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语文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掌握的关键阶段,在新课改的不断的深化和要求下,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现阶段语文教学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方式和模式的陈旧,导致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整体的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弱,存在着很多教学难题需要解决。本文以怎么样利用有效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语文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有效教学 自学能力 语文 策略
  • 简介:本书是关于节令的专题性诗歌选本。全书从汉代至清代的大量诗歌中选取了有关歌咏传统节日的诗歌共301首,对元日、立春、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日、除夕等11个节令进行了分类整理。本书对每一个节令都作了源流演变、风俗习尚的探讨和介绍;对每首除作出简明扼要的注释外,还附有一段言简意赅的赏析,使得这些古典诗歌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诗歌中体现的风情民俗得到了更好的呈现,对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有很大帮助。

  • 标签: 诗三百 节令 诗歌选本 古人 传统节日 分类整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李贺的“神鬼论”派的内容,我们重点探讨了“神鬼”包含了诗人生命的感悟,和对审美理想的寄托;通感使李贺神鬼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含蓄等李贺的“神鬼"的的“比兴寄托”的特征。

  • 标签: 李贺 &ldquo 神鬼论&rdquo 诗派 内容 比兴寄托
  • 简介:在叙事文本中,需将叙述主体与文学主体,即叙述者与作者区分开来,而不是将二者加以混淆;在抒情文本中,对抒情主体和文学主体,即抒情人与诗人进行对应的区分同样必要。然而,在抒情文本中,抒情人与诗人的关系与叙事文本中叙述者和作者的关系有所不同。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体往往是一个具有自反性的主体,抒情人大多是自身故事的抒情人,与诗人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此同时,也不能将二者相互等同。在《斯威夫特博士死亡之》中,抒情主体与文学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错综复杂。分析与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从整体上理解诗歌与诗歌的抒情人至关重要。从叙事学相关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可获得新的见解。

  • 标签: 《斯威夫特博士死亡之诗》 文学主体 抒情主体
  • 简介:摘要在我国古代,受历史、文化、个人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诗词创作大都有悲剧意识的存在。这种悲剧意识往往是在个人对于个体、时间、美景、宇宙的思考中产生的一种精神境界。悲剧意识作为人与生俱来的生命感知,既不能被克服,也不能被抹去。本文主要探讨苏轼山水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出的审美超越。

  • 标签: 苏轼山水诗 悲剧意识 审美超越
  • 简介:摘要演奏李斯特《彼得拉克十四行》这首钢琴作品,掌握它的文学内涵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要准确的揭示作者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就要求对作品理解透彻。本文针对这首作品的文学背景揭示彼特拉克诗歌原文情感与李斯特作品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 标签: 李斯特 彼得拉克十四行诗 创作 诗歌
  • 简介:中国自古盛产民谣、歌谣(也称顺口溜),这些民谣反映出民间百姓对当时的政治、民俗和风气变化的评价与态度。虽然民谣来自偏僻乡野,有点不登大雅之堂,而且口头表达显得粗糙肤浅,甚至有点下里巴人、俗不可耐的味道,但这种草根文学的诗性话语却十分鲜活,而且富于生命活力。民谣所继承的古典文学中的诗学韵味,既简洁精炼,又合辙押韵;既幽默风趣,又通俗易懂,值得人文学者关注和研究。首先从歌谣的历史渊源和口耳相传、美刺批判的特点入手,进而借鉴西方"口头诗学"的角度来阐释歌谣的口头传承、采集加工以及形成的语言修辞文本的特点,结合中国古代歌谣"观风知政"、美化风俗以及干预现实的特征来展开论证,从而挖掘歌谣中的"言志"和"文以载道"的现实批判精神,进而阐明口头歌谣文学表达的修辞风格与口头诗学的特征。

  • 标签: 口头民谣 诗学特征 美刺精神 载道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