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7 个结果
  • 简介:学界对于《天地八神咒》的关注大多集中于数量众多的敦煌本和回鹘本上,而对于该在西夏境内的传播却讨论不多。英藏黑水城文献有不少汉文佛经残片,其中有几件该的残片有诸多相似之处,可以拼接。此外,通过比较西夏本八与敦煌本、中原本的内容,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西夏境内八的来源,这对进一步研究西夏的佛教或许有所帮助。

  • 标签: 英藏黑水城文献 八阳经 西夏 拼接
  • 简介:作为民族化的哲学范畴,“阴阳”是“贯穿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在此范畴统辖下,划归“”之系列的有天、父、雄、刚、上、动、大,划归“阴”之系列的有地、母、雌、柔、下、静、小。词序排列上。“阴阳”是先阴后,“乾坤”是先乾后坤;若对应使用,要么是以“阴阳”对“坤乾”,要么是以“乾坤”对“阴”,依此类推,方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譬如,《周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柔刚)《庄子·天道》:“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同波。”(静动——阴阳)王弼《周易注·屯》:“阴求与,弱求于强,民思其主之时也。”(阴阳——弱强)诸如此类,都可谓是符合常规的“对位使用”。然而,与此相异的“错位使用”,在古籍里也常见。例如“天地有官,阴阳有藏”(《庄子·在宥》)、“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管子·四时》)、“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苟子·礼治》)、“推天地之精,运阴阳之类,以别顺逆之理”(《春秋繁露·尊阴卑》),等等,其中跟“阴阳”对举的都不是“地天”而是“天地”,这种现象值得学人注意。

  • 标签: 汉语表达习惯 哲学范畴 中国 文化传统 “阴” “阳”
  • 简介:1980年10月至1981年7月,吐鲁番地区文物管理所(现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崖前土沙堆积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了丰富的汉文和回鹘文等文献。此文将首次对其中一件回鹘文刘本《佛说天地八神咒》(编号81TB10:09)残页进行原文换写、原文拉丁字母转写、汉译文(附汉文原文)和注释,并根据以往的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柏孜克里克 回鹘文 刻本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
  • 简介:<正>渤海舰队是由广东护法舰队演变而来。当1917年7月北洋军阀政府海军第一舰队在上海宣布独立并追随孙中山南下广东护法时,树德还只是这支舰队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舰舰长,由于得到孙中山的赏识,后来一跃而成为护法舰队的司令。但当护法斗争陷入危机时,树德竟然背叛了孙中山,率领舰队北归重新投入北洋军阀的怀抱。于是,中国海军在未改变总量的情况下,经过护法斗争、军阀纷争以及海军内部的派系之争,又裂变出一支新的海军舰队,即渤海舰队。

  • 标签: 孙中山 渤海 吴佩孚 树德 张宗昌 张作霖
  • 简介:前言自欧阳修《六一诗话》之后,两宋间产生了大量诗话著作。郭绍虞氏《宋诗话考》(1979年,北京,中华书局)的著录多达一百三十九种,但除了诗话的辑本和近乎诗歌选集者外,大多篇幅寥寥。而其中南宋葛立方(?-1164)的《韵语秋》二十卷,尽管也有与其他诗话重复的内容,但并不是只抄录已有诗话,而是发表撰者自己的意见;且在此类诗话中,堪称规模最大者。葛立方在《跋》中自述撰写这一大部头诗话的意图道:凡诗人句义当否,若论人物行事高下是非,辄私断臆处而归以之正;若背理伤道者,皆为

  • 标签: 韵语阳秋 葛立方 《六一诗话》 宋诗话考 诗歌选集 尊经阁
  • 简介:<正>沔县博物馆,近两年在沔城收购站选拣了三种不同版式的“宽永通宝”。“宽永”,是日本帝号(即公元1624—1644年)。宽永元年正当我国明代天启四年,距今360余年。当时日本所铸铜钱,与明代铜钱的形制,规格,重量,基本一致。文字与汉文完全相同,钱面铭文“宽永通宝”与“天启通宝”“通宝”二字极似。可见当时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铜钱 天启 铸铜 文字 公元 中国与日本
  • 简介:久雨初晴.艳阳天气,从福州市区乘汽车越过闽江大桥.到达南台岛南端的乌龙江边,有一个山明水秀的乡村.这就是近代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的故乡岐村。在岐人口处东边的公路上,

  • 标签: 故乡 严复 启蒙思想家 民主主义
  • 简介:话说程风雨桥夕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个有山必、绿、有水必清、风景秀丽的地方。在云雾缭绕的山道溪谷间、青山碧水的田园中,可看到一座座雄伟壮丽的木构建筑物-独具风韵的侗乡风雨桥。从三江县城古宜出发,驱车北去20公里,来到林溪乡的林溪.只见溪...

  • 标签: 风雨桥 程阳桥 侗族 建筑艺术 民族文物 三江县
  • 简介:阿蒙历险记》出土于埃及埃尔·凯本赫地区,以新埃及语文体写于两张纸草之上。文献写成于古埃及二十王朝末期,主要讲述了底比斯高级祭司阿蒙被派往毕布罗斯购买制造太阳船的雪松木材的历险经历。阿蒙一路历经艰难,先是货款在德尔城被偷,购买木材时又被毕布罗斯王公拒绝,最后还被腓尼基城市通缉,被迫逃亡塞浦路斯。尽管如此,他每次都凭着机智过人和能言善辩化险为夷。本故事发生于古埃及国力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这就让本文成为了研究新王国末期和第三中间期早期古埃及内政、外交、海外贸易的重要材料。《阿蒙历险记》根据伽丁纳尔的象形文字临摹本译出,同时依照文献内容并结合相关历史史实,作了适当的注释和分析。

  • 标签: 古代埃及 《温阿蒙历险记》 海上贸易 新王国末期 腓尼基塞浦路斯
  • 简介:《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则鲁,泰山之阴则齐”。以海、济、淮、河为四界,以泰山为中心的这块大地,的确给我们蕴藏着引以自豪的泰山文化。以泰安大汶口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以龙山镇为代表的龙山文化。这是代表泰山阴阳东方先民的文化遗址。从泰安大汶口文化来看,当时泰山地区应是我国货币文化的策源地。夏代的货币文化是有所发展的,出现了自然物货币,那便是以贝为币。

  • 标签: 自然物货币 大汶口文化 文化遗址 东夷文化 曲阜鲁故城 尖首刀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后期,是中国文坛的多事之秋。写这段历史,秦兆恐怕是很难绕过的人物。秦兆不是国统区过来的文化人,而是从延安过来的党员作家,可谓根正苗红。当时他已是很有成就的作家,主持国内最有影响的文学刊物《人民文学》。

  • 标签: 秦兆阳 《人民文学》 50年代 20世纪 中国文坛 文学刊物
  • 简介:东魏嵩寺造像碑上雕刻的八十八佛和六方佛造像题材在石窟造像中不多见,是当时石窟造像题材的充实和丰富。尤其是造像铭中记载的有关嵩寺的创建和发展,可补史书之阙,为研究嵩山寺院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嵩阳寺 生禅师 八十八佛 六方佛 神王 沙门统
  • 简介:<正>1652年2月发表的《自由法》是英国掘地派领袖、著名思想家杰腊德·斯坦莱最成熟的著作。这部著作是代表少地的农民和雇工利益的斯坦莱面对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独吞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广大劳动人民却每况愈下的严酷现实,经过长期、周密地观察和思考而拟定的一个包罗万象的社会改革方案。这部著作的写作和发表标志着斯坦莱由一个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千年王国”的狂热追求者变成了一位社会改革家,在这个社会改革方案中,斯坦莱不仅象他的前辈托玛斯·莫尔和托玛斯·康帕内拉一样,在强烈

  • 标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劳动人民 康帕内拉 社会改革 地运动 理想社会
  • 简介:2000年4月3日至5日,纪念卜子夏逝世2400周年大会在卜子夏故里河南省温县召开。来自全国9个省的103名卜子夏后裔和温县人员参加了会议。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政治家,孔子著名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贤和十哲之一。他协助孔子编定《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又为《诗》、《书》、《礼》、《易》、《乐》五注疏,与冉雍等主编《论语》,被魏文侯聘为师,到西河授教,培育出法家鼻祖李悝,大军事家吴起,史学家公羊高、谷梁赤等,使魏在七雄中率先强盛起来,为中华文明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卜子夏的贡献受到历代朝廷的封敕,唐封魏侯和十哲,宋封河东公魏公,明封先贤某子

  • 标签: 子夏 纪念园 人类文明 书法艺术 《易》 河南省
  • 简介:前两年,杭州在西湖三台山重新修复了清末重臣陈夔龙墓,与国学大师俞曲园的墓地相邻。修复后的陈夔龙墓呈半圆形状,从前牌坊到后牌坊再到墓体,依山势逐渐升高,很有些气势,现在已经成为西湖的新景点之一。说句老实话,在这个问题上,我很佩服杭州市政府。因为对陈夔龙的评价向来不能算高,尤其是御史江春霖劾荣禄的奏章中,

  • 标签: 杭州市政府 国学大师 江春霖 修复 西湖 牌坊
  • 简介:夏之战,是指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后,湖北革命军同南下进剿的清廷北洋军在汉口、汉阳进行的一场战争。“”为汉阳,“夏”为夏口,乃汉口之旧称,因此史称“夏之战”或“夏保卫战”。而后一种称谓似乎更普遍些。本文之所以用前称.是因为“战争”一词为中性。对交战双方都是适用的;而“保卫战”一词则含褒义。用在湖北革命军一方自然合适,但战争是双方的,要想弄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必须对交战双方的目的、策略、变化等。都要进行爬梳和认知。

  • 标签: 诡异 重大历史事件 武昌首义 革命军 保卫战 北洋军
  • 简介:翰笙(1902-1993),原名欧阳本义,1924年秋入上海大学,更名欧阳继修;1933年取笔名翰笙,四川宜宾高县罗场人。1917年,15岁的翰笙走出家门到宜宾、成都、北京、上海求学,得吴玉章、王右木、陈毅等指导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洪流中,翰笙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教官,参与南昌起义,任师党代表、起义军

  • 标签: 国统区纪实 战斗国统区 阳翰笙战斗
  • 简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众多的乡村建设团体中,晏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可谓那一时期的佼佼者。平教会于1923年8月26日在北京成立,1926年在河北定县举办乡村建设实验,1935年在湖南办衡山实验县,后因抗战爆发,两地区实验相继终止。后转入四川新都(现成都市新都区)开展乡建实验,但持续时间较短。

  • 标签: 乡村建设 晏阳初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实践 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