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苏北多数方言点保留入声韵,其中五个点的人声韵收边音尾。文章分析苏北方边音韵尾的古音来源,讨论边音韵尾的演变过程,认为边音尾由t尾演变而来,最后又演变为零韵尾;受强势读音的影响,边音尾也可能被喉塞尾替换。

  • 标签: 苏北方言 入声韵 边音韵尾演变过程
  • 简介:李巧兰博士著《河北方中的儿化变音研究》于2011年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调查了河北方中儿化变音的各种形式,并对不同的儿化变音形式进行了共时和历时比较,揭示了不同儿化音变形式所反映的历史层次。该书还运用非线性音系学理论对不同的儿化变音形式进行了特征几何分析,解释了音变的机理。此外,该书对河北方中“儿”尾的语义特征和非“儿”尾来源的儿化变音等问题也进行了描写和分析。

  • 标签: 河北人民出版社 河北方言 儿化 变音 音变形式 “儿”尾
  • 简介:<正>三十年前,刘禾先生的《常用东北方词浅释》作为当时方言普查和推广普通话的产物,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内方言学界对东北方词语特殊性的注意。此后,虽然也有零散东北方词语研究论文发表,但基本处于沉寂状态之中。一九八八年八月,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许皓光、张大鸣编著的《简明东北方词典》。它以较高的学术价值赢得了东北方学界的称誉,迈开了系统研究东北方词语的第一步。笔者经过研读,认为《简明东北方词典》(以下简称《词典》)确实是近年来所见到的,具有一定特色的不可多得的方言词语工具书。《词典》所收词语比较全面。作者经过“认真筛选,确定了三千五百多条词语”,这些词语存活于东北人的口语中,地方色彩很浓。《词典》力求从几十年东北三省众多正式出版的书刊中鉴别东北方词语,选择例句,使词

  • 标签: 东北方言 方言词典 方言词语 系统研究 词语研究 普通话
  • 简介:蒙古语科尔沁土语受汉语东北方的影响较为深刻,借用了较多的汉语词语.蒙古族和汉族的历史文化的特点,使科尔沁土语中的汉语东北方借词发生了语义演变,出现了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或词义扩大的现象.目前,科尔沁土语中的汉语借词仍在不断增加,对该土语构词系统及语言使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标签: 科尔沁土语 汉语东北方言 借词
  • 简介:首届西北方与民俗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18日至20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不仅是西北地区首次以方言与民俗为主题的研讨会,也是全国首次将方言与民俗相结合进行研讨的学术会议。会议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陕西师范大学主办,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方与民俗中心举办。会议代表55位,分别来自日本、香港和内地15个省、市、自治区。提交论文58篇,涉及议题主要有:方言与民俗现象的描写与比较;方言与民俗相结合的研究及其理论探讨;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师大召开 方言民俗
  • 简介:文章详细描写了关中礼泉城关话的声母、韵母、单字调,描写和讨论了礼泉话声调高低影响韵母主要元音开口度的现象,同《关中方音调查报告》作了比较,并提出了调查关中乃至西北方时音位处理的原则。

  • 标签: 关中话 声韵调 调值分韵 演变 音位处理
  • 简介: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研究和探求汉藏语系内部的同源词。人们对汉语方言语音之间的差异关注得多一些,而对方言的共性似乎重视不够,很少有学者借助历史比较法来探求各地方言的同源关系。文章试图借鉴历史比较法来挖掘和探求吴方言和非吴方言的同源词,分析各地方言词的同源关系,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汉语及其方言演变的历史。

  • 标签: 吴方言 同源词 历史比较法 语音对应规律
  • 简介:方言字与俗字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字;方言本字当中既有通用字,也有方言字;方俗字既有方言字特征,也有俗字特征。方言字是个历史范畴,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属性。

  • 标签: 方言字 俗字 本字 方俗字
  • 简介:鲁迅等重要作家的作品常被选入汉语课本,这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汉语的实况和那个时代的风俗人情。但因为说方言的人往往很难觉察方言跟普通话的差别,所以在写作时,很容易流露出自己方言的特征来。从对外汉语教材中所见的问题出发,讨论鲁迅等现代吴方言区作家的作品中的普通话和方言问题。

  • 标签: 普通话 叶圣陶 吴方言区 鲁迅全集 中国现代作家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简介:<正>《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以下统称《长沙方言考》。见《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四),分别为杨树达先生三十年代初、三十年代中期所著,是目今所见到的专门研究长沙方言词语的最早成果。今法杨先生之法,补考若干条于下(各条中与词头重复之字用“~”号代指):

  • 标签: 长沙方言 考补 玉篇 集韵 毛结 三十年代
  • 简介:<正>杨雄《方言》的语言学价值在于:扬雄用它记录了当时人民大众口里活的语言,并在搜集、核实大量的方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方言的语音和词汇进行系统描写,指出其异同,然后又将古语与今语对照,探讨其延续与变革。这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描写词汇学和历史词汇学的工作。本文拟据《方言》一书的材料,阐发《方言》在这两方面所蕴含的价值。

  • 标签: 《方言》 秦晋 三题 复音词 方言词 二字组
  • 简介:“得”读作[ta?^→43],苏州话的“得”用法上跟北京话“得”大同小异。所以,其本字的资格是不用怀疑的。我们把“得”分为两个:“得1”和“得2”。二者的差别有三条:

  • 标签: 苏州方言
  • 简介:闽东方言韵书《戚林八音》和《加订美全八音》收录闽南通行俗字"■",此字在现代闽南方言经常使用,而字形未见于《康熙字典》,最早的出处待考,明清闽南戏文资料为我们提供文献依据。学界考定"■"的本字意见不一,或作"娶"和"挈",或作"曳"。戏曲文献用字往往只为了记录音读,这里的"■"造字本义是火烧毛,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火烧毛的快速,也可用作拟声词,形容火快速烧毛所发出的声音,而戏曲文献和方言调查的用字借这个字形来记录不同词义的方言词。

  • 标签: 闽南方言 方域俗字 考本字
  • 简介:忻州方言逆序词张光明所谓逆序词,就是构词词素与北京话相同,而排列顺序与北京话相反的词。忻州方言中有比较丰富的逆序词。下面按照忻州方言的声母排列这些词(忻州方言声韵调系统请参看温端政先生著《忻州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85年4月版),每条先写方言逆序词...

  • 标签: 忻州方言 逆序词 北京话 牙人 声韵调系统 用例
  • 简介:敦煌方言的声调曹志耘对于敦煌方言,先后有张盛裕、刘伶二位先生作过调查。①1990年7月,笔者调查了敦煌方言的语音、词汇。现就敦煌方言的声调作些介绍和讨论,并求教于张、刘二位先生。今敦煌市的居民主要是清雍正初年大规模移民的后裔。②由于移民来源不同,敦煌...

  • 标签: 敦煌 方言志 单字调 两字组 《方言》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 简介:西宁方言和安徽境内的江淮官话有相同之处,事实上西宁方言和吴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本文主要就西宁方言和吴方言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比较。

  • 标签: 西宁方言 吴方言 比较 移民
  • 简介:“是”在陕北横山话中是一个使用广泛、功能突出的话题标记。它一般用于会话交际的陈述性语句中,出现在不同性质和类型的话题之后,主要功能是强调话题的承前性和对比性。…方面,“是”将会话/语境中已知或易推知的信息对象设置为话题,使当前言谈紧接上文;另一方面,“是”又将话题对象在背景中突出并与其他对象形成对比,使话题句与后续分句在意义上形成转折或对立,或者隐含一种否定性、排他性的意义。从方言比较中看出,横山话的“足”可以视为比较典型的对比话题的标记词。

  • 标签: “是” 横山话 话题标记 对比话题
  • 简介:果摄在陕北晋语的读音类型比较丰富,不同的类型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通过对这些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如下演变特点:首先,从开合口之间的关系看,果摄一等在陕北晋语的演变表现出两种大的趋势:一种趋势为果摄开口一等向果摄合口一等演变,主要位于陕北晋语西部、北部,另外一种趋势为合口并入开口,这样的方言点主要位于陕北晋语东部和南部。果摄合口一等并入开口一等在陕北晋语应当是先从泥组开始,然后波及到帮组,接着再波及到精组、见系,最后才是端组。其次,与中古音值相比,陕北晋语果摄开口字的读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化和前化现象。

  • 标签: 果摄 读音类型 高化 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