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基于大约1岁到2岁半的4名北京儿童、共计195次访问记录的语料,讨论了儿童对焦点副词(“又、也、还、只、才、就”)的习得。研究表明,焦点的词汇与句法标记发展不同步,副词是儿童早期标记焦点的最重要手段;添加性副词的习得情况要比限制性的好;部分焦点副词的辖域解读表现出主语或谓语倾向性;儿童对焦点副词的连用、焦点副词与其它逻辑词连用时在线性次序上的限制条件已表现出敏感;不同的儿童存在个体差异,但共性更为显著;成人用于标记焦点的副词并未都出现,表明焦点知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标签: 儿童早期语言习得 焦点 副词
  • 简介:《日本亚洲学会学刊》是最早专注于日本研究的英文刊物,且持续时间最长。早期《学刊》引领了大批基础性经典日文文献的翻译工作,进而铺展至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日本研究活动。其全面广阔的研究领域与百科全书式的研究理路影响了日本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聚拢在《学刊》周围的旅日欧美学者以“他者”的眼光将日本置于世界格局下,很好地兼顾了学术价值与趣味性的并重。《学刊》的撰著者队伍与常规的读者群体保证了其专业学术性的研究诉求。《学刊》为外部世界更加真切地了解日本贡献了丰富翔实的资料,也为日本学界与普通民众反观自身提供了镜鉴,成为东西文化汇通的桥梁和纽带。

  • 标签: 《日本亚洲学会学刊》翻译 他者 撰著者 读者群
  • 简介:本文通过调查一个儿童芊芊从1岁4个月到3岁3个月自然语言产出的语料,研究汉语动力型情态动词的早期习得过程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芊芊从1岁8个月到2岁6个月期间开始习得动力型情态动词,“会”最早习得,“敢”、“能”、“要”、“可以”和“肯”随后习得,情态动词的习得顺序与其使用频率之间存在部分相关性;(2)芊芊最早习得动力型情态“能力”意义,然后逐渐习得了“勇气”、“意愿”等意义,但却没有习得“善于做某事”和“有把握做某种判断”的意义,此外,早习得的情态意义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3)情态句的句型呈现逐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句法结构呈现逐渐复杂化的发展趋势;(4)影响动力型情态动词早期习得的因素,除了动力型情态动词自身的特征外,还与看护者的语言输入特征以及儿童心理理论水平有关。

  • 标签: 汉语动力型情态动词 早期习得 个案研究
  • 简介:早期英语谚语中的文化内涵除了可以从两希哲学的角度加以观照,还可以从浮士德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其中包括否定世界整体实体性的宇宙观、导归无限的人生目的性,以及克制、反思和博爱的实践对于达成永恒的至关重要性等等。这是由早期英语谚语所具有的高度存在、实用性质以及浮士德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存在和实践色彩的心灵形式所决定的。

  • 标签: 早期英语谚语 文化内涵 浮士德文化 存在性 实践性
  • 简介:为丰富中外学生校园生活,6月1日,由厦门大学校团委与海外教育学院主办,厦门大学土耳其留学生联合会承办的2013年厦门大学“土耳其文化节”活动启动仪式在三家村学生活动广场举行。厦门大学留学生白安诺和爱丝丽担任活动主持人,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伍伟平、团总支书记刘婉玉等老师和全校土耳其留学生、各院系中外师生,以及从外地前来我校参加活动的土耳其嘉宾等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华文教育 中华文化 办学水平 厦门大学
  • 简介:2013年3月23日Beckton之春大型社区活动在金斯福德社区学校隆重举行。虽然最近英国遭遇了50年来最大的严寒,室外雪花飘舞,寒风刺骨,附近的居民还是络绎不绝地来到了活动现场,观看和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迎接春天的到来。歌舞声和欢笑声响彻整个校园。

  • 标签: 华文教育 教育学 教学管理 汉语 高校
  • 简介:由海南华侨中学举办的“2013年中美英语文化交流活动”在该校图书馆举行。活动邀请了美国南加州大学的Gena.Rhoades博士,她分别面向海南华侨中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两场题为《课堂教学中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整合》、《说唱中学习英语词汇与语法》的讲座。Gena.Rhoades博士是一位有经验的教育学导师,是南加州大学网络硕士学位课程的副教授。她曾经和老挝教育部合作,开展一些列针对教师的培训项目,并编写了一系列课程和教材。此外。她还在摩洛哥进行了长时间的英语教学。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华文教育 中华文化 办学水平
  • 简介: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桂花飘香的季节,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第六届“教师感谢日”暨孔子诞辰纪念活动于27号成功举办。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