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十六国北朝特别是十六国,频繁而大规模的内部人口流动,是由胡族统治者实施的,并以强制迁移性质为主,强制迁移的目的,是以之为兵、用之耕耘。这样的移民状况加上其他复杂因素,决定了长期、普遍、广泛设置于东晋南朝的州郡县,在十六国北朝境内,总体上说,是不长期、不普遍、不广泛的。十六国北朝特别是十六国的多数州郡县,既无土地也无人民。如十六国的置,多与“虚设”无异;至于北朝的置,则不外以下几种情形:因招抚或安置流民而置,为安置特殊性质的移民而设,备职方而立,务广虚名,以及承东晋南朝之置而不废者。十六国北朝州郡县与流人的考证与研究,既要具备与东晋南朝进行比照的观点,其研究难度也较之东晋南朝为更大。

  • 标签: 十六国 北朝 侨州郡县 侨流人口
  • 简介:《闽南批大全》编委会整合了闽南地区个人与公共收藏单位的批资源,编撰出版了这一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闽南批大全》资料全面详实、分类明晰,内容丰富。本文根据《闽南批大全》的相关内容,对批产生的缘起、批丰富的可研性及其重要价值做出阐述,并根据自己在博物馆工作的实践,对批文物征集和保护提出粗浅看法。

  • 标签: 侨批 华侨 文物 征集
  • 简介:闽南批研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批的历史回顾与实物批的文本释读之上,而是在更为广阔的视角下,对批历史上的人、事、物等方面展开更为广泛且细致的探究,这应该就是批历史研究与文化阐扬的新视线和新领域。本文着重从批文献的整理、研究,从文献学专业的视角切入论题,力主批文献资源共享,阐释了历史文献学之于批研究的方式、方法,对批文献的系统研究和实物文献的征集整理,作了有益的探究。

  • 标签: 侨批 闽南侨批 文献学 档案文献遗产 征集
  • 简介:遞解人犯是清代地方政權,特别是州县政權的一项重要司法職能。清代押解人犯至配所,除初審州县原解役外,沿途各驿站所在州县都有“接外设解”的任务,所以稱为“了解”。押解人犯的任务主要由初審州县负责。作过知县官的刚毅在《牧令须知》中讲过一些规制和注意事项,包含有这样一些内容:一、徒刑以上案犯径州县初審,须将初審審録连同案犯一同押解府道、司抚層層審转。解

  • 标签: 牧令须知 解役 方政 犯徒 三流道里表 十恶
  • 简介:本文概述《龙沙剑传奇》作者流人程焕的身世,以及创作该传奇的相关情况,并评价《龙沙剑传奇》作为中国戏剧史上一部流人戏剧在思想和艺术方面的特色,认为它是明清传奇历史收场时的“豹尾”之作。

  • 标签: 流人 程焕 《龙沙剑传奇》
  • 简介:明清以降,大量的福建人越洋前往东南亚及日本、朝鲜半岛等地谋生。他们在海外或以苦力开荒垦殖,或事货殖,常常数年一返,并以海外营生所得接济尚在家乡的父母妻儿。出洋营生的侨胞家中通常有老父母亟待赡养或妻儿嗷嗷待哺,因此,常常托返还的同乡或者相识之归侨,捎带银钱及信件返乡回家。

  • 标签: 侨批业 侨批局 朝鲜半岛 盘局 解付 汇款人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常态,人口规模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总和生育率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低生育水平基本稳定;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老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出生性别比偏高且居高不下;劳动年龄人口跨过拐点,步入下行通道,劳动力数量比较优势开始下降;流动人口规模空前,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传统家庭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人口发展中呈现的新常态,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是解决人口结构性失衡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

  • 标签: 人口新常态 人口政策 生育政策调整完善
  • 简介:虽然存在着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随着史料的重新发掘整理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古代社会的人口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力图从原始资料出发,并吸取国内外学者较新的研究成果,对古希腊的人口人口思想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1)古希腊人的婚育观;(2)城邦人口政策;(3)雅典的公民人口数量;(4)雅典公民的年龄构成和家庭人口规模。

  • 标签: 古希腊 人口 人口思想 婚育观 城邦人口政策 家庭人口规模
  • 简介:中国海外移民数百年来,无论社会如何改变,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海外华人华侨总是不能割舍自己的原乡情结和先祖思念。人们都将自己的祖居地比作“根”,人不能忘了“根”,寻根问祖是每个子孙后代必须履行的家族传统。

  • 标签: 家族传统 政策 大埔县 黄进 昆仑 个案
  • 简介:5月16日在泰国曼谷闭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5次全体大会传出佳音:中国广东、福建两省联合申报的“批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批档案”成为广东首个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项目。同批入选的还有“元代西藏档案”。这是继2010年2月“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后又一重大进展。据介绍,今年3月.广东、福建两省档案局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申请,

  • 标签: 《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亚太地区 记忆 世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0年
  • 简介: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和不同的区域,华侨与侨乡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状况。基于普通华侨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考察了近日闽与侨乡的多元联系及其演变形态,认为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普通华侨,与侨乡社会保持了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逐渐成为侨乡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拓展了侨乡社会的外部发展空间,倡导今后运用历史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探寻其联系的不同方式及其影响,以期拓展日本华侨史研究的学术视野,深化对侨乡社会文化变迁的认识。

  • 标签: 近代 旅日闽侨 侨乡
  • 简介:侨民与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与十年前的武力护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的步步推进,采取撤政策予以应对,并调兵遣舰,为美侨撤离中国提供帮助。“帕奈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不仅美国侨民,美国在华驻军也被撤走。从撤到撤军,这既标志着美国传统武力护政策的放弃,也是抗战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的体现。

  • 标签: 在华美侨 亚洲舰队 第十五步兵团 “帕奈号”事件
  • 简介:中国向东南亚移民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有清一代,福建和东南沿海地区,地狭人稠,剩余劳动力无处安身,而此时的南洋地广人稀,资源富饶.

  • 标签: 侨事件 护侨 民国护
  • 简介:闽西客家人出洋谋生由来已久。早在宋末,即有汀州人涉足马来半岛之南端一带,“因此,可引证汀江(旧鄞江)客家人在宋末已到了柔佛。”①此后,闽西人出国谋生络绎不绝。明成化十四年(1478)前,就有溪南里芦竹溪(今永定区仙师乡芦下坝)卢姓人出国谋生。当然,较成规模过番谋生应是始于明末清初。如永定古竹黄竹烟魏氏族人南渡谋生者就为数不少,“早在清朝初期,已有数以百计居民奔往印尼三马林达、泗水、雅加达、缅甸等地谋生。”

  • 标签: 闽西 创业 马来半岛 明末清初 清朝初期 客家人
  • 简介:2018年10月26日,由广东省刊乡讯专业委员会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刊乡讯庆祝改革开放暨刊乡讯复刊40周年系列活动”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行。活动包括国内第一家广东省刊乡讯阅览中心一一“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省刊乡讯阅览中心”挂牌仪式、广东省优秀期刊颁奖仪式、庆祝刊乡讯复刊40周年座谈会等内容。

  • 标签: 改革开放 广东省 复刊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专业委员会 挂牌仪式
  • 简介:中国有10个民族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他们统称为穆斯林。穆斯林人口增长迅速,民族人口构成相差悬殊;人口地域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穆斯林主体居住在农村,城市化率低于全国水平;穆斯林人口教育水平进展较快,高学历人才增加迅速;从事的职业以务农和经商为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穆斯林部分民族人口呈负增长、女性人口教育不重视、城市化水平低等问题,应该引起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重视。

  • 标签: 穆斯林人口 人口特征 人口普查
  • 简介:商洛人口,由远古时期的本地先民和外地移民所构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蓝武古道的开辟和丹江航运贯通,就不断有外地移民流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进行过人口迁移,即有移民留居丹江流域。随着兵燹战乱,水旱灾荒,民间迁移更为频繁。明清时期,商洛人口锐减,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 标签: 商洛县 人口 移民 地方志 陕西
  • 简介:人口是生活在特定区域、特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类历史的发展证明,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会产生不同的人口问题,也需要研究和利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人口志是记叙一定区域人口历史与现状的专志(篇),它以其特有的编纂原则、要求和方法,如实地、系统地反映一地人口之全貌,揭示一地人口发展的规律,是各地进行人口研究、决策与管理等工作的资料库、信息库,有着重要的资治、存史、教化价值。

  • 标签: 人口志 社会制度 篇目设置 内容要素 编纂工作
  • 简介:批是指海外华人华侨寄回国内的简短家书和汇款,经营这一行业的民营机构就称为批局;水客是替海外华人华侨带钱带物的个体从业者,其产生的时间要早于批局,批局是在水客业的基础上发展而产生的。批是侨乡特有的事物,近年来,随着大量的批实物的被发现,使得这一侨乡特有的文化现象引起学界的兴趣,

  • 标签: 水客 侨批业 梅州市 客属地区 客家文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伊斯兰教在美国的传播、美国穆斯林人口与社会网络、宗教对话与社会关系重建等问题的叙述和分析,获得了以下初步认识:第一,伊斯兰教在美洲大陆的早期传播几乎与哥伦布横跨大西洋的航海活动同步,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演变。第二,伊斯兰教是当今美国发展最快的宗教之一,较高的生育率、移民和宗教皈依等将会使美国穆斯林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第三,美国穆斯林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接近,已成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第四,美国穆斯林温和包容,他们以清真寺和社团组织为平台,致力于宗教对话和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努力重塑穆斯林的公共形象。第五,受各种复杂因素的持续影响,美国社会对穆斯林的偏见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如何实现穆斯林与主流社会的良性互动,不仅取决于穆斯林群体的自我调适,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群体特别是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态度。

  • 标签: 美国 伊斯兰教传播 穆斯林 人口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