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名组合指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的定中结构。词长搭配主要指2+2、2+1、1+2、1+1这四种形式。“的”隐现指“的”可有可无且基本同义的情况,如“特殊(的)问题”、“正确(的)方向”等。关于名组合出现率的量化研究不多。祁峰和端木三(2015)对四种名词长搭配进行了量化考察,但是没有考虑“的”隐现问题,结果不够精确。文章以“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通过“的”隐现的语感实验,对“的”隐现情况进行了明确定义。然后,排除“的”隐现情况,重新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在真正无“的”的四种词长搭配中,2+1的出现率(类频)不到5%,与前人看法相似,而2+2的出现率不到2%,大大低于前人估计。研究表明,和2+1一样,真正无“的”的2+2名组合在汉语中不是能产的结构,而是受限制的结构。

  • 标签: 形名组合 词长搭配 “的”字隐现 小分枝结构 韵律词 音步屏蔽
  • 简介:本文基于广泛的文献检索,对高校外语教师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析。分析发现,高校外语教师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静态的专业素质研究,二是动态的专业发展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的现实状况,同时也为后续研究确立研究基点。

  • 标签: 高校外语教师 专业素质 专业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取象的角度来看,早期汉字“同象异”的现象非常普遍。“同象异”是在有限的取象对象中创造更多的汉字符号,体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文章分析了“受”“导”“爰”、“韦”“围”“违”“卫”等“同象异”现象,同时探讨了“同象异”与“同形”“一歧读”等现象的联系与区别。

  • 标签: 初文 同象异字 同形字
  • 简介:摘要声调是所有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方面。普通话的韵味,主要由声调体现出来。可以说,是否使用普通话声调是判断说的是不是普通话的关键,而声调的准确与否,又直接显示了一个人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山东威海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辨正有一定基本规律。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山东威海方言也有四个声调,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调值不同。有人概括为“上声不变阳平变,阴平去声两相颠”。就是说在威海方言里读上声的普通话里也读上声,都是读降升的调型;阳平读的要有变化,普通话调型为中升,而威海方言读成了高平;普通话阴平、去声的调型分别为高平和全降,而威海方言正好相反,读成了降调和平调,只不过调值稍有差别。本文将对这个现象做出分析,以便为山东威海方言研究增砖添瓦。

  • 标签: 山东威海方言 声调易错字 古入声字
  • 简介:提要两百年来,广州方言正反问句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1)宾语后移;2)带可能补语正反问句中省略第一个动词后的补语结构;3)“VPneg”式中,除“VP未”外,其余格式皆消退.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广州方言正反问句演变的重要阶段.其发展演变的动因除了“疑问焦点愈来愈凸显”“更加符合人们的认知思维习惯”等语言内部因素外,受汉语的影响是其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

  • 标签: 广州方言 正反问句 发展
  • 简介:绝大多数方块壮都包含汉字借音声旁,其壮语对音是了解晚期中古音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借音声旁的壮语对音的考察,厘清不同时代和地域的音韵层次,指出唐宋韵图中所划分的内、外转各摄中分别对应于壮语的长、短元音,同时也跟元音的舌位高低相关。所谓“例外对应”,都能在汉语音韵史、音变类型学等层面得到合理的解释。

  • 标签: 古壮字 晚期中古音 十六摄 对音 内外转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重要的命题,把数结合思想充分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数结合思想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以及解决复杂数学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运用数结合思想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贯彻落实了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应用数结合思想。

  • 标签: 数形结合 小学 数学教学 应用策略
  • 简介:《谷梁传》范宁集解、《毛诗正义》中多有“厶地”“厶氏”的情况,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认为是俗从简便,“厶”其实即是古“某”。在北宋,已经出现了“厶”“某”通假的说法,然而两字音形无可通之理,“厶”实际是代表阙文或疑义的标识符号,“鑯以识之,非有音义”,功能类似于古书中常见的四角空围。明正统道藏存留了陶弘景整理《真诰》的很多古本旧貌,“厶”被用作阙文标识符号;传世敦煌写本卷子中“厶”的功能近似于“△”;元刻本《朱文公校韩昌黎先生集》中“厶”则作为分隔符。诸例共同说明,尽管“厶”具有文字属性,但在古书中常被用作标识符号,不能认为是“某”之古字。

  • 标签: 陆游 古今字 标识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