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西周青铜器铭文是研究其时历史与制度的直接史料。本文通过对出土于河北元氏西张村的西周中期趱父卣、尊及臣谏簋铭文的考释,揭示了西周致事制度与燕私礼。铭文记述作为邢侯臣僚的越父早年送其子倏于邢候处学-3政务,其后越父老而致事,倏则继承父职辅弼邢侯。越父于国致事,于家则传家,故专为英子倏作彝器以昭示,且以相应的饮酒礼仪加以体现,使我们首次通过铭文了解了西周的致事制度与燕私之礼。周人制度之完备,礼旨之深刻,仪节之绵密,于铭可见一斑。

  • 标签: 西周 叔越(quan)父卣 臣谏簋 致事 燕私
  • 简介:《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刊有《征集吕湘先生书信启事》:'我们正在编纂一部《吕湘书信集》。为此,我们征得吕湘先生同意,在本刊刊登启事,向同志们征集半个多世纪以来吕湘先生所写的各种内容的书信。诚恳希望保存这些书信的同志们鼎力相助,惠寄原件或影印件均所欢迎。'但一直未见《吕湘书信集》问世。

  • 标签: 吕叔湘 叶圣陶 出版社 《新文学史料》 书信集 语言学家
  • 简介:众多部落、族群、民族历经5000年交流互鉴和际政治整合,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大中华;其间还经历了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不成熟的民族国家向成熟的民族国家的复杂演变。这种从自为到自觉的整合所遵循的逻辑,既体现了某种普遍性,更展示了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内含国家革故鼎新的要求,且在现实与未来的传承中,必为中华民族的兴盛构筑牢固的认同基础。在摆脱了王朝国家的历史循环和犹豫徘徊之后,中华民族最终选择了现代法治民主之路,并认同和追求全人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法治民主为导向的际政治整合不但会强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且必将促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共同价值的引领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推动者。

  • 标签: 族际政治整合逻辑 中华民族复兴 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随着城市转型,从地域城市转向移民城市,城市居民主体变得更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流动性,族群关系的研究将成为都市人类学的主流。当今学界对于城市蒙古研究不多,仅见关于呼和浩特、北京蒙古研究的文章。本文以流入广州的蒙古为例,探讨进入广州的蒙古的生活状况、适应方式以及如何与本地人相处等等。根据田野调查发现,不同阶层的广州蒙古有着不同的社会网络和融合程度。此外,还存在内外两方面的融合障碍,一方面是蒙古自身对于异文化的距离感,另一方面是本地社会对于蒙古的刻板印象。

  • 标签: 蒙古族 城市移民 广州
  • 简介:海外维吾尔华人华侨研究是重要的学术领域,不但是中国海外少数民族华人华侨研究的内容,而且也是中国海外华人华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对此领域研究较少,成果非常零散,视角多样.本文尝试对国内外相关成果加以搜集,简要介绍其基本研究视角、内容,初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讨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维吾尔族 华人华侨 研究与问题
  • 简介:田野调查发现,北侗地区房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但是内涵较为复杂,既包括类似于汉人宗族中的房支,同时也指涉类似于汉人宗族的组织。房组织在房范围、姓氏组成、血缘渊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明显的治理功能。房组织主要通过协助村务、主导公益、族规引导和纠纷解决四种方式参与乡村治理,主导并生产乡村秩序。房是典型的乡村自组织,乡村治理法治化应注意运用自组织资源。

  • 标签: 房族组织 秩序生产 乡村治理 法治化
  • 简介:蒙古在我国黑龙江省嫩江两岸的狭长地带多有分布,这里位于我国蒙古文化比较偏远的地区。嫩江左岸与科尔沁草原比邻,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较深,嫩江右岸则于汉族聚居区接壤,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由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蒙古文化从主动逐渐变为被动、从不接受汉文化到主动接受汉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本文阐述了当代黑龙江省蒙古聚居区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学校传承、保护民间艺人、文艺团体传承、现代传承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 标签: 黑龙江省 蒙古族音乐 传承对策
  • 简介:"子貴母死"是鮮卑拓跋部一項獨特而殘忍的制度,出現於個體家庭産生之初甥舅繼承制逐漸向父子繼承制轉變的時期,實質是舅權與父權的衝突,目的是保證父系皇權的傳遞不受母黨、妻黨的干預。漢將舅權與父權衝突成功改造爲"先外族而後本宗"的新婚姻禮法,實現了宗族和妻黨、母黨合作。鮮卑拓跋部在孝文帝實施漢化政策之後,也隨之變舅權與父權的衝突爲合作,逐漸廢棄"子貴母死"之法。細緻分析兩者的婚姻禮法機制,不難發現北朝婚姻禮法之倚重母黨、妻黨和鮮卑貴之抑制母黨、妻黨,表相雖異,實質相同。兩者親屬制度之源相同,鮮卑進入中原則將漢婚姻禮法中某些原始因素唤醒了。漢原本保留着局部交换婚姻關係之下的一系列傳統禮法得以加强化,更加重外家輕本宗,而鮮卑也放棄了"子貴母死"之法,逐漸實現了舅權和父權的合作。漢和鮮卑婚姻禮俗的交互影響正可當作經歷過相同家庭制度發展史的不同民族融合的最佳案例。

  • 标签: 婚姻禮法 宗族 母黨 妻黨 子貴母死
  • 简介:蒙古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用劳动和智慧共同创造了大量极具特色的蒙古民歌。这种民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时光为伴,与灵魂为舞,与自由和畅想交织,诞生出了一种新的民歌形式,延续着蒙古音乐的火种,在它的岁月里发光发热。

  • 标签: 传统民歌 新民歌 新媒体 变异
  • 简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系列文件中,社区、群体及个人在认定和保护非遗的制度设计中有很高地位。尤其是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布的《伦理原则》更着重突出了社区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设计落实到中国哈尼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体案例,可从中看出一些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所考察的哈尼案例中,口头传统类非遗清单编制和申报主体不合理,不利于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存续。社区参与的缺失会导致清单编制的不清晰,而不当的社区参与也可能导致社区主义。学术上有关非遗保护中"社区"的考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遭遇主体的困境。

  • 标签: 哈尼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社区参与 社区主义
  • 简介:案例村水族与苗族分分寨而居,两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呈现的"界"与"合",体现两的互动与交融。本文通过对村中际经济活动的田野工作,揭示了际经济活动与际关系之间的关联,相对以往的经济民族学、经济人类学研究而言,期望能有一定的拓展及推进。在这个多族群共生共存的村落共同体中,水、苗两村民互动互为的经济活动过程体现水、苗两互信互惠的关系,体现际双向互动过程中际关系的解构与建构,呈现良性的际互动的文化生态,印证了际基于情感、信任与互惠而型构的情谊道德经济。际的经济活动反映际基于互信及双向情谊互渗且合谋的交往交流过程,体现际的交融,进而体认到基于际互信机制与际间经济互助机理的建构,形塑际情谊道德社会。

  • 标签: 经济交往 边界 认同 互动 交融 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