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延安时期文艺上'民族形式'问题的提出,在相当程度上因应了民族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故而是民族主义话语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上的一种显明表达或呈现.'民族形式'这种有待创造的新形式是一种既有民族性又含现代性的现代形式,民族-现代性乃是其特有的现代性内涵.置身于'民族形式'论争中的周扬、何其芳等人,在文艺实践上坚持了一种艺术形态的二元论观念,但在最终的价值取向上又分明指向了文学的民族-现代性.无论是地方形式、民间形式,还是传统的民族形式,只有在民族-现代性的统摄下才能显示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并且只有如此,才能转化为新的'民族形式'并成为其内在构成的有机部分.

  • 标签: 民族形式 现代性 文学观念 呈现 论争 民族主义
  • 简介:当前的社会生活中,"文化"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出现的场合很多,会议讲话、各级文件、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都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提到"文化",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与去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有关,会议以文化为主题,传达、学习、贯彻、落实,自然离不开文化。在这样的氛围里,不想去谈文化都不行,何况身处文联,做编辑,抓创作,联络、协调、服务,以出作品、出人才,发展繁荣凉山州文学艺术事业为己任,更要去学习,去体会,去认识,去思考。

  • 标签: 民族传统文化 现代思想观念 发展繁荣 大发展 凉山州 凉山地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所以我们看到柏拉图讲到很多自然事物的ειδο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的尊重表现在他们不认为自然事物是完全清楚明确的有限的东西,但是没有讲到自然的ειδος

  • 标签: 柯林伍德自然 自然观念 观念读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福柯在他晚年的思想中把启蒙放在了康德的,甚至整个现代文化的转型都是启蒙思想的结果,在启蒙对信仰的颠覆中

  • 标签: 启蒙观念
  • 简介:1980年代中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正如赵毅衡指出的那样,“1985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转折点”(Zhao“NewWaves”)。①这个时期是否终究能够成为一个转折点还有待于未来历史的检验,然而,1980年代中期却的确见证了中国文学的另类文化或文学范式的崛起。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达到了顶峰的20世纪的主导文学范式遭到了先锋写作的挑战,

  • 标签: 历史主体 现代性 “文化大革命”时期 中国文学史 中国现代小说 80年代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7
  • 简介: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教师把学生仅仅看作是学生

  • 标签: 师生观念 改变传统师生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二、公民的公共意识公民是属于城邦的人,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而没有公民资格的居民虽然生活于城邦中

  • 标签: 公民观念 希腊公民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1-15
  • 简介:二、公民的公共意识公民是属于城邦的人,只有公民才属于城邦,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

  • 标签: 公民观念 希腊公民
  • 简介:    从计划观念到市场意识的转变    这既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时代背景,已经越来越成为干部们忧虑、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天这种主动发展的意识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自觉

  • 标签: 观念演变 领导观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3
  • 简介: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教师把学生仅仅看作是学生

  • 标签: 师生观念 改变传统师生
  • 简介:立法者应当淡化“数量”意识,强化“质量”意识,树立质量和效益至上的观念;强化以民为本的立法理念,广泛吸纳民意;强化立法的“程序正义”理念和“人权保障”意识,以制定体现正义、公平和善的“良法”为神圣使命。

  • 标签: 中国 立法观念 以民为本 程序正义 人权思想
  • 简介:我一直觉得“异形”并非好莱坞的产物,尽管以此命名的电影风靡世界,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想象的方向。在我看来,“异形”是一个全球化的概念,它深深根植于人类的婴儿哺育期,在经济繁荣的营养滋润下得以发育,同时又借助于文明假象的持续崩溃而得到公开展示的机会。

  • 标签: 雕塑 刘佳 好莱坞 全球化 电影
  • 简介:摘要在佛教典籍中,尤其是大乘佛教典籍中,《大乘起信论》是一部非常具有影响的论著。文章通过探讨众生心与无明的关系,真如与无明的关系,来指出无明的具体内涵,以及对中国佛教各宗派产生的影响和价值。

  • 标签:
  • 简介:  报社的一位年轻记者去采访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  年轻人很珍惜这次采访机会,做了认真的准备,因此,他与松下先生谈得很愉快.采访结束后,松下先生亲切地问年轻人:"小伙子,你一个月的薪水是多少?"  ……

  • 标签: 打开观念 观念抽屉
  • 简介:<正>一“主体”曾经作为一个光芒耀眼的概念投入当代文学。主体的提出让人重温到了文学的浪漫气质,重温到了文学的一种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尽管许多人对于主体的解释、界说以及使用范围并不一致,但是,这个概念对于当代文学的基本涵义却不难阐明:主体的强调意味着人是文学的灵魂,人的存在是文学的起点、对象与终点。文学应当拒绝将人看作物——这不仅是指作家所虚构的主人公,同时也是指从事文学写作的作家本人。显而易见,主体理论衔接上了“文学是人学”这个由来已久的命题;而且,诸如个性、生命、无意识这些新兴的概念也

  • 标签: 语言崇拜 当代文学 作家 文学批评 外部世界 浪漫气质
  • 简介:2008年4月11日晚上六点半,由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和驻院学者刘俊教授共同主持的沙龙“民族认同:东方历史与民族主义”,在南京大学逸夫馆九楼高研院报告厅举行。此次沙龙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赵稀方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和引言人,参与讨论的学者包括南京大学哲学系胡大平教授、戴晖教授,历史系陈仲丹教授,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赵文书教授,社会学系成伯清教授,

  • 标签: 民族主义 民族认同 历史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东方 人文社会科学
  • 简介:葫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瓜类植物之一。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破碎的葫芦和葫芦籽,另外在江苏、湖北、江西、四川、广西等地的商、周、春秋墓葬中也都有葫芦和葫芦瓢出土。在中国古籍文献中有关葫芦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诗经》,《诗经·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诗经·卫风》云“齿如瓠犀”;《诗经·幽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

  • 标签: 葫芦 吉祥观念 中国 新石器时代遗址 《诗经》 图案
  • 简介:本文拟就20世纪初至1949年近50年中国现代喜剧观念的历史沿革做出宏观角视。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喜剧观念历史演进的全过程,笔者将其划分为两个时期: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为它的发生期,三、四十年代为它的发展期,并在上下两篇十分别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考察。

  • 标签: 中国现代喜剧 传统喜剧观念 客观论 主观论 喜剧性 喜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