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7月23日-27日,泰国留中总会、皇太后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与泰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泰国曼谷和清莱举行。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德国以及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议围绕泰华文学中的散文、诗歌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的现状和走向等主题进行了交流。新诗所熊辉教授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并在大会上作了《文化身份的建构与汉语小诗的历史书写:论泰国“小诗磨坊”诗人群的创作》的发言,认为部分泰华诗歌创作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身份和现实身份的双重属性,同时肯定了泰华小诗在汉语小诗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

  • 标签: 泰国 学术会议 教授 国际学术研讨会 诗歌创作 海外华文文学
  • 简介:出席"庆贺孙玉石教授八十华诞暨孙玉石教授学术思想讨论会",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我们年轻时候,都很熟悉的电影《舞台姐妹》里的一句话:"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这句话也可以作为孙玉石先生一生的概括:"认认真真治学,清清白白做人"。这看似普通的两句话,其实极难做到。认真写一两篇文章不难,但要一辈子始终认真做学问,写每一篇文章都认真,这就是一个很高的学术境界。

  • 标签: 人生境界 学术境界 这一代 现代文学学科 新诗研究 中国现代诗歌
  • 简介:综观刘再复30年的学术历程,前半段扮演着一代文学的启蒙者的角色,后半段则悄然隐退社会中心,成为一个独立不移的“学术中人”。刘再复八十年代的学术思想,一定程度上表征了该时代的文化诉求和文化走向,对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学术中人”不是“学界中人”,其标志是研究主体始终处于一种“学术状态”。所谓“学术状态”即学术研究完全超越功名利禄和“稻粮谋”等现实层面的目的,“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将之视为内在心灵和个体生命的需求,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原则,以创造思想、发扬真理为最终目标。

  • 标签: 刘再复 启蒙者 学术中人 学术状态 创造思想 发扬真理
  • 简介:高利克先生在本文中回顾了自己50年比较文学研究的历程:从1964年第15届波尔多青年汉学家会议,到2013年在四川大学所做的比较文学理论问题演讲。文章重点回顾了他与同行们一起经历的事件,其中不乏著名学者,但其中不少人在某种程度上已被中国比较文学史所忽视或遗忘。高利克先生生于1933年且生活在国外,有幸参与了9届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4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他在斯洛伐克也组织召开过一些会议,并出席过在台湾地区、德国、新加坡举办的一些比较文学会议。本文也透过个人视角,回顾了一些对世界比较文学和中西比较文学均做出重要贡献的知名学者,包括韦勒克、艾田伯、雷马克、佛克玛、欧文·艾德礼、韦斯坦因、厄尔·迈纳、芳贺徹、李达三、杨周翰、乐黛云、曹顺庆、袁鹤翔等。

  • 标签: 马利安·高利克 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 中外比较文学知名学者
  • 简介:风景是人走入历史后的一种建构,是可见的、可经历的自然。风景可作为空间形体被感受,又可作为图像来描述。它既有自然物质的一面,又承载着文化社会的印记;既是感知、想象、情感投射的空间,又是政治经济权力运作、再现的场域;既是审美、道德、科学反思的对象,又是思想观念的反射。在风景的历史进程中,它或表现为对现实的超越,或被理解为社会标准对自然的介入,或被看作战胜自然的标志;随着历史的发展它成为审美对象,而风景审美的方式又影响着对自然的理解。

  • 标签: 风景 学术研讨 会通 文学 历史进程 审美对象
  • 简介:最先了解到常江教授在楹联方面的成就,是来源于我的楹联启蒙老师韩述本先生的介绍.韩先生在生前不止一次和我提起常江教授深厚的楹联底蕴及高风亮节的人品,尤其是在韩先生出版楹联作品集《古稀联萃》时,只是给常江教授写了封请求写序的信,没想到竟然几天后就收到了常教授的回信,并且特别认真的给写了一篇序言,让韩先生颇为感动,至于润笔费之说,常教授只字未提.

  • 标签: 教授 楹联 建设方 学术 启蒙老师 作品集
  • 简介:摘要从新中国成立后,对戏曲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基本就没有停止过,不少戏曲研究者对古代戏曲理论批评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古代戏曲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努力奋斗了很长的时间。戏曲学者近几年一直在为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理论体系献策,因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戏曲理论体系工作,在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时代是十分重要且十分紧迫的,本文研究了关于中国戏曲的部分理论,希望读者能够对中国戏曲理论研究的现状和特色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 标签: 中国戏曲 理论研究
  • 简介:马华文学作为一份充满艰辛和荣辱的殖民遗产,提供了中文这一文学工具在世界文学格局里变异及再生的可能,其书写面临少数族裔文学发展的普遍困境。主体生存实践塑造了马华文学的基本主题和抵抗色彩,也为文学现代性诉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文的域外旅行与中国文学产生密切的互文关系,在具体政治文化背景下保持不同的话语交互姿态。海外镜像对于全面理解中国文学的历史生成及其演进具有参照作用。

  • 标签: 马华文学 海外中文 文化镜像
  • 简介:《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第五卷)-外国文学译介研究》(谢天振、许钧主编)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2010-2013)的最终成果——《新中国60年外国文学研究》(六卷本,申丹、王邦维总主编)其中之一,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文学译介 新中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 国家社科基金
  • 简介:摘要地方博物馆是地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彰显着独特的传统文化魅力。做好地方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工作,对于地方博物馆的发展建设至关重要。

  • 标签: 地方博物馆 学术研究工作 发展建设
  • 简介:本刊自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十一期刊登孙崇涛先生的五篇“戏缘”后,引起了剧界同仁以及热爱戏剧的读者的热情关注。“戏缘”随后结集成书;而最先在本刊因为阅读孙先生的“戏缘”,而与本刊结缘的读者,情深谊长,感念本刊最先推出“戏缘”,使他们能够通过孙先生的追述,感慨系之,回首数十年的戏剧历史,重估中国戏剧的历史行程,故著文惠予本刊,表达他们对“戏缘”的学术价值、思想意义的感受和认识。本刊从中选择四篇,特辟专栏,予以刊登。

  • 标签: 戏曲理论家 王季思 戏曲史 文献知识 明方 中国传统戏曲
  • 简介:著名的古典文史研究家、台湾成功大学张高评教授语及治学方法,有这样精辟的见解:“学界研究问题,起始多从单一、个别、专业、定向角度进行探论。等到研究成果积累相当丰富之后,就有必要进一步作学科整合,将边缘学科、姊妹艺术、兄弟文艺间,作一交叉探索,整合考察,如此方能反映学术之客观真实。”

  • 标签: 学术 诗集 杂文 评解 创作 学科整合
  • 简介:为庆祝中国新诗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经所务委员会和所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举办系列学术讲座。这次所庆系列学术讲座先后邀请了美国康奈尔大学NickAdmussen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赵稀方研究员,四川大学陆正兰教授,华侨大学毛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张勇副研究员等来所讲学,内容涉及到中国当代散文诗、后殖民诗学、歌词学、新诗创作以及诗歌翻译等领域。这些讲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研究视野,为三十周年所庆增添了学术光彩。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学术讲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 学术委员会 郭沫若纪念馆 三十周年
  • 简介:2016年3月25日下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文化名人进草堂”系列学术讲座“诗歌与人生”在杜甫草堂博物馆仰止堂开讲。主讲人为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詹福瑞教授。讲座由《杜甫研究学刊》编辑部彭燕博士主持。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师生以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相关业务人员和社会诗歌爱好者等近百人聆听了此次富有诗意的讲座。

  • 标签: 学术讲座 杜甫草堂 诗歌 成都 人生 教授
  • 简介:我是西北大学的学生,我于母校,有着如海外华侨对于中国的那种感情。西北大学要成立这个研究中心,我知道后,真是诚惶诚恐,一方面我感激学校对我的关注爱护,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样好不好?因为母校如我的家乡一样,无论我在外干了多大的事,回到家乡永远是"贾家的老大回来了"。见人招呼就敬烟,把一根塞进人家嘴里了,还得在耳朵上再夹一根,要站起来敬酒,人家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还得脸上笑笑的。否则人家就骂了,我的一个朋友曾在我家乡的街上说,

  • 标签: 研究中心 海外华侨 《废都》 吴义勤 李敬泽 畅广元
  • 简介:马廷锡,学者称心庵,与孙应鳌、李渭并称黔中王门后学"理学三先生"。心庵为学自始追随阳明心性之学,尤以静坐为其功夫。其历学有三:一曰"师事朗州蒋信,讲学于桃冈精舍数年";二曰"与清平孙应鳌等为性命交";三曰"于渔矶构栖云亭,静坐其中三十余年,有悠然自得之趣"。然渔矶期间,心庵又以三事为其业志:一是教人功夫以静坐澄心而体认天理;二是讲学不辍而有"悠然自得之趣";三是著《渔矶集》《警愚录》,读之使人卓然有"朝闻夕可"之意,以至于可以"不愧龙场"。

  • 标签: 阳明 心庵 蒋信 孙应鳌 朝闻夕可 不愧龙场
  • 简介:贾植芳先生百年诞辰之际,由复旦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河西学院等联合主办的“贾植芳与中国新文学传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张掖隆重召开。2016年7月2日上午,在河西学院“贾植芳藏书陈列馆”,举行了庄重的贾植芳塑像揭幕暨书信图书捐赠仪式。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贾植芳 研讨会综述 新文学传统 传承 河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