10-80ml,术后3天测血β-HCG较刮宫前明显降低,予以出院后随访血β-HCG至正常。结论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在瘢痕子宫切口妊娠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 标签: 介入栓塞治疗 切口妊娠 清宫术
  • 简介:〔摘要〕小学数学根据不同教学的重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活动设计进行解决。关于学习提出两个有效的方法,一是“稳固基础,重视核心知识的学习”,二是“适度拓展,有效的提高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将其有效的融入和渗透到教学中,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双向提高,达到教学目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出更好的方法。

  • 标签: 〔〕数学小切口大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