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  人类的这种选择能力支持着伯林的自由概念,伯林根据否定的自由的价值的看法来说明选择的作用,正是伯林对否定的自由的价值的解释

  • 标签: 自由观
  • 简介:秋风细雨伴我一路,下了扬州。雇一辆脚踏三轮,去我朋友的住处。其时天仍蒙蒙不已。我要车夫将遮雨的顶篷放下,车夫好心地问我怕不怕淋雨,我摇摇头,惬意地在微雨迷蒙里去了巷。巷不长,不过二百来米,巷宽三四米,连接东关街和琼花巷。据说巷的历史比整座扬州城还长,临街大多是青砖白缝建筑,为二层小楼。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这些小楼都是明清时建造的,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许多墙面历经风雨而层层剥落,用手触摸,便掉

  • 标签: 摇摇头 东关街 巷宽 三四 扬州城 清时
  • 简介:一王小二,男,1965年生人,市府办公厅后勤处一般干部。夏天里陪娘去观音庙烧香,娘又是为自己求长寿,又是为儿子求婚姻,三磕六拜的;王小二无所事事,去读一块石碑,蓦地读到"菩萨世观音观色我",心有所悟:世人只知道观音一词,并不多知我二字,这我二字取作人名多好!人的名字是自己的,但别人叫得最多,名字取得好了,必然能带来好运,名字取得不好,带来的哪有好的信息?原来自己一直不发达,都是因了王小二三字太庸俗低贱呢。于是,决定改王小二为王我。

  • 标签: 处长 贾平凹 办公室 主任 日全食 传呼机
  • 简介: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这天我所在这个的沿江小镇有放河灯的习俗,听说场面颇为壮观,几个朋友相约前去观赏。傍晚时分,西边的天空晚霞如火。我们旱早吃过晚饭,走出燥热的小镇,来到江堤上。最后一抹晚霞中,上游的一位朋友驾一叶轻舟如期而至,岸上的朋友们鹊跃登船,小船掉头直驶江心,然后摆正船舵,船头向下,自由飘去。宽阔的江面别无帆影。一轮明月缓缓东升,有些原本暗淡的星星逐渐隐去,明亮的星星也渐次暗淡,深蓝的天空好像突然升高了许多,洁净而深远,岸边的树林却显得更加幽暗了,有低沉的鸟叫声自林中传来,似乎非常遥远,一如梦中。江堤上防汛的工棚变得更为矮小,灯光如一串暗黄的珍珠浮在堤上。不待细看,已有朋友高叫着:好大一片灯海呀!侧

  • 标签: 散文 随笔 当代
  • 简介:纷纷扬扬的雪从天而降,这带着梦幻的小花用她的洁白、晶莹改变了世界,大地换上多么神奇美丽的衣裳。我抵不住这童话般的诱惑,走到了临近村庄的弯道旁。平时灰黑的矿山,这会儿披上了婚礼服,楚楚动人,点点移动的行人,袅袅炊烟,我竟不知置身何处。粉红的桃花上沾了一层洁白的雪粉,显得更加娇艳,我呆呆地凝视着,陶醉于这大自然的奇观。一阵吱吱的踏雪声使我从无尽的柔情中惊醒,原来是几个去上班的矿工,长统胶鞋,工作服在雪地映得黑白分明,我戴着手套的手不知放往何处才是?他们走远了,留下一串醒目的脚印。此时,每家炉中的煤正吐着红焰吧?

  • 标签: 观雪
  • 简介:<正>进入八月,也就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每七年的立秋都是在公历八月八日左右:今年的立秋,是公历的八月七日。立秋,在中国的习俗上也就是秋季的开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初秋到了。在南方,初秋的到来,人们并没有明显的感觉。而在北方,特别是到了我们黑龙江省的九三垦区,人们的感觉就特别地明显,主要还是在温差上。早晨出门时,你穿上厚实一点儿的长袖衣服,可能还感觉到凉飕飕的;到了中午,阳光烤得你不敢直对太阳:到了夜里又是凉气袭人,温差在十几

  • 标签: 日观 在北方 九三 天高云淡 心态平和 层林尽染
  • 简介:漫天的瑞雪在悄悄地飞舞,把这座城市的美丽点缀得格外怡人,为正在欢天喜地迎接新春佳节的人们平添几份喜庆的氛围。我默默地伫立在临街的窗前,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遥望着一盏盏镶嵌在万家灯火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中的红色灯光,和周围的景色交相辉映。呵,那不就是高悬在全市百余个公安派出所(警署)大门上的警示灯叫?在这雪夜中,那盏荔红色警示灯是如此地醒目闪亮。明天就将是万家团聚的除夕了,今夜,那

  • 标签: 公安派出所 警署 都市 民警 霓虹灯 红色
  • 简介:  现代杂文这一文体自鲁迅开创以来,就开始兴盛,周作人、林语堂、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徐懋庸、唐瞍、夏衍、巴人、邓拓、林放等的创作将杂文推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但之后一直到1978年左右,杂文过了一段销声匿迹的生活.……

  • 标签: 观杂文
  • 简介:<正>近一年来,在北京的话剧舞台上,演出了三部莎士比亚的戏剧。它们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威尼斯商人》、中国戏剧学院导演班的《麦克白》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请君入瓮》。这些演出不仅标志着我国话剧界出现的上演外国戏剧的新风气,为首都舞台增添了色彩,而且反映了我国莎士比亚研究工作的发展和深入。三台演出,从对剧本的理解、人物的塑造到舞台设计、道具的使用都各有特色,开创了向我国观众介绍这位十六世纪英国伟大人文主义戏剧家的著作的新道路。

  • 标签: 观众 戏剧家 莎士比亚研究 话剧舞台 外国戏剧 舞台设计
  • 简介:<正>本文向读者介绍一位日本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实践,介绍他在讲授中国历史课程中,如何以鲁迅的作品为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得理性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记忆抽象的概念的同时,又获得富有时代气息的形象性感受。他自称这种教学方法为“通过鲁迅看历史”,由于采用这种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读者透过他的

  • 标签: 鲁迅观 高中生 日本高中 中国观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 简介:“三言”“二拍”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科举本是后期封建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或多或少要关心的话题,冯梦龙和凌漾初两人又都是久困场屋的

  • 标签: “三言” “二拍” 科举制度 门第观念 小说 艺术风格
  • 简介:<正>毫无疑问,幽默是把握林语堂文学活动、特别是其散文理论和创作的关键要素之一。从1924年林语堂以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教授身份首倡幽默开始,到70年代后以台湾国际笔会会长的身份在国际笔会上发表演讲,这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幽默之于林语堂,始终是如影随形、不可分割的。因此,理所当然,幽默成为林语堂研究者的兴奋点之一。只是,某些文章满足于就事论事,仅仅陈述林氏幽默的发展过程,或机械而片面地理解鲁迅先生一些著名评论,把林氏幽默简单地贴上政治标签就万事大吉。我们似乎还缺少具有理

  • 标签: 林语堂 幽默观 人生观 《论语》 鲁迅先生 弗洛依德
  • 简介:“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诗,使得原本从六朝开始就已经名扬遐迩的乌衣巷,更借助艺术的魅力,从饱览经史的读书人那里,远播到一般稍知文墨的社会成员的心理意识中去了。直到现在,那些对古典文学怀有浓厚兴趣的知识分子来到南京,公差之余,总不免要央求东道主挤出时间,带他到原地寻访一番,仿佛是为了了却不知哪一年深植于心底的一个心愿;至于一般的、小时候读过几首唐诗宋词的人来到南京,在游完了玄武湖、中山陵、莫愁湖等几处大的景点之后,总要赶赶时髦,到秦淮河畔繁华似锦的夫子庙逛一逛,如

  • 标签: 乌衣巷口 巷口观 观浮云
  • 简介:郭沫若对孔子及其学说的研究,主要是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进行的。先后写了《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论中德文化书》、《伟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阳明》、《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批判》、《<青铜时代>后记》、《<十批判书>后记》、《<十批判书>改版书后》等一系列著名论文。他的研究,体现了勇于坚持真理的求实作风和由表及里的科学精神,同时又紧紧地适应着时代的需要。从而大大超过了同时代人的研

  • 标签: 孔子学说 儒家八派 王阳明 判书 四十年代 先秦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