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内容摘要凡是能够流传至今且拥有广泛市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技艺及产品,通常具有与民众生活贴切、符合当今时代审美要求、传承人能够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变革的特征。本文选取山西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和山西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为例,探讨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过程中应如何保护与开发。

  • 标签:
  • 简介:作为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辽西地秧歌的沿袭与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传递出深邃而复杂的民俗内涵,承载着修护乡村道德秩序、重建人类精神世界的人文功能。辽西地秧歌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要积极申报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将辽西地秧歌纳入到人类共有的文化体系之中,还要依托高等学校平台,努力扩展艺术传承的文化生存空间,结合信息时代全新的审美质素,提升辽西地秧歌的审美价值、扩大辽西地秧歌的接受群体。

  • 标签: 辽西地秧歌 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 简介:物质女权主义以波瑞德的物质自在性、艾雷默的跨躯体性、伯耐特的物质力为核心概念,提出物质、自然、人体因其内在的物质话语实践而具有自在性,表明有毒物质在不同类型躯体间的传递显现出人与环境之间的跨躯体性,倡导策略、谨慎对待环境的跨躯体物质伦理。物质女权主义因其独特的自然观、身体观与环境伦理观成为引领生态批评第四次浪潮的重要环境理论。

  • 标签: 自在性 自然 跨躯体性 生态批评 伦理
  • 简介:于小强小时候喜欢撒网打鱼,手上有什么拿什么当网撒。撒得最多的是小褂小棉袄和毛巾,地上捡起大半片纸也要撒一撒。于小强弯着腰,上身前倾,双手平摊着往前一送,手上的东西出去了。嘴里嚷嚷着,“打鱼喽打鱼喽。”三岁多一点,于小强把一件小棉袄扔进石灰池。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有人问我:你提出要在对联创作上进行『现象写作』,是不是在搞『题材决定论』?我回答道:我是学习现当代文学出身的,怎么会忘记文学史上的教训呢!他又说:对联创作不妨像纪昀写的那样,担当之外,多一些情趣。我笑了:『情趣』是一种美学追求,主要关乎作者的情性和当下心情,我可能玩不了;但如果语境需要,题材攸关,我也愿意尝试,绝不矫情。

  • 标签: 情趣 对联创作 现当代文学 美学追求 决定论 文学史
  • 简介:1949年以后,沈从文被迫搁笔,从文学创作转向物质文化研究。他的物质文化研究关注的是民间的、日常的、生活的杂文物的研究,与其文学创作息息相通,是一种呈现其生命形态的“抒情考古学”。其物质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向是“为物立传”,以大量文献追溯“物”的前世今生。他对物质性存在的高度重视,既与现代考古学相呼应,也与其长期对“物”的兴趣密切相关,有效地将传世文物、出土文献、出土实物相结合。这种“为物作传”的物质文化研究,突破了原来的学科界限,将文史研究与文物研究相结合,穿梭于技术史、美术史、美学史、文化史等不同学科之间,体现了鲜明的跨学科性。沈从文的物质文化研究,既是一种历史解释的方法,也成为理解与修正文学史叙事的重要依据。他的研究是联接历史、沟通人我的工具,使那些充满生命情感的“物”,“千栽之下百世之后还如相晤对”。

  • 标签: 沈从文 物质文化 抒情考古学 为物立传
  • 简介:摘要泰国是东南亚、也是全世界著名的佛教国家,有着“佛教王国”、“黄袍佛国”的美称。佛教在泰国流行广泛,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然而,现代科技物质文明冲击着今天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佛门圣地也不例外。如何正确看待佛教与现代物质文明的关系,成为一个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标签: 佛教 变迁历史 积极影响 现代物质文明 反作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3
  • 简介:"这道题的设题点就是"含义",常见的设题点有含义、原因、作用、赏析、感情、表现、概括、形象、主旨等,(一)"设题点"的含义 

  • 标签: 实用类文本 文学类实用类 文本阅读
  • 简介:狗狗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如何让它们变得更健康,更漂亮呢?这就是犬造型师的工作。理发师VS犬造型师和人类的理发师一样,犬造型师专门为狗狗梳理毛发,打造各式各样的外貌造型。根据顾客的头型理发。

  • 标签: 犬造型师
  • 简介:箴铭文体主要用于警诫、告诫,可用于自我警示,也可以训诫他人,以辞语质朴,意义深远为文体本色。姚鼐《古文辞类纂》说:“箴铭者,三代以来,有其体矣。圣贤所以自戒警之义,其辞尤质,而意尤深。”吴曾祺《文体刍言》也说:“箴铭者,古之圣贤相与为儆戒之义。”来裕恂《汉文典》将箴铭文统称之为箴规文体,他说:“箴规者,圣贤所以自警、警人之义,其辞质而意深,盖自古有此文体矣。”

  • 标签: 文体 箴铭 《古文辞类纂》 《汉文典》 圣贤 质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19
  • 简介:新世纪开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之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步走上了全面的整体性保护阶段。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12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元宵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办。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此之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已日益深入人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正在朝着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入的屡面拓展.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昆曲艺术 非物质遗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大兴水利工程和旅游业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因此而毁掉的古迹要远多于两次世界大战对古迹的破坏。埃及在尼罗河上游修建了阿斯旺水坝,致使两座千年神庙毁于一旦,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为了保护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使之免于毁灭,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规定保护的对象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的“文化遗产”只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显然它并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于这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深藏于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人类这一伟大的精神创造,其内容和内涵要比物质遗产更为多姿多彩,更加博大深厚。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详细地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 标签: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文化 两次世界大战 水利工程
  • 简介:1.乌鸦和鹰的意义乌鸦从我头顶飞过,乌鸦的影子便由我构成。鹰同时从乌鸦的头顶飞过,乌鸦也成了鹰身体中的一部分。

  • 标签: 物质世界 心灵 乌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