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正>言语风格的“风格”是语言在被具体运用时表现出来的风格,民族风格①的“风格”只是语言在语音、词汇(包括成语、习惯语等等)、语法方面的特点,也就是语言材料的特点。言语运用语言材料形成风格。正如语言不能代替言语一样,语言材料的特点是不能替换言语风格的。笔者写作《语言风格初探》曾有一段经历:马小弥将老舍的《鼓书艺人》由英文译作中文,译本中有许多语言现象游离

  • 标签: 言语风格 语体风格 民族风格 语言风格 法律语体 论语
  • 简介:<正>一信息化时代语言教学的外延《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有“语言教学”这一条目。这条目是著名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撰写的。张先生对语言教学的任务和类型提出自己的见解。张先生认为,语言教学的任务是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语言能力,它包括第一和第二语言的教学。可见张先生所说的语言教学局限于对人的语言教学。我认为人类社

  • 标签: 计算机语言教学 计算语言学 语言教育 论语 识别语言 信息化时代
  • 简介:论语言文明建设陈汝东语言文字生活中的不良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地域经济发展下的方言势力膨胀,使普通话的民族共同语地位受到冲击;2港台等地区经济影响和盲目的民族文化优越心理等引发的文字混乱;3崇洋心理下的胡言乱语;4拜金心...

  • 标签: 语言文明建设 言语行为 语言文字规范化 语言文字体系 言语道德 言语交际
  • 简介:<正>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为政》)这句话,有几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攻,专治也,专门治玉、石、金、木,就叫作攻,引伸就有研究的意思。异端,就是指非圣人之道的异端邪说,如杨墨之道。在孔子看来,杨墨等异端邪说,是倡导无父无君,如果专门去研究它,那是非常有害的。句末的“已”,作语气词。又一种解释是,“异端”仍作异端邪说解。只是“攻”,解作攻击、批判、排除。句末的“已”,作停止或消灭解。全句的意思是说,能批判那异端邪说,害处就会停止。以上两种解释均不够确切,因为在孔子时,尚未出现杨、墨,更未出现佛、老,不会以此作为“攻”之对象。

  • 标签: 异端 《论语》 孔子 邪说 一种解释 “已”
  • 简介:本文对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把“吾斯之未能信”的“信”解释为“信心”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信”是“伸”的假借字;考察了历史上对“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的解释,认为“敏”应该训为“勉”,是“努力、尽力”的意思。

  • 标签: 《论语》 “吾斯之未能信” 注解 “敏于事而慎于言”
  • 简介:论语》析疑二则陈蒲清一、六言六蔽《论语·阳货》说:“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 标签: 《论语》 《论语译注》 “言” 杨伯峻 君子之道 陈蒲清
  • 简介:功能语法学和语用学的兴起与发展,促使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分析和研究逐渐从以词素、词、短语、句子为单位扩大到以语段甚至整个语篇为单位。文章的照应和连贯自然成为篇章学注意和研究的对象。一、表层照应篇章(text)与非篇章(non-text)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篇章性(texture),而构成篇章性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照应关系(cohegiverelation)。Halliday曾对照应关系作了十分详尽的论述,举其要者有参照关系

  • 标签: 功能语法 照应关系 主题结构 语用学 宏观结构 连接词
  • 简介:语法语义特征具有认知和功能两方面的理据,功能特征以人类认知为基础,认知特征要受到功能特征的制约。相容特征是能使一组词语在语义上相关联的共同的语义要素;区别特征是从一组具有相容特征的词语中提取出来的,能够在分布、语义关系或语用功能等方面相区别的语义要素;功能特征依赖结构或语境而存在,所以又叫做附属特征。

  • 标签: 相容特征 区别特征 附属特征
  • 简介:论语》、《孟子》、《左传》中的“可以”张月明1引言“可”“以”连用,是古汉语中习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语法构造和语义是迥然不同的。如《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中的“可以”与现代汉语的“可以”相当,为助动词,作“已”的状语。《左传·庄公十...

  • 标签: “以” 《论语》 助动词 《左传》 《孟子》 “可”
  • 简介:论语言单位的标记性李生春沈阳师范学院语言单位的标记性问题是布拉格学派论述音系学理论时提出的。时过半个多世纪,有标记/无标记概念的使用范围随着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早已超出了音系学的学科局限,而扩展到语法、词汇、语义等多种学科。进入七、八十年代以后,...

  • 标签: 无标记成分 未完成体 语言单位 标记概念 范畴意义 标记性
  • 简介:语音修辞有规范性和超常性两种,超常语音修辞是对规范语音修辞的变异,这种变异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超常语音修辞主要包括叠字、双声、叠韵、谐音、拟声、排比、顶真、押韵等方式,而动态超常语音修辞主要指由声音的四要素形成的停顿、重音、语速、升降等表达技巧。

  • 标签: 语音修辞 超常 变异 静态 动态
  • 简介:论语》中的“N问N”句陈思坤本文所谈的是《论语》中语段开头的起始句的一种句式,兼及《法言》中的同类句子。所引《论语》材料出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6月第一版。所引《法言》材料出自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杨子法言,影世德堂本。《论语》中语段的...

  • 标签: 《论语》 《法言》 宾语 主谓短语 孔子 卫灵公
  • 简介:一在实际交际中,除语言形式、语言手段之外,语用的主体和语境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主要讨论语用主体这个要素。所谓语用的主体是指参与语用的人,包括说写者和听读者两个方面。在语用领域,人和语言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构成一对矛盾。人们运用语言互相交际,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调整关系、协调行动,语言的功能由人所赋予,并且也是由人去具体执行的。这种主体对客体的使用便形成了日常的语用活动、语用行为。很明显,在语用活动中,语用主体居矛盾的主导地位。重视语用主体在语用中的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然而遗憾的是,这一点在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中注意得很不够。

  • 标签: 话语形式 性别差异 接受者 虎妞 四字格 女国音
  • 简介:试说《论语》的两处误读崔茂新一、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这则对话的标点出自程树德《论语集释》(下称《集释》)。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下称《译注》)与吴树平等点校的《十三经(标点本)...

  • 标签: 《论语》 孔子 一贯思想 王孙 《十三经注疏》 仁者
  • 简介:论语·述而》有孔子的一句话:“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对“束修”一词的解释,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三联书店2004年版,194页)一书中介绍说:“束修”一般都解作“十条肉脯”,本译从汉代经师。而与孔子所讲“十五而志于学”,书传“十五人小学”相应。亦有以服饰、行为“束带修饰”、“约束修饰”释“束修”者。

  • 标签: 《论语今读》 三联书店 李泽厚 孔子 “束修” 释义
  • 简介:文章的语言形式是读者推理活动的触发机制和依据。本文中,笔者以MichaelShort的语篇视点标记理论为基础,探讨读者如何以语言形式为依据同作者进行深层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交互(interactive)活动。

  • 标签: 语篇视点 语篇视点标记 推理中介
  • 简介:语言规划是一项整体性系统工程,它不仅是语言及其使用的问题,还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宗教,以及观念心理等有密切关系.制定、实施语言规划,应当依据一定的原则,才能获得成功.语言规划的原则不宜定得太多太泛,应当确定若干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以便统率语言规划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可以确定为:科学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稳妥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论文对这四项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作了详细、深入的论述.

  • 标签: 语言规划 语言生活 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政策性原则
  • 简介:本文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探讨了语言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因素,文章提出,第一语言教学与第二语言教学有一个共同点,即都与人文教育分不开,语言的基本属性体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方面,教学中哪一个方面都不能偏废,语言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包含丰富社会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并在语言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创造精神。

  • 标签: 语言教学 人文教育 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教学
  • 简介:论语》中的四个“殆”字,都是“危险”“不安”的意义。王引之把其中的两个“殆”字解释为“疑惑”,这是不妥的。“对文见义”不可滥用。如果应用它,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 标签: 《论语》 “殆” “对文见义” 词义 古代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