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正>拙作《李白先世之谜》一文(见《唐代文学论丛》总第八辑),曾阐明李白属于西汉李广、李陵,北周李贤,杨隋李穆一系。现以拙作的辩析论断进而探讨敦煌莫高窟的李白近宗,正可得到互为印证、相得益彰之效。本文所据的史书资料,最主要的有下面这一条:《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陇西李氏、定著四房”。其一曰“武阳”,二曰“姑藏”,均李暠之后弧暗ぱ簟?李伦五世孙文度之后,四曰“敦煌”,李陵之后;北魏时改姓丙;唐高祖时复姓李氏。(据胥树人先生:《李白和他的诗歌》第15页之转述)

  • 标签: 敦煌莫高窟 李氏 宰相世系 新唐书 陇西 墓志铭
  • 简介:1918年8月,正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同,将其所有书籍、字画和衣物,分赠给朋友和学生,所藏金石封存于西湖西泠印社石壁上,并与其最亲近的弟子丰子恺、刘质平合影留念。19日,到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法名“弘一”,号“演音”。这一天(农历七月十三)是大势至菩萨的生日。一代风流归逸谈,在当时和现在都使人深感惋惜和不解,人们在研究和探索弘一大师生平时,做出种种猜测和分析,但终未能解开这位旷世奇才出家的谜团,神秘的光环笼罩着他。

  • 标签: 李叔同 夏丐尊 茶花女 音乐 刘质平 断食
  • 简介:一、《酒后》成名凌华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兼画家。原名凌瑞棠,华、素华、素心是其笔名。1900年3月25日生于北京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其父凌福彭系广东番禺(今广州)人,与康有为是同榜进士,点过翰林,当过京官,喜欢书画,清末民初许多俊彦之士都曾是他家座上宾。凌华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从小受到诗书画的

  • 标签: 凌叔华 珞珈山 著名女作家 康有为 新文学大系 《现代评论》
  • 简介:人们常说父亲是儿女心中的一座山,而我的三王鹤寿更是我心中巍巍长青的大山。三年少有志,十几岁就离家跟党闹革命,为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一辈子。他一生坎坷,6次蹲进国民党的监狱,加上“文化大革命”中又含冤蹲狱多年,小半辈子在监狱中度过,但这一切磨难丝毫没能动摇他的革命斗志。他坦坦荡荡,正义凛然,敢于为正义挺身而出;他铁骨柔情,对朋友重情重义,

  • 标签: “文化大革命” 建设事业 国民党 监狱 正义 柔情
  • 简介:林先生的文章《由“文化形成的滞后性”所引起的新思考》,在王立新的“文化滞后性”基础上,论述了他对“国”与“国文化”的“新思考”。所谓“国”,指的是进入同一国的不同族群经过融合形成的“非此非彼的族群”;所谓“国文化”,指的是“一种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混合文化”。文章认为王立新所讨论的“文化滞后”中的“文化”,是“考古学文化”,不是“王朝文化”;同时否定“夏商时代的国家组织仍有浓厚的血缘特点”。本文从商周历史及早期国家的特点诸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

  • 标签: 国族 非此非彼的族群 国族文化
  • 简介:关于蜀的“蜀”的解释,《说文》谓:“蜀,葵中虫也,从虫,两目像蜀头,中像其身蜗蜗。”《尔雅·释文》引作“桑中虫也,是葵应为桑之讹。”以上引文是说“蜀”是桑林中生活的蚕。后世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蜀”是古代养蚕的民族。当然,还有其他的解释。

  • 标签: 族名 释文 学者 民族 古代 生活
  • 简介:在建党85周年纪念日前夕,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了《中共一大代表生平图片史料展》。展品中一件微微泛黄的毛衣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驻足在毛衣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何衡和林伯渠两位战友握手道别的情景。这件样式极为普通的毛衣,凝结着两位革命老人深厚的战斗情谊,见证了他们艰苦的革命生涯。原来,当时中央革命根据地有四位革命老人,他们是何衡、徐特立、林伯渠和董必武。"四老"经常聚在一起畅谈。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何衡留在苏区,徐特立、林伯渠和董必武三老则随红军主力长征。何衡与林伯渠是同乡又是多年的战友,曾共同在苏联学习,回国后又同在根据地工

  • 标签: 何叔衡 毛衣 徐特立 苏区 革命博物馆 沙坝
  • 简介:“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这段激情满怀的《金缕曲·留别祖国》,正是津门才子李同别离祖国,东渡日本探索人

  • 标签: 李叔同 春柳社 中国留学生 黑奴吁天录 日本 话剧史
  • 简介:是古代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即有是否用三奚、三十奚祭祀父乙和大乙的卜辞。《周礼》中有对奚的记载:"女祧,每庙二人,奚四人。"(《春官·守祧》)"女府二人,女史二人,奚十有六人。"

  • 标签: 甲骨文 游牧民族 友好往来 卜辞 记载 祭祀
  • 简介:伯夷、齐是商末孤竹国的二公子,因互相退让王位而远走,不食周食,最后饿毙首阳山。他们退让国位,体现的是忠于君臣世袭之天伦,忠于天下君臣之大道、忠于父子之人伦。故获“贤人”之美誉,是中华民族之“德源”。现今天下首阳山有五六处之多,且说法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伯夷齐经孟津县,最后栖息洛阳首阳山;也有人经过考证最终认定此首阳山应在永济县境内。而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户部主事杨恩就此事撰文进行论证,考证首阳山就在甘肃渭源境内,文章被人雕刻成碑,立在渭源县莲峰乡莲峰山五台下。

  • 标签: 首阳山 伯夷 中华民族 孤竹国 孟津县 渭源县
  • 简介:同是中国近代罕见的文艺通才,其在音乐、戏剧、绘画、书法、金石、诗词诸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一直为当时和后世所称道。他在39岁时出家为僧,摒弃俗世诸艺,精研律学,一变而为享誉近世的律宗高僧,这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弘一大师。所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正是李同一生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在俗世还是出家后,李同皆以处世严谨而著称,故时人或以为他是个寡情之人,甚至闹出不少的笑话。其实李同不仅重情,而且重义,是那种典型的古道热肠之人。其与刘质平之间的师生情,足以说明这一点。1912年秋,李同应经子渊之邀,到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图画、音乐两科教席。图画和音乐在当时学校本是不受重视的课程,但由于李同的才

  • 标签: 李叔同 刘质平 弘一法师 弘一大师 师生情谊 中国近代
  • 简介:你们是登载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史料的唯一专刊,对现代音乐史中的音乐文学“小疑问”,也必会感兴趣吧?那是90年代中期,我与爷爷观赏电影《城南旧事》时,当主题曲《送别》唱起李同先生填词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 标签: 《送别》 李叔同 音乐文学 音乐史 中国音乐 现代文化
  • 简介:《中国文物报》2003年9月19日发表了刘社刚先生《兽盨铭文及相关问题》一文。后程燕博士著《兽盨新释》(《古文字研究》第25辑,中华书局2004年10月)一文以作补释。二文对个别文字的分析仍有问题。今撰小文,以作补充。铭文'用(?)(稻)(?)需(糯)(?)(梁)',乃金文习语。其中,(?)(下以A代替),二文均隶定为(?),释为燋。伯公父(?)有(?)、(?)(以A1代替)字(见《金文编》第508页),《金文编》将之分析为'从米隹',径释为《说文》所收之'燋'字,可从。伯公父辞例作'用盛A1

  • 标签: 兽叔 叔盨 盨铭文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历史教育有悠久的传统和重大的意义。《国语·楚语上》所记春秋中期楚国大夫申时论傅太子之道,是目前所见历史文献中较早和较明确的关于历史教育的论述。申时所提出的九种历史文献及其教育作用,包含广泛的内容和社会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三国吴人韦昭《国语解》和相关补注文本,以及先秦文献进行考察,确认申时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教育论者之一,并对其深刻的历史教育理念做出探析。

  • 标签: 《国语》 春秋 申叔时 历史教育
  • 简介:聚居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倒淌河乡蒙古村的蒙古,在这一藏族聚居区域内的蒙古村落呈现出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本文试从民族学、历史学角度对该村蒙古源进行了考释。

  • 标签: 倒淌河蒙古村 蒙古族 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