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幅员广大,地域辽阔,地名如天上的繁星之多,给坛高手们以地名人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于是许多对联便因有了地名而异彩纷呈、各显其妙。

  • 标签: 地名 对联 中国 文学研究 谐音
  • 简介:最早的一字出现在清咸丰年间。这是一副征,上联是'墨',求对下联。有位学士对'泉'。细研之,磨墨需水。再从字形结构看,'黑土'对'白水',精当。第二副一字是一副抗日名,上联是'死',下联是'(?)'其意显而易见:中华民族已处倒悬之危,只有浴血奋战,才有生路。此联在其时其境

  • 标签: 中国 古代 一字联 上联 下联
  • 简介:<正>在汉语里,对偶是一种很有意趣的修辞方式。对,即两两相对,偶者,双也;把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语句双双对对地排列起来的表现形式就是对偶。例如: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谢璞《珍珠赋》)这“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两个词组就是对偶。但这是大致整齐的对偶,叫宽对;而不是严格的对偶,即工对。因为这是散文中的对偶,可以不必认真计较。在讲究对仗的古代律诗中,这样则不行。我国还有一种雅俗共赏的文体形式,叫对联,又叫对子,即本文所说的语,就是专门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创作

  • 标签: 对联 联语 对偶 琐谈 修辞格 正对
  • 简介:述中国“国际问题”期刊回顾《德国研究》十年《德国研究》杂志主编肖友瑟所谓“国际问题”期刊,中图分类法中并无此类目,但1987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期刊总览》(以下简称87’总览)中,在北京地区则设有这一类目,其所收集归类的范围是指以全...

  • 标签: 国际问题研究 德国研究 期刊出版 德国问题 新闻出版机构 等院校
  • 简介:对联,又叫对子,有出句有对句。如果只有出句,没有对句,就成了单,又叫独脚。清人纪晓岚是一代有名的对联大师。他曾夸下海口说:“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可是,他万没想到给他下不了台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子。其妻妙语出

  • 标签: 纪晓岚 对联 清人 诸葛亮 妻子 举子
  • 简介:<正>《修辞学习》93年1期两则补白有误。《神童妙对》说客人出上联:“细颈壶儿,敢向腰间出嘴”,高则诚对下联:“平头锁子,却从肚里生锈”。“锈”和“嘴”都是仄声,怎么合乎对联基本要求呢?“妙”在何处呢?清人《坚瓠集》中《高明善对》下联末字是“繻”(见广陵古籍刊刻社重排本)。这也是个错字。张溦君据此写文,更是错上加错。据理分析,既然讲“锁”,那字就只能是“鑐”。《辞海》旧本“鑐,粟纡切,音须,虞韵。锁中鑐也,见《广韵》;锁牡也,见《集韵》。按即锁簧。”正因为它是平声,才可与仄声相对。《新华字典》有“繻”无“鑐”,二字音同,形近,义异。

  • 标签: 对联 仄声 大乔 修辞学 末字 《新华字典》
  • 简介:联邦德国曾希望通过缔结《两德基础条约》缓解两德关系,进而实现两德统一,但是民主德国将该条约视作独立的正当性依据,并一度使得两德统一机会渺茫。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条约包含太多的模糊空间,缺乏统一的解释机构,既没有将“两德统一”设定为对两德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共同目标,也没有规定任何防止分裂活动的程序和方法。《两德基础条约》的经验教训对两岸政治对话和两岸问题研究至关重要。

  • 标签: 《两德基础条约》 两岸关系 国家统一
  • 简介:传统绵词理论认为,组成绵词的两字为一体,不能分训,不能分开使用。但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相当一部分绵词的单用现象,即单用绵词中的一字,也能表达该绵词的整体意义。这种单用现象,已有一些学者注意到,并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种现象尚没有引起学界的充分重视,也没有对此进行充分的研究,尤其是对其形成原因,尚没有进行更为深入彻底的探讨,得出有针对性的结论。下面试从绵词的单用现象和单用原因两方面来作一些这方面的阐释、探讨。

  • 标签: 联绵词 词义渗透 整体意义 单用 原因
  • 简介:绿,作为富於象征意义的生命之色,曾成为多少文人墨客歌吟的对象!妙笔生花,绿得美丽,绿得可爱,绿得流光溢彩,绿得情韵丰逸,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活力。朱自清的《绿》和宗璞的《西湖漫笔》,就是这样笔写绿的篇章。这两篇散文,虽然作者各具慧眼,从不同视角表现了梅雨潭和西子湖各有特色、万象纷呈的“绿”,前者清亮、鲜嫩、柔软、纯净,后者清新、明丽、和谐、流畅,但是他们在景物描写中着力渲染绿意的笔法却异中有同大有妙合之处。

  • 标签: 《西湖漫笔》 景物描写 异曲同工 象征意义 异中有同 《绿》
  • 简介: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篇幅虽小,但其中能蕴含的丰富的语言内涵、修辞魅力令人称奇,因此被誉为“诗中之诗”。巧对妙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这就是,不少妙的创意妙就妙在在汉字上巧

  • 标签: 汉字修辞艺术 对联 同旁 谐音 叠字 叠音
  • 简介:上古存有复辅音音节已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可,喉流音绵词的出现实际上是上古复辅音的一种反映。通过考察《联绵字典》中以喉音开头的迭韵绵词,对其进行反切的分析并拟测其演变过程,并结合历史上已有的文献材料进行补充,这充分说明复辅音声母的双音化造成了复辅音失落的现象,它弥补了上古汉语研究中复辅音音节化研究的缺失。

  • 标签: 联绵词 复辅音 流音 演变
  • 简介:并列组的周知条件存在不足:它只涉及项条件,未涉及项以外的其他条件;另外,即使满足了这些条件,也未必能产出自然合法的并列短语.本文利用排除法、推导法和系统动态的方法分析认为,语言系统从原始雏形状态的意合方式出发,在语音、句法、语用、语义等领域不断寻找控制因素,借助松、有标、外设这三种方式和项组织的超常意义手段,从致或竞争这两种不同句法水平上发力,引发了词际并列的可范围发生四度扩张.为维持并列可性,扩大可范围,各种内外条件按有效机制互相作用和牵制,结果不但满足了言语自由创新的需要,而且导致结构多样化和系统复杂化,完善了语言结构系统,提高了语言系统的品质和效能.

  • 标签: 并列 组联 扩张 控制
  • 简介:文章指出在众多的绵词产生和形成学说中,唯清代大学者王念孙提出的绵词“天籁”说准确刻画了绵词的起源性质。具体论证上以扬雄《方言》绵词为例说明汉语并非自古就是单音节词语言,然后用抑扬格词模式演化定律以及达让语案例阐述了多音节词演化为单音节词的演变机制。文章认为甲金文之前的汉语经历了这样的演化过程,多音节的绵词就是这个演化过程的遗存。

  • 标签: 联绵词 抑扬格词模式 多音节词 单音节化
  • 简介:《广雅疏证》是清代乾嘉学者王念孙的代表作,“书中推阐‘声近义同’、‘声转义近’之理,随处皆是。其以声音通训诂,语多独创,其词源、词族之研究,尤微至。”特别是他训诂理论原则和方法的提出,对汉语同源词“命名之意”的探讨以及大量同源词系的实践,使汉语同源词的研究进入了词源学的研究范畴,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我们通过对王念孙《广雅疏证》所系的同源词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出了379组同源词。本文仅就《广雅疏证》系同源词的方法和表述方式作一些探讨。

  • 标签: 同源词 《广雅疏证》 系联 汉语 王念孙 词族
  • 简介:语言中往往隐含着意识形态,新闻语篇也不例外。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支持,以费尔克劳的语篇三维分析模式为框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上两篇马航失事件的新闻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发现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背后也隐藏着媒体本国的意识形态。在其各自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两国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存在差异。批评性话语分析有助干提高批判性思维意识,避免读者被新闻隐藏的意识形态左右。

  • 标签: 马航 新闻 意识形态 批评性语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