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闽东方言韵书《戚林八音》和《加订美全八音》收录闽南通行俗字"■",此字在现代闽南经常使用,而字形未见于《康熙字典》,最早的出处待考,明清闽南戏文资料为我们提供文献依据。学界考定"■"的本字意见不一,或作"娶"和"挈",或作"曳"。戏曲文献用字往往只为了记录音读,这里的"■"造字本义是火烧毛,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火烧毛的快速,也可用作拟声词,形容火快速烧毛所发出的声音,而戏曲文献和方言调查的用字借这个字形来记录不同词义的方言词。

  • 标签: 闽南方言 方域俗字 考本字
  • 简介: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莫菲在《文化和社会人类学》一书中认为:人类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有智慧,人类智慧的第一表现是其具有语言能力,这种能力的突出成果造就了异彩纷呈的人类文化。由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华侨大学王建设教授、漳州市地方志编委会陈荣翰副编审等合作编著的《闽南大词典》,毫无疑问,是闽南人向世人展现其独特的语言才智、方言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 标签: 闽南方言 方言研究 词典 社会人类学 力作 语言能力
  • 简介:闽南中特有的时间词语从构词理据和文化特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说明闽南时间词语的特点。闽南时间词语在构词理据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包括名量结构及形量结构的偏正式复合构词,偏义复词构词,同义连用构词,缩略方式构词,词素组合逆序构词和特有构词成分等。在文化特征方面,它显现出闽南中留存的古语积淀,体现了闽南地区与外国的频繁交流,也展示出闽南地区的日常生活习俗。

  • 标签: 闽南方言 时间词语 构词理据 文化特征
  • 简介:<正>一几点说明闽南作为地理名词,是指福建省南部。闽南作为学术名词,其通行范围则大大超出了福建省。台湾全省,广东省东部潮汕地区十县和惠州地区海丰、陆丰两县主要都通行闽南话。广东省的海南岛、湛江地区的许多地方,广西省部分地区,浙江南部,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的个别地方,也讲闽南话。凡称作闽南话的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最主要的有两条:1从语音上说,没有撮口呼。其他方言读撮口呼韵母的字,闽南一般读齐齿呼或合口呼,也有读开口呼的。如"雨",厦门文读[u],白读[h(?)];潮州文读[‘i],白读

  • 标签: 闽南方言 漳州地区 厦门 泉州话 闽南话 古次浊声母
  • 简介:文章从语音对应、辞书释义、书证三个方面论证了闽南表示“冬衣”的[hiu]一词的本字应该是“襦”。

  • 标签: 闽南方言 | 裘 本字
  • 简介: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语文教师担负着语言文学的教学任务。语言修养尤显重要。语文教学语言是介于生活口语和书面语言之间的特殊形象的语言,它不同于日常口语,也不同于书面语言。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 标签: 语文教学 闽南方言 教学语言 书面语言 日常口语 教学效果
  • 简介:福建人民出版社继1982年出版《普通话闽南词典》之后,又于2006年12月隆重地推出了由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闽南大词典》,为语言学界,尤其是方言学界又做出了新的贡献。作为一位闽南研究的老工作者,我一方面向作者和编者们表示祝贺,另一方面又向他们表示感谢,谢谢他们又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内容丰富、别有新意的方言工具书。

  • 标签: 闽南方言 方言词典 福建人民出版社 评介 出新 重点图书
  • 简介:文章采用邻接算法、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高程模拟综合图的交叉分析方法对11个闽南音系材料进行计算分析,可得到闽南区域传播的固有模式。计算结果显示闽南的传播模式为从东北向西南沿海岸线传播,这与人口迁移史相吻合。计算结果在音系结构相似度、语言历史、语言传播方向等方面与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可互相印证,说明通过方言音系结构之间的差异分析语言演化模式具有可行性。

  • 标签: 音系结构 P-distance模型 邻接 主成分分析 综合图
  • 简介:以往研究认同闽南持续体标记或来源于“著”或来源于介词结构。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实方言的全面考察,认为闽南存在A、B两类持续体标记,A类选择非表客观存在主要表主观倾向的句子;B类选择表客观存在的句子。A、B两类最初形式分别是“处”、“在处”。它们分别源于指代词“只/许处”和介词结构“在+只/许处”。值得一提的是,后者是在“动宾结构‘在+只/许处’一动词‘在处”’这一演变链的催化下产生的。两类持续体标记产生时都处于半虚化之中,后来都彻底虚化为持续体标记“咧”。其中,“在处”语法化为“咧”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路径。之后,持续体标记“咧”又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演化,最后大都演变为语气词。文章同时讨论了“咧”的来源及其语法化各个阶段在闽台各地闽南中的语音表现。

  • 标签: 闽南方言 持续体标记 句类 指代词 介词结构 语法化
  • 简介:闽南声母白读音的历史语音层次初探林宝卿闽南声母的读者,主要包括文读者(读书音)和白读音(说话音)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以厦门话为代表)都显示出各自的完整性。本文考察白读音,请看下表(m、n、n声母,也可视为b、l、g的音位变体)声母白读音例字...

  • 标签: 闽南方言 语音层次 鼻音声母 白读 《广韵》 匣母
  • 简介:本文选择了《潮声十五音》、《潮语十五音》、《击木知音》、《潮声十七音》和《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等五种有代表性的潮汕方言韵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比较法,把这些韵书与现代粤东潮汕各县市方言音系进行历史地比较,从而窥探其音系性质及其语音差异。

  • 标签: 潮汕韵书 音系性质 语音差异
  • 简介:初中作文教学难,这是初中语文老师的共识。张志公先生曾经感叹“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初中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初中语文老师视作文教学为苦事。在厦门地区,这桩苦事又多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闽南对学生作文的影响。闽南闽南地区通行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强势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差别都非常大,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由于地域经济、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的影响,生长在方言地区的学生在写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把方言带入普通话,这种“方言入文”的现象,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经常出现一些语言表达错误,容易引起歧义的语句,影响了语言的规范。

  • 标签: 闽南方言 作文写作 初中生 作文教学 初中学生 语文老师
  • 简介:闽南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对于闽南语的研究,需要全面而系统地对两岸闽南的形成和异同进行梳理,从而达到客观认知。本文从闽南地区的地理形成入手,分析了闽南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两岸间闽南语的个中差异。

  • 标签: 闽南方言 形成 差异
  • 简介:摘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闽南文化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悠久的传统文化中传承至今,极具特色和文化魅力。地方课程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闽南和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中一起走进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

  • 标签: 地方课程 闽南方言与文化 开发与实施
  • 简介:摘要:在闽南地区,小学生歌唱语言训练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方言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然而,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优化闽南地区小学生歌唱语言训练策略,提升训练效果和学习体验,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通过完善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推动闽南地区小学生歌唱语言训练工作,促进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标签: 闽南方言 小学生 歌唱 语言训练
  • 简介:闽南语音系统与普通话语音系统在声母、韵母、声调上存在相异性,在相异性中也体现相关对应性。应加强闽南应用研究,建立闽南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迁移参照系。以音位本位进行教学,编写学生的语音档案,以多样的口语艺术形式提高发音训练的能动性和效果。让学生树立“研究语音”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方音矫正问题的能动认识。

  • 标签: 闽南方言 普通话 语音
  • 简介:闽南语、家乡话,是林语堂表达乡情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中,作者根据故事的人物、情节,用闽南话词语呈现出鲜明的地方风土人情、表达出对人物的爱憎情感,使全书具有浓郁的闽南地方特色.

  • 标签: 林语堂 闽南语 故乡情
  • 简介:本文对辉南的历史沿革进行简单梳理,并通过方言分区、语音、词汇、语法等几个方面对吉林通化地区近些年来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意在为辉南方的研究建立一个宏观系统的知识框架。笔者在梳理的过程中,发现关于这一地区方言研究的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拓展研究。

  • 标签: 辉南方言 方言分区 语音 词汇 语法
  • 简介:词汇最能反映方言的地域文化色彩,本文以研究湖南方的一些词汇为切入点,从方言和移民、方言和地理环境,方言和文化背景,方言和人文风貌四个方面来探讨影响湖南方的因素,在分析的过程中,也较清楚地还原了湘语、西南官话、赣语的形成历史面貌。同时分析了湖南的地理气候条件、传统文化、民俗和禁忌、传承词和人文风貌对湖南方的影响。

  • 标签: 移民 地理环境 文化心理 传承词 人文风貌
  • 简介:云南民族众多,语言各异,但汉语方言是云南各地的通用语言。文章在分析构建云南方档案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依据、技术路线、操作过程等层面对云南方档案的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

  • 标签: 云南方言 档案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