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正一辽代的白釉器*,包括低温铅釉陶器和高温石灰釉瓷器两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窑①、巴林左旗南山窑②,均以白釉陶器为主要产品。这些白釉陶器的胎,使用了含钙量高达26%以上的石灰质粘土,由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普遍呈现砖红色,胎釉间施加的一层白色化妆土使透明釉呈现为白色③。两处窑址还见有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白釉绿彩。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北部及辽宁省西部的辽代墓葬发现的白釉刻花填绿彩

  • 标签: 辽代 内蒙古 定窑白瓷 化妆土 阿鲁科尔沁旗 白釉
  • 简介:春天是彩色世界,菜肴也五光十色。红冬去春来。当人们从沉重的装束中解脱出来。要与隆冬寒风作别时,不觉食欲大开,就有大块吃肉的冲动。此时,吃什么样的肉最合适?酱汁肉!酱汁肉最诱人的是那通红的色泽,中国有个成语,叫“秀色可餐”。江南人家家会烧酱汁肉。

  • 标签: 《红绿白:春天的回应》 散文 文学 叶正亭
  • 简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围绕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论争,形成了两大阵营。那一场场硝烟弥漫的论争,充满了激情、狡黠、机巧、趣味与智慧,点亮了新文化运动启蒙的天空。绝妙的“双簧"

  • 标签: 五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文言文 白话文
  • 简介:城,是蜚声中外的"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从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达莱库布镇,南行28公里就能到达。戈壁、大漠、蓝天、流云,城就在这幅壮阔的背景下,满目沧桑,静静伫立。

  • 标签: 黑城 额济纳旗 丝绸之路 马可·波罗 亦集乃路 抛锚
  • 简介:瓷是华夏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枢纽,其生命力之强、古人对其创新之执著,是其他颜色釉瓷品种难以相比的。从南北朝到明、清,老树新花的瓷以及瓷的审美文化交织着千丝万缕的华夏民族情感和审美依托,瓷甚至走上神坛成为关系国运兴衰、社稷存亡的国之重器,它的美早已超越了文化,超越了民族恩仇,在历史上,它一次又一次地将中华各族人民的心和目光热烈地碰撞在一起。

  • 标签: 白瓷 生命力 宗教祭祀 民族信仰
  • 简介:寿彝以史学而著称,同时在民国时期对朱熹也有颇深的研究,其中对于朱熹生平事迹的研究,包括了对朱熹师承的研究以及对朱熹从政事迹和讲学事迹的研究,都具有相当的学术功力。他不仅通过佛书之外的史料对朱熹从学于道谦作了论证,在朱熹生平事迹研究的史料上是一种突破,而且他提出研究朱熹首先要研究朱熹生平事迹,而研究朱熹生平事迹“须注意这些事实下面所隐伏的精神”,在朱熹研究的方法上也是一种创新。尤其是,这些突破和创新对于今天学科分类下的朱熹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白寿彝朱熹研究 《朱熹底师承》 《从政及讲学中的朱熹》
  • 简介:雕版印刷术为我国的一大发明,意义极为深远。诚如科技史专家和文献学家胡道静所说:“印刷之术,创源吾国,自雕板兴,板印之业大盛,而教育文化学术遂造新纪元,突入新境界,此真人类万千发明中至高之一招也。”(顾志兴《浙江印刷出版史·代序》)现知唐代的印刷物多为佛像、经咒、历书等,

  • 标签: 文化商品 浙江 雕版印刷术 诗集 元白 文献学家
  • 简介:吉州窑是宋元时代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和最富创造力的窑场,其工艺之独特、技法之多变、题材之丰富、格调之清新质朴,堪称空前绝后。釉瓷器作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其生产历史悠久,产地遍布南北,装饰多样,工艺精湛,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科技与艺术成就,在中国陶瓷史和社会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

  • 标签: 吉州窑 瓷器 黑釉 实践 策划 成功
  • 简介:门柳”一词,本指金陵下门之柳,为秦淮名妓之代称。在文学艺术领域,前人写过一出《门柳》戏曲,乃是搬演顾眉生的事迹;今人写过一部《门柳》小说,则是讲述柳如是等的故事。柳、顾二人皆名列明末清初“秦淮八艳”,她俩及其姐妹们的名字连同其极富传奇性的人生故事,数百年来飘荡在桨声灯影的秦淮河上,替六朝古都染上了浓浓的粉色,也留下说不完道不尽的龙门阵。

  • 标签: 女性文化 古代中国 《白门柳》 札记 风骨 人生故事
  • 简介:印尼安溪同乡会总主席德明,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他致力增进中国和印尼的友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情系桑梓,多次回乡探亲,捐资兴学育才,增进乡亲情谊,受到家乡亲人的赞誉。德明祖籍安溪县龙门镇观山村,祖父和父亲早年侨居印尼。1933年他生于家乡,5岁随母往印尼罗果占碑与父亲团聚,

  • 标签: 印尼 同乡会 安溪县 社会文化 中国银行 捐资兴学
  • 简介:文章从新史观、新方法、新资料、新发现四个方面对根敦群培和恰·次旦平措两位著名学者的吐蕃史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历程和治学方法,肯定了两位学者在吐蕃史研究,乃至藏学研究领域中做出的巨大学术贡献。

  • 标签: 根敦群培 恰白·次旦平措 吐蕃史 对比研究
  • 简介:肖文评的新著《堠乡的故事:地域史脉络下的乡村社会建构》一书①,对位于清远河流域的粤东潮州府大埔县堠村进行了长达400年时间跨度的研究,内容几乎涉及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赋役制度、宗族、士绅、市场、民间信仰以及文化网络等,从而将堠村从历史上的一个未开化的“盗乡”到清人笔下的“仁乡”的转变过程以及“国家、地方精英与乡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互动关系”作了细致的梳理,是迄今为止村落史研究中时间跨度最长、探讨最为细致深人的成果之一。

  • 标签: 乡村社会 社会建构 人类学方法 成功范例 脉络 地域
  • 简介:明末清初的粤东北地区,先是发生地区性的动乱,后为全国性的王朝更替之乱,社会动荡不安。崇祯元年(1628),镇平县发生苏峻等“五总之变”,引起粤东地方社会动荡,一直延至明末。明亡后,粤东土豪竞起,先后有江龙、刘良机、吴六奇等占据程乡、大埔。至顺治八年,始归人清朝版图。但至顺治十年,又经历郝尚久反清复明之变。而在沿海,郑成功的南明势力与清兵在潮州地区进行了长达9年的拉锯战,直至康熙元年(1662)据守南澳的郑军将领陈豹向清朝投降。康熙十二年又卷入“三藩之乱”,潮州再次成为主战场之一。直至康熙十六年,刘进忠投降清朝。康熙十九年清兵攻克达濠寨,丘辉逃往台湾。从此,清王朝对潮州的统治终于得以稳固下来。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统一台湾,同年开海禁。至此,粤东地方近60年的地方动乱局面,终于结束,地方社会秩序渐趋稳定。

  • 标签: 东北地区 乡村社会 动乱 明清之际 大埔县 潮州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