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世界大国文化外交·法国卷》这部著作的解读,从文化外交的由来和作用人手,分析了法国文化特点,深入剖析了法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实施,最后回顾我国文化外交的历程嬗变,揭示法国对我国文化外交的启示,对我国文化外交的建设和塑造更好的大国形象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法国 文化外交 中国 借鉴 大国形象
  • 简介:1989—1990年的德国统一是20世纪国际史上的重大事件。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统一中先是高举反对的大旗,后由于民主德国形势的逼迫、失去法美两大盟国的支持、自身身份定位的困顿以及英国国内的反对不得不转而承认统一将不可避免。她在勉强接受“2+4”谈判框架之后又进一步谋求遏制统一后的德国。撒切尔的这些言行举止不但使这一时期的英国对德政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泥潭,而且也遮掩了英国政府在统一谈判中的重要贡献。

  • 标签: 撒切尔 德国统一 英国对德政策
  • 简介:德国特殊解雇保护制度保护的对象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特别弱势的雇员,另一类是雇员的集体利益代表。相应地,特殊解雇保护制度实现了两个层面上的功能,对于第一类雇员基于其特别弱势的地位而保护其个体利益,实现社会正义,而对于第二类雇员则是通过对其成员的保护促进雇员集体利益代表机构的设立和正常运转。德国特殊解雇保护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制解除的事由,只有在雇员有重大违约行为或者企业关闭的情况下允许解除,另一种是要求解除前必须获得主管机关或者雇员集体利益代表机构的同意。相比之下,我国特殊解雇保护制度的保护范围狭窄,保护方式也单一。目前在我国工会改革的背景下,最为迫切的是增强对职工集体利益代表比如工会委员的保护。

  • 标签: 德国 特殊解雇保护 雇员的集体利益代表 工会改革
  • 简介:德国近20年来出现了经济持续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稳定下降的脱钩趋势,其中东德地区经济衰退因素对德国整体减排有重要贡献,但德国的低碳转型确实取得了积极进展。尽管东、西德地区的脱钩表现和原因有所不同,但基本都符合环境库兹尼茨曲线规律。德国实现这一脱钩的主要经验是通过市场化改革等措施促进了经济转型和效率提高,长期渐进地调整能源结构降低了单位能耗的碳排放,尝试采用多种手段传递价格信号以引导低碳转型,普及绿色环保理念,使低碳政策获得广泛的民意和政党支持。这启示我国的低碳转型应当推动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整体的效率,建立经济、安全、环保的能源体系,普及低碳意识,同时注重发挥税收手段在引导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 标签: 德国 低碳发展 气候变化 发展模式转型
  • 简介:在《德国商法典》的形式规制内容中,第二编“非独资的商事企业和隐名合伙”、第三编“商事账簿”和第五编“海商”,不属于严格意义的商法;在实质规制内容方面,代办权、商号法、交互计算、商事代理人、行纪人、承运人、仓库营业人、让与禁止不生效力、善意取得、商事留置权、利息规定和定期商事买卖等,不属于严格意义的商法,应当被归置于民法典;余存的规制内容不存在特殊法典化的必要。在法典体系重构方面,存在两个方案:一是建立企业外部私法;二是区分主体所从事的活动。但无论何种方案,其主旨都是维持既存的商法典。妥适并正确的做法在于,彻底废除商法典,具体就是将其中的主体内容全部归置于民法典之内。

  • 标签: 《德国商法典》 体系重构 企业外部私法 解构
  • 简介:本刊讯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于5月31日下午在四平校区中德大楼举行《德国发展报告(2014)》新书发布会。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出席发布会,并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同济大学在对德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吴志强表示,同济大学未来30年在对德合作方面将致力于两个新的发展目标:一是由“对德的窗口”向“对德的门户”的转变;二是从单一的工程科学合作提升到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全面合作。

  • 标签: 新书发布会 同济大学 德国研究 发展报告 大选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德国一直以来未建立适用于各行业的全国法定最低工资制度,传统上,最低工资由劳资双方签订的行业集体合同进行约定,但允许个别企业与工会利用开放性条款排除适用。其结果是很多个别合同约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低于行业集体合同,造成了德国部分劳动者贫困化现象。近年来,为了保护劳动者权益,避免不正当竞争,德国通过修改《劳务输出法》和《劳务派遣法》在部分行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最低工资法制,禁止这些行业利用开放性条款降低最低工资标准。2013年11月,联合执政党之间达成了建立适用于各行业的全国统一最低工资立法合意,该项立法工作有望在近两三年内完成。

  • 标签: 德国 最低工资 集体协商 集体合同 工会
  • 简介: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非全日制用工,迷你工作是德国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在税收和社会保险制度上适用特殊的规则。它是德国实现就业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同时也被质疑是一种危险性就业。与迷你工作相比,我国非全日制工作的权利保障程度更低,为了防止非全日制用工沦为危险就业的陷阱,我国应当重新定义非全日制用工,降低制度灵活性的门槛标准,协调超时工作与门槛标准的关系,并将门槛标准与失业保险制度相配合。

  • 标签: 德国 迷你工作 门槛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
  • 简介:本刊讯6月20日至21日,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5届年会暨青岛市德国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会议增补武铁军、于兴华为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理事,武铁军同时任分会副秘书长。

  • 标签: 德国研究 学会 欧洲 中国 增补 理事
  • 简介:现代技术发展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关乎所有人利益的安全风险尤为受到瞩目。本文以食品安全为例,梳理了德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疯牛病危机前后的改革历程,发现以“风险预防”为主、保障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多层治理体系以及以保护消费者为中心是其主要的监管特色,并认为,基于风险的监管理念,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分析来强调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促进公众参与是德国风险监管体制建设的重要启示。

  • 标签: 德国 监管国家 食品安全 风险监管体制 风险管理
  • 简介:冷战后德国的北约战略呈现一种基调未变、自主性增强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德国继续将北约视作本国安全的基本工具,在美国和欧洲大陆盟国间维持一种稍微“亲美”的大体均衡;另一方面,随着安全情势的整体好转,德国基于本国立场,逐步构筑一种相对独立、扩大发言权的同盟战略姿态。在同盟内部,历任德国总理都重视同美国维系总体上的合作关系,但在诸如伊拉克战争等域外行动问题上,德美关系也曾纷争不断,甚至严重恶化,其负面效应尽显。德国的北约战略处于一种本国诉求提升、能力略显不足而又依赖于美国的有限运作空间,德美安全关系继续保持一种美国占据主动权的不均衡态势。

  • 标签: 德国 北约 北约战略 德美关系
  • 简介:本研究旨在编制我国外语教师身份认同量表以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文献综述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形成了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理论结构模型,经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修正并检验了具有良好信度(Cronbachα=.920)和效度(KMO=.828)的外语教师身份认同量表。量表由职业身份认同、专业身份认同、个人身份认同和处境身份认同四维度和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英语教学信念、英语语言水平、工作投入、职业行为倾向、组织支持感和外语教学改革八因子构成。

  • 标签: 外语教师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结构 因子分析
  • 简介:欧盟外交一致性的缺乏已广为研究学者和政治家诟病。为增强外交政策的一致性,欧盟通过了《里斯本条约》,创设了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并随后建立欧洲对外行动署辅助高级代表工作。新职位和新机构的建立能否如期增强外交一致性?本文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结合巴尔默分析框架中的治理机制概念,对条约改革的影响进行学理分析,进而从比较公共政策的视角,探讨欧盟外交可能继续面临的三个方面的冲突。最后,文章认为,改革后的欧盟外交政策制度框架将会变得更为复杂,政策一致性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但新制度对成员国利益和价值塑造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 标签: 《里斯本条约》 欧盟外交 历史制度主义 治理机制
  • 简介:早在古代希腊罗马人当中,中国就已作为丝绸之国而闻名。中世纪时,德国人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和“契丹”。在德语文学作品中,赛里斯首先作为梦幻般的丝绸之国出现在13世纪沃尔夫拉姆的英雄史诗《帕其伐尔》中。在15世纪诗人罗森斯普吕特的《祝酒歌》中,“契丹大汗”则与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国王“约翰长老”一起以巨富形象出现。通过对“赛里斯”、“契丹”和“约翰长老”的源流进行梳理,本文再现了中国形象在中世纪德国演变的过程,并揭示出德国历史、宗教、政治因素对建构中国形象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形象 德语文学 赛里斯 契丹 约翰长老
  • 简介: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 标签: 中欧光伏争端 双层博弈 三层博弈 欧盟决策机制
  • 简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界面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外学术界对界面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也已形成共识。为交流我国外语界面研究的方法,检验近年来界面研究的成效与成果,进一步加强我国外语不同领域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界面研究专业委员会决定于2015年5月7-9日在湖南张家界召开第三届中国外语界面研究高层论坛。

  • 标签: 高层论坛 界面 外语 中国 论坛会 90年代以来
  • 简介:在晚清众多来华外交官中,无论从个人汉语水平而言,还是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说,英国来华外交官威妥玛和翟理斯均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佼佼者。尤其是威妥玛编著的《语言自迩集》(1867)以及翟理斯编写的《汉言无师自明》(1872)和《华英字典》(1892),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时汉语教材匮乏之不足,成为来华西方人汉语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不仅有力推动了西方人汉语学习的整体进程,对当时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实践的探索也具有相当的历史借鉴意义。

  • 标签: 来华外交官 威妥玛 翟理斯 对外汉语教学 历史借鉴
  • 简介:文章对近代中国的晚清海关促进汉语学习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研究。在赫德、安格联两任总税务司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海关洋员汉语学习取得了明显成效。赫德率先把推进洋员汉语学习作为战略决策,以强制方式在海关推行汉语学习,安格联则较好延续了赫德的做法。海关洋员汉语学习与考试聘用、选拔晋升、奖金津贴、教育培训、考绩报告等政策制度紧密结合,使汉语学习成为强制性或体制性的需求,具有组织化、制度化的明显特点,对当今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有着现实启示意义。

  • 标签: 汉语学习 晚清海关洋员 政策措施
  • 简介: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是其双元制职业培训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维度对它进行分析和解读:基于经济学视角,分析企业内职业培训的成本收益关系;基于社会机制视角,探讨参与培训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机制;基于质量控制与管理视角,考察培训的质量控制机制和方法。本文认为,德国企业内职业培训之所以能够长期有效运作,既有经济合理性方面的原因,有社会合作伙伴的支持与协作,也有较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它依靠的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体系力量。

  • 标签: 德国 职业培训 成本与收益 社会合作 质量保障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工人人数进一步减少,职员、公务员等新中产阶级成为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主力军,他们更为关心能否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男女平等等后物质主义问题。社民党仍然坚持以维护产业工人利益为主的物质主义政策主张,无法得到广大新中产阶级成员的支持,这是该党这一时期无法赢得大选的重要原因。从1989年的《柏林纲领》到1998年的竞选纲领,再到2003年的《威斯巴登声明》,社民党最终提出了一个全面转向中产阶级的纲领。由“纲领党”向“选举党”的转变是其这一轮转型的主要标志。不断右转的社民党陷入了转型的定位困境。

  • 标签: 社会结构变迁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中产阶级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