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血清抗CV2抗体阳性的46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54±15)岁,男女比例1.88∶1,其中26例为副肿瘤神经综合征(PNS),最常见的肿瘤是胸腺瘤、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最常见的PNS包括重症肌无力、亚急性小脑变性、亚急性/慢性感觉运动神经病。20例非PNS见于亚急性/陈旧性脑梗死、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其中10例颅脑MRI中发现不同程度的脑白质脱髓鞘部分合并脑萎缩。本研究发现抗CV2抗体诊断PNS的阳性预测值为56.5%,相对较弱,其作为伴随抗体可能为巧合,亦可能与其家族成员参与疾病的病理过程有关。

  • 标签: 副肿瘤综合征 抗CV2/CRMP5抗体
  • 简介:摘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占比20%左右。近年来,针对HER2的生物靶向药物成为治疗乳腺癌的重要突破。近年来,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和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等新的抗HER2药物不断研发成功上市,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改变了临床实践。但规范治疗是保证相关疗效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规范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合理诊疗,做到“合适人群、合理时机、合适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根据2016年发表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更新,以供国内外同道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MOG抗体阳性视神经炎患者39例的资料,男25例,女14例,年龄15~80(40±16)岁,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12)与非复发组(n=27),对其临床表现、复发相关因素、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累及眼别63只眼,其中视神经周围炎(OPN)30只,占47.6% (30/63);发作次数1~9次,其中12例发作≥2次。发病时重度视力损害(SVL)有37只眼[58.7%(37/63)],最终随访视力SVL有7只眼[11.1%(7/63)]。视盘水肿48只眼[76.2% (48/63)];视神经MRI长节段病变47只眼[74.6%(47/63)]。1例合并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复发组比非复发组年龄小[(28.5±9.8)岁比(43.3±16.4)岁,P=0.001 ];两组的性别、是否双侧发病、最初视力、最终视力、视盘是否水肿、头和脊髓是否有病灶以及是否加免疫抑制剂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的患者急性发作期均予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16例加用免疫抑制剂;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缓解。结论MOG抗体阳性视神经炎多双眼同时发病,常表现为OPN,多伴视盘水肿,病初视力损害重,但大多视力恢复较好。可能合并脑膜炎和脑炎。视神经MRI显示病变常表现为长节段病变。糖皮质激素可减轻疼痛和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视神经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 视神经周围炎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的18例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其P/Q型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VGCC)抗体。抗体阳性率15/18,抗体阳性和阴性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肿瘤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体阳性组病程较短(1.9年比7.6年,P=0.04),高VGCC抗体滴度的临床表现更丰富,抗体滴度与复发具有显著相关性(τ=0.48,P=0.02)。

  • 标签: 钙通道,P型 钙通道,Q型 抗体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放射免疫沉淀测定
  • 简介:摘要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靶向治疗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的基因突变(KMs)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经典的Sanger基因测序是当前筛查BCR-ABL1-KMs的金标准,但存在检测灵敏度低、无法获得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不能鉴定复合突变、不能分析多个突变克隆的组成及演变等局限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将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NGS)应用于靶向检测BCR-ABL1-KMs。NGS相对于Sanger测序具有检测灵敏度更高、可准确计算VAF、可分析复合突变和克隆组成等优势,已被国际专家共识推荐为TKIs耐药突变的首选筛查方法。本文对相关进展做一介绍,并建议应重视NGS在BCR-ABL1-KMs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白血病,B细胞 分子诊断技术 高通量基因测序 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包绕的肿瘤细胞巢(VETC)阳性型肝细胞癌癌巢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72例肝细胞肝癌标本,通过免疫组化CD34(血管内皮细胞标记蛋白)染色观察VETC癌巢在原发灶、胆管癌栓、门静脉癌栓中的形态学表现,观察VETC癌巢血行转移的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与VETC癌巢形成密切相关的分子蛋白,用免疫组化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整合素α5 (integrin α5)、整合素β1(integrin β1)及环氧合酶-2 (COX-2)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Ang-2/integrin α5β1蛋白对内皮细胞、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Ang-2/integrin α5β1蛋白对黏着斑激酶(FAK)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收集的肝癌标本中,VETC(+)肝癌27例(27/72), 其中3例存在胆管癌栓,5例存在门静脉癌栓,3例同时存在胆管癌栓、门静脉癌栓。VETC(+)肝癌能够以癌巢的形式发生门静脉、胆管及肝内转移,并保留完整的VETC癌巢结构。Ang-2、integrin α5、integrin β1可过表达于VETC(+)肝癌癌巢的肿瘤细胞、内皮细胞;COX-2仅高表达于VETC(+)肝癌癌巢的肿瘤细胞。Ang-2可促进肝癌细胞(121±12比186±11,P<0.01)、内皮细胞的迁移(81±7比163±14,P<0.01)。整合素α5β1的激活拮抗剂ATN-161可有效降低Ang-2促肝癌细胞(185±10比135±9,P<0.05)、内皮细胞(156±14比103±6,P<0.05)的迁移能力。ATN-161可显著降低Ang-2对肝癌细胞、内皮细胞FAK蛋白的磷酸化激活。结论VETC(+)肝癌可以癌巢形式发生整体转移,具有特异性的调控蛋白,Ang-2/α5β1/FAK 是VETC(+)肝癌癌巢转移治疗中的潜在蛋白靶点。

  • 标签: 癌,肝细胞 血管包绕的肿瘤细胞巢 血管生成素-2 整合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腋窝淋巴结功能分区清扫减少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 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拟行手术的临床评估淋巴结阳性或前哨淋巴结阳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 168 例。利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表分为腋窝淋巴结功能分区清扫组(试验组)和标准腋窝淋巴结清扫组(对照组)。所有试验组患者均用亚甲蓝示踪前哨淋巴结,随后0.1 ml亚甲蓝缓慢注于蓝染的前哨淋巴结进行分级显影以显影输出淋巴管及下一站淋巴结,钝性分离输出淋巴管,完整显露蓝染的乳腺淋巴引流。移除前哨淋巴结,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若前哨淋巴结为阳性,移除下一站蓝染乳腺淋巴结,同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若第二站蓝染乳腺淋巴结为阴性,腋窝淋巴结清扫至第二站淋巴结范围。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上臂固定点周径体积测量法、诺曼问卷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水肿率、局部区域转移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年龄为(50.3±8.0)岁,对照组年龄为(51.1±9.0)岁。试验组患者中,88.1% (74/84)成功施行腋窝淋巴结功能分区清扫,分级显影失败患者行标准腋窝淋巴结清扫并移除试验。比较试验组(n=74)与对照组(n=84)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组织学类型、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9±15)、(123±12) min (范围:145~198、103~146 min) (P<0.001);移除淋巴结数量[M (Q1,Q3) ]分别为 8.3 (6,15)、12.9 (7,18)枚(P=0.019)。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4和 23个月)内,周径测量法发现的累积水肿率分别为 10.8% (8/74)、23.8% (20/84) (P=0.033),诺曼问卷调查发现的累积水肿率分别为 12.2% (9/74)、27.4% (23/84) (P=0.018)。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内均未出现局部区域复发事件。结论对临床淋巴结阳性或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功能分区清扫可能是减少腋窝清扫范围、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的有效术式。

  • 标签: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清扫 上肢淋巴水肿 前哨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