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过渡性状态:后当代叙事倾向陈晓明近些年来的文学批评花费大量精力去讨论两个几乎是无聊的问题:其一是关于什么东酉“有”还是“没有”?是“真”还是“假”?例如中国有没有“现代派”?是“真现代派”还是“伪现代派”?同样的追问又在“后现代主义”这个命题上重演了...

  • 标签: 过渡性 欲望化 小说叙事 过渡时期 叙事法则 后新时期
  • 简介:<正>今年三月四日的《中国青年报》第四版上,发表了龚巧明同志的报告文学《生命从零开始》。作品写的是去年七月洪灾中,成都安顺桥塌垮,一个四天前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失足青年钟永富奋勇救起三个人的故事。同一天报纸上,还发表了肖谷同志对这篇作品的评论《写出普通人的心灵美》。肖谷同志在对龚巧明同志的创作路子和这篇报告文学都作了一些肯定之后,也对这篇作品提出了一些批评。他说:“你在这篇报告文学习作中,基本上写出了钟永富的行为美,但严格地说,还没有充分地写出他的灵魂美。”

  • 标签: 报告文学 作品 灵魂美 行为美 小钟 青年作者
  • 简介:<正>何满子在《自我在艺术中的地位》(《文学报》88年3月3日)一文中指出:当前流行着一种观念,把表现和再现象切豆腐似地切成两块,并把两者对立起来,说旧艺术是再现,表现才是新艺术的特征。这种界说是地道的概念魔术。凡是人所创造的艺术对象,只要你用不同

  • 标签: 魔术 再现象 现代派艺术 新艺术 自我表现 分割
  • 简介:由日本勉诚社隆重推出的《白居易文学讲座》(全七卷,太田次男等编),是汇集日本汉学界白居易研究最新成果的专题丛书。本文译自第一卷《白居易的文学与人生》(1993年6月版)。文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弘阔视野与精锐识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撰者入矢义高(1910-),历任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教授及花园大学客座教授,是日本当代资深汉学家,著述甚丰。所著《虎居士语录》、《明代诗文》、《求道与悦乐》等书、监修《禅语辞典》,在本国乃至国际汉学界享有盛誉。

  • 标签: 文学与人生 汉学界 义高 口语词 大学客座教授 太田
  • 简介:<正>贾平凹在《关于小说创作的答问》(《当代作家评论》93年第1期)中认为:我理解语言整个是一种心的自然流露。啥人说啥话。现在有好多人模仿海明威,但没有模仿成功的。中国作家也学川端康成,但弄不出川端康成那种味。我觉得语言是一个情操问题,也是一个生命问题。啥是好语言?我自己理解,能够准确传达此时此刻、或者此人此物那一阵的情绪,就是好语言。

  • 标签: 川端康成 文学语言 小说创作 贾平凹 海明威 作家评论
  • 简介:<正>曹毓生在《再现与表现的对立统一》(《文学报》1994年5月19日)一文中指出:文艺创作中的“再现”与“表现”并非总是半斤八两,一半对一半,而是往往显出种种落差反差.具体说来,这是因为:作为艺术家由于主观条件与所处环境的互不相同,因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社会生活的心态彼此有别,于是所酿造的审美意象的内在结构(主观与客观、心与物、情与理的轻重强弱等等)自然也就各显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三类:一是再现,

  • 标签: “表现” 对立统一 审美意象 再现与表现 内在结构 主观条件
  • 简介:抽象表现主义是二次大战之后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后来流传到欧洲。在二次大战期间,一些欧洲艺术家为了躲避战争,来到美国从事艺术活动。虽说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法不同,但可以把他们的艺术创作领域分成两种艺术倾向。一种是行动派,

  • 标签: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 美国 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 行动派 色彩派
  • 简介:<正>谢晃在《永恒的星光——诗歌语言浅谈》(《长江》84年3期)一文中对诗歌语言的艺术规律作了探索。文章指出:诗人的语言在表现对象的时候,它能利用它那无所不在,无也不往的神经末梢,极敏感地表现出那种包孕着人们主观性的感受。“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路》),“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山路上的“空翠”仿佛饱含了可以“湿人衣”的水分;日光

  • 标签: 诗歌语言 星光 日光 艺术规律 神经末梢 主观性
  • 简介:辨析郭沫若早期文艺观与表现主义的类似及重要区别,肯定其师承歌德的浪漫主义特征。说明郭沫若推崇表现派、对表现派“共感”的重要原因,及其与日本文坛某些状况的联系。

  • 标签: 郭沫若 表现派 共感 文艺观 社会立场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杜甫善用叠字,这在同时代诗人中是比较突出的。我们不妨先作一个数量的比较。杜诗有叠字627例,而同时的诗人都没有这样多,比如孟浩然诗有51例,王维101例,李白331例,高适62例,岑参79例,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在诗中

  • 标签: 叠字 杜诗 诗人 孟浩然 岑参 王维
  • 简介:"皇民文学"的本质是:以文学的力量,泯灭台湾原有的中国文化和民族意识,更把台湾青年送上战场,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充当侵略战争的工具和炮灰.这类作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探讨生为"劣等"种族的、血管中流淌着"劣质"血液的台湾人,如何蜕变成"优秀"的大和民族.其角度、描写内容和认同程度有所不同,但在否定自身的种族身份和种族文化、向往成为日本人和认同帝国文化的优越性、甘愿为不义的侵略战争而死等三个基本点上完全一样.

  • 标签: 台湾 皇民文学 本质 表现
  • 简介: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戏剧。传统戏曲过去表现的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历史题材的传统剧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戏曲在保留部分优秀的传统剧目之外,必须创作,演出大量现代题材的剧目,这是传统戏曲能否与时俱进,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传统戏曲从表现历史题材,表现古代人物到表现现代题材,表现现代人物,这之中有些什么不同,有些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适应这种变化,怎样去过渡,怎样继承和发展呢?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特别是戏曲团体的同志们探讨的问题。下面,就有关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肤浅看法,仅供参考。一、化妆造型问题。传统戏曲是脸谱化的。什么行当的人,画什么样的脸谱,戴什么样的头饰,挂什么样的胡须等等,这些都有很明确的规定,老戏迷们都能接受。但如果把这种脸谱造型搬到现代人物的角色身上,恐怕观众就接受不了了。一个是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与古代人不同,例如挂须的问题,现代人留长须的已经很少,何用挂须?这里除了角色的生活习惯与古代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之外,观众的欣赏眼光也不同了,又如,把现代一个军队的大将军画上大花脸,我看观众就很难接受,他们太熟悉身边的人

  • 标签: 中国传统戏曲 现代题材 生活习惯 历史题材 传统剧目 历史悠久
  • 简介:林语堂的文学观念与西方表现主义文论有着复杂的关系,迄今为止的研究资料,只是从文学观念方面概括性地对林语堂与表现主义文论的关系作了探讨。本文就林语堂与表现主义文论的两大代表人物斯宾加恩、克罗齐的事实关系,从文学本体论、文学的功用、文学批评等三方面进行事实清理,并分析了林语堂接受表现主义文论的原因在于他思想上与道家精神相通,他的个性特征,五四时期的时代传统的影响。但他对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理论知之甚少,其文论缺乏时代感和社会历史性,使他的文论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说林语堂的表现主义文论解构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主流文学观,继承了“五四”以来提倡个性、主张自由的人文主义精神。

  • 标签: 林语堂 表现主义 斯宾加恩 克罗齐
  • 简介:<正>书法,是以汉字为主要载体的中国独有的艺术。书法附丽于汉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它以汉字为躯体来表现几何形体的意象符号,运用的是形式美的规律。正因为如此,它的艺术形式的抽象性表现也十分明显。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明确指出:“书法,依凭什么是线组织的结构美,它往往背离象形文字的远祖,成为作者书写情怀的手段,可

  • 标签: 论书法 几何形体 艺术形式 结构美 意象符号 吴冠中
  • 简介:<正>一尽管千百年来,美学理论史上围绕崇高这一范畴发生过难以统计的争论,出现过莫衷一是的学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艺术欣赏活动和艺术创作实践证实了崇高的存在及其价值。如果说社会与人生是一部宽广无涯、悠悠无期的交响乐,崇高即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风貌无比丰富繁杂,但是它的内在本质却具有单纯性与统一性,这就是物质性及与其相依为命的运动性。并非一切物质都有崇高的美学价值,崇高附丽于物质的宏伟;并非一切运动、一切矛

  • 标签: 新时期小说 十七年小说 中篇小说 献身精神 个人利益 审美特色
  • 简介:<正>在偌大的全宋词坛,在数以千计的宋词作家中,苏轼以他的繁富的才华,“走马驱山”的笔力,横放杰出的姿态,卓然屹立于词林。他留下的《东坡乐府》乃是词林中的瑰宝、文坛上的奇葩,是词学史上一块巍峨的丰碑。一帙苏词,其独具魅力和超乎寻常的高

  • 标签: 苏词 表现手法 自我意识 苏轼 词学史 自我表现
  • 简介:<正>德国画家阿列克赛·亚夫伦斯基(AlexejJawlensky1864—1941)出生于俄国。1882年在莫斯科开始军事生涯,不久转入圣彼得堡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06年迁居慕尼黑,在安东·阿兹伯绘画学校继续学习艺术,并在该校与康定斯基相识。1909年成为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并同“青骑士”画家交往密切,1924年同康定斯基等人创办了“四青骑士社”。

  • 标签: 德国表现主义 几何形体 康定斯基 国画家 马蒂斯 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