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张建世,男,汉族,1953年9月生于四川省。1982年,获四川历史系考古专业学士学位;1985年,中山大学人类学硕士;1985—1992年,西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讲师、副教授;1992—1999年,西南民族学院博物馆副研究员、馆长;1999—2002年,西南民族学院博物馆研究员、馆长。2002年至今,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物馆馆长、博士生导师。关于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化博览中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张建世教授热·,32回答了记者的有关问题。

  • 标签: 西南民族学院 民族文物 西南民族大学 珍藏 少数民族文化 民族研究所
  • 简介:一、民族文物学的形成民族文物学(1)这个概念,是在我国民族文物工作普遍兴起,尤其是民族文物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产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告别过去、开拓未来的转折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我国的民族工作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民族文物民族博物馆事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进步.

  • 标签: 民族文物学 民族文物 民族博物馆 中国
  • 简介:关于文物一词,在英语中有两个概念,一是HISTORICALRELIC,直译为历史的遗物;另一是CULTURALRELIC,直译为文化的遗物.而在现代汉语中,文物一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包含了英语中的两个概念,凡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文化遗留物均囊括在其中.

  • 标签: 博物馆工作 文物保护 民族文物 历史文物 革命文物 关系
  • 简介:中国西北地区在地理范围内应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地域,处于“黄河流域稻作文化区和东北、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畜牧渔猎文化区”之中。这里地势起伏、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既有平原绿洲又有戈壁沙漠。既有牧区草地又有雪域高原。

  • 标签: 中国西北地区 民族文物 内蒙古高原 保护 历史文化底蕴 新疆地区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对民族民俗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促使其教育价值得以深入的挖掘。民族民俗文物民族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其具有历史价值、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社会教育是民族民俗文物的基本特征,为了提高社会教育水平,要重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展览的策划工作和执行情况。

  • 标签: 民族民俗文物 文物陈列展览 影响因素 有效措施
  • 简介:藏品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藏品研究是博物馆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物质保障。作为表现地方文化、突出地域文化个性的贵州酒文化专题博物馆,对与酒有关联的民族文物藏品的研究更显得重要。

  • 标签: 酒文化 文物研究 民族 贵州 博物馆学 藏品研究
  • 简介: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对外的窗口,是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博物馆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也反映着博物馆工作的形象、质量,影响着博物馆的效益。博物馆的工作成效如何,在社会中的地位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陈列展览。而陈列展览最佳效果的获得,除了丰富的陈列内容、新颖的艺术构思外,陈列展览的环境也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众是否到博物馆。特别是民族民俗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环境更是如此。因为民族民俗文物本身不但具有生活性极强的特点,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变化,

  • 标签: 陈列展览 民族民俗 环境 文物 博物馆工作 民俗博物馆
  • 简介: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文物保管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博物馆对民族文物整理中的困境,探讨博物馆对民族文物收藏保护的有效路径。当前,要有效解决环境影响、行业标准不全、典藏路径不畅等问题,就要以改善保护环境为重点,破解行业标准制约瓶颈,提高专业队伍素质,打造文物典藏文化,提升民族类博物馆文物藏品保管工作水平。

  • 标签: 博物馆 民族文物整理 分编 典藏 保护路径
  • 简介:著名人类学家江应樑,不只是热心中国南方民族的人类学家,而且用他手中的照像机记录了许多民俗文化事项,在田野考察中用影视人类学视角,为人们再现他民族文化研究成果,然后用举办专题展的形式普及人类了知识,弘扬祖国的优秀民族文化。本文集中介绍和研究了江应樑20世纪40~80年代的民族文物展,以期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位颇具影响,学者风范。

  • 标签: 江应樑 民族文物 展览.
  • 简介: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地域.自古以来多民族分布的格局蕴育了丰富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遍布了人类的足迹.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地域文明,分布于甘宁青地区的彩陶文化和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及新疆地区的鄂尔多斯文化,足以证明这里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标签: 多元民族文化 西北地区 文物征集 历史文化底蕴 新疆地区 新石器时代
  • 简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许多珍贵的文物,它们充分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江西是一个文物资源丰富的省份.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00余处,其中国家级51处,省级215处,市、县级2100余处;馆藏文物30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有1205套(2708件)。

  • 标签: 文物保护单位 民族文化 江西 保护条例 中国历史文化 文明古国
  • 简介:民族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研究某一特定区域的民族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和非物质形态文化事务的机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民族博物馆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现已有近百座。由于特定的“民族”属性或所处民族地区的实际,民族博物馆所收藏文物绝大部分都是民族文物,涉及民族发展进步过程的方方面面,种类繁多。因此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实质上即是民族文物的保护。

  • 标签: 民族博物馆 民族文物 文物保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管理 社会制度
  • 简介:民族文物资源,不仅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鉴于历史、经济和人才等方面的原因,贵州在民族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方面虽有成功的经验,亦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尤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民族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偏重对文物资源的旅游开发,忽略对文物资源的投入和保护,客观上使民族文物资源面临破坏不断,消失加速。如何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民族文物资源,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标签: 贵州 民族文物资源 有效保护利用 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资源
  • 简介: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对祖国的社会发展,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推进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社会和民族发展进程中,各民族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财富。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民族文物工作 中国 民族学 历史发展 工作方法
  • 简介:6月3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民族文物"展开幕。俄罗斯民族博物馆馆长格鲁斯曼,俄中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会长崔姗,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人文合作与新闻处处长拉宾,我馆馆长吕章申,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陈发奋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馆长、格鲁斯曼馆长先后讲话。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题写贺词,由拉宾处长宣读大使贺词。我馆副馆长陈履生主持仪式。

  • 标签: 俄罗斯民族 拉宾 新闻处 民族博物馆 局副 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