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袁牧之是中国话剧史和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发展.他在剧坛奠定表演艺术家的地位始于辛酉剧社时期,但每一个天才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袁牧之对于戏剧艺术的热爱可以追溯到他的早年,他童年时代的家庭演剧和学生时代的学校演剧给了他最初的艺术训练,同时,学校演讲也为他打下了良好的表演基础。

  • 标签: 袁牧之 家庭演剧 学校演剧 演讲 生活艺术化
  • 简介:电影的幻想元素与商业性息息相关,更是营造奇观、培养观众的关键因素。针对近年来我国商业电影领域出现的众多带有魔幻色彩的影片,本文回溯历史,试图探寻建国前中国电影中幻想元素的发展流变,找到"中国式幻想"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脉络,从内容和表现两个角度展现中国幻想类电影的整体面貌,以期对当下国产商业电影的创作带来有益启示。

  • 标签: 幻想元素 早期电影 商业浪潮“孤岛”时期 国统区
  • 简介:徐(詠)青被誉为中国水彩画之父,早年受业于土山湾画馆,后虽长期从事商业美术活动,但始终没有中断以各种形式进行的西画传播活动.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关于徐(詠)青的西画传播乃至美术活动总体上还处于资料匮乏的轻描淡写状态.本文在挖掘整理图文资料的基础上,从社会机构的美术培训、学校美术教育及西画创作等方面梳理徐(詠)青的西画传播活动,以视觉呈现与文字描述的形式复现徐(詠)青的西画传播活动.最后通过与同时期其他西画家的横向比较,分析徐(詠)青西画传播的成就与特色.

  • 标签: 徐(詠)青 西画传播 水彩画 铅笔画
  • 简介:西汉早期礼器文化是对于中国礼制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在礼制文化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传播的方便,采用图文并举的方式来反映礼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进步,它对于社会礼仪起到了一定约束、规范和引导的作用.本文重在讨论从西汉早期礼器文化过渡到用《三礼图》图像来反映社会礼制文化的这种艰辛历程.

  • 标签: 先秦礼器 《三礼图》 图像文化
  • 简介:汉字字形设计这个词在中国的流行,不过短短几十年。然而,由于设计行为几乎与人类的造物活动是同步的;所以,作为一种设计行为,汉字字形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目前最早的比较系统的甲骨文字系统。本文以甲骨文字为例.分析中国早期的文字字形设计现象及相关问题。

  • 标签: 字形 字形设计 甲骨文字字形设计 创新
  • 简介:1918年2月北京大学通过《北京大学日刊》发起了收集民间歌谣的活动。这项活动后来延续了三十余年,搜集、保存并研究了大量的民间歌谣,称为“歌谣运动”。“歌谣运动”以报刊为阵地展开,参与者众多,其中不乏顾颉刚、刘复等大师级人物。目前,关于“歌谣运动”以报刊为主要阵地的民间歌谣研究工作和历史发展的梳理,以及从报刊的视角呈现社会各方对民间歌谣的不同态度和多元的文化碰撞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分析“歌谣运动”的本质,研究民间歌谣的特性,联系相关研究工作受到的来自报刊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可以为今天的民间歌谣,乃至其他传统音乐形式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 标签: 报刊 民间歌谣 歌谣运动
  • 简介:商业化纷争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保证艺术品位的同时,取得最大化的票房收入,始终是中国剧人两难的选择。“甲寅中兴”后的衰败,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商业的罪恶,关于文明戏前途的大讨论是五四前戏剧批评界最大的声音。但利益的诱惑还是让刚刚进入到现代征程的中国话剧早早走上了职业化之路。不过,《华伦夫人之职业》一炮未响,中国戏剧职业化的梦想便破灭了。之后,剧人们在反思中开始了“爱美的戏剧”的实践。矫枉过正,“爱美的戏剧”虽一时风行。然而粗糙、业余的舞台实践还是受到批评家较多指责。

  • 标签: 文明戏 爱美剧 商业化 矫枉过正
  • 简介:本文梳理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小报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建立、小报对特定电影放映机构电影放映资讯的记载、小报对当时影院内外人文风情的记录,小报对地方电影信息的关注与汇集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小报在20年代中国电影放映史写作中可能担当的角色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小报 20年代 中国电影 电影放映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