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对海产品的污染以及食用放射性污染海产品的危害;综述了我国海产品中γ能谱分析法,低本底α、β测量法,厚样法,直接铺样法等放射性的检测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放射性检测方法存在前处理过程繁琐、准确度不够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快速、准确的放射性检测方法;最后提出我国开展海产品放射性监测以及制定放射性活度标准的必要性。

  • 标签: 海产品 总α放射性 总Β放射性 放射性污染 检测方法
  • 简介:为研究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对水库水质中磷、氮的影响,以铁岭市入柴河水库的柴河流域集雨面积内的降雨径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雨季汛期的三个时期(雨前、雨时及雨后)对柴河流域下游入库前的柴河堡断面采集水样进行分析,以期为铁岭市柴河水库的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降雨径流 柴河水库 总磷 总氮 面源污染
  • 简介:针对油田酸化过程中返排出的残酸处理困难,造成较大污染、浪费等问题,分析了残作为调剖剂的价值,研究了利用“残”进行调剖的工艺技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投入产出比为1:2.8,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残”的再利用和环境保护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 标签: 废酸液 水处理 酸化 调剖剂 回收利用 环境保护
  • 简介:摘要: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当磷含量过高时会引起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的生长,当土壤中的磷通过雨水冲刷或其他形式进入水体时,会导致水草过量繁殖,鱼虾死亡,恶化水体水质,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影响了整个无锡地区的居民用水,给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对污水处理厂来说,磷的去除对自然生态有着重大的意义。

  • 标签: 总磷 除磷剂 铝盐 铁盐 石灰。
  • 简介: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改性HA对U(Ⅵ)吸附影响。考查pH值、时间、U(Ⅵ)的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改性腐殖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大,改性腐殖吸附U(Ⅵ)的最佳pH值为6,最大去除率为99.37%,吸附在60min内基本达到平衡。UO22+在改性腐殖上的吸附是放热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相关系数达0.99以上,表明IHA对铀的吸附是以表面为主要吸附位,并不是均匀的单层吸附。图8,参9.

  • 标签: 六价铀 吸附 腐殖酸
  • 简介:以TiO2(DegussaP25)和Na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钛纳米管。以亚甲基蓝溶液(MethyleneBlue,简称M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水热反应条件对所制钛纳米管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钛纳米管加入量、溶液DH值和MB初始浓度等光催化反应条件对钛纳米管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热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48h制得的钛纳米管对MB的光催化效率最高;钛纳米管的加入量、溶液DH值和MB初始浓度等光催化反应条件对钛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钛酸纳米管 水热法 光催化
  • 简介:氮测定过程中,空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分析试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空白值经常存在偏高的情况,加大了系统误差.如何降低分析空白实验值,保证分析样品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成为测定过程的关键之一.本文从试剂影响、器皿影响、操作过程影响及环境影响等方面全面分析,并以实验数据予以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空白值的手段和措施,以指导实验室操作实践.

  • 标签: 环境工程 总氮 过硫酸钾 空白实验 水质分析
  • 简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铝和铅的复合污染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和铅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长势产生明显影响;铝和铅均使大豆须根减少,须根变得粗而短,颜色变深.铝与铅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复杂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在不同的水平组合及不同植物器官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影响株高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铅〉×铅,影响根长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铅一×铅.随着酸化程度的提高,交换性铝的含量显著提高,吸附态羟基铝整体呈下降趋势.当酸化程度相同时,交换态铝随外源铅的增多而减小,吸附态羟基铝呈上升之势.外源铅进入土壤后,主要以活性较高的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铝和铅的交互作用可能与铅的加入影响土壤铝的形态有关.图8,表3,参15.

  • 标签: 红壤 铝毒 铅污染 大豆 交互作用
  • 简介:很多建筑施工行业的生产安全事故背后,都存在过程监督不到位、验收把关不严等问题。例如,2016年11月25日,国务院安委办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紧急视频会议指出,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特别重大坍塌事故,从初步掌握的情况看,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压缩工期、突击生产、施工组织不到位、管理混乱等有关。

  • 标签: 建筑施工行业 安全管理 承包单位 生产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工作 视频会议
  • 简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常用的检测丁基黄原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原子吸收法等,对比和分析这些检测方法都有抗干扰性差、时间长等缺点,并介绍了-些新的检测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吹扫捕集-气质联用等,这些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时间短、检出限低等优点.通过与常用检测方法相比,对丁基黄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检测 丁基黄原酸 研究现状 水质
  • 简介:为了了解三种常见植物对养殖废水中磷(TP)的去除能力,通过模拟实验系统地研究了芦苇、凤眼莲、蕹菜对养殖废水中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种供试植物对养殖废水中TP的去除效果大小为:芦苇-凤眼莲植物组合〉芦苇-蕹菜植物组合〉凤眼莲〉蕹菜〉芦苇.在处理15d后,供试的三种植物对养殖废水中磷的去除率在58%-91.25%之间,而对照组为37%-62.5%,供试植物对养殖废水中磷有较强的去除效果.图5,表3,参9.

  • 标签: 总磷 植物 养殖废水 去除效果
  • 简介:针对黄河宁夏段水体中细小泥沙影响磷测定结果的真实性,采用不同取样条件及消解后不同处理方式等9种前处理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离心前处理的样品能有效消除细小泥沙对磷的影响,可反映出磷真实值.针对含有细小泥沙样品,标准GB11893-89水样前处理步骤不能消除细小泥沙对磷的影响,建议对其前处理部分进行细化.

  • 标签: 前处理 细小泥沙 总磷
  • 简介:针对废水水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氨氮含量高于氮含量的情况,对氨氮测定过程和氮测定过程中的金属离子干扰、标准曲线绘制、消解时间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氨氮含量高于氮含量是由于氮消解时间不够,导致过硫酸钾的转化不完全造成的。实验结果表明,将氮消解时间设定为40min可以解决此问题。为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在实验中还应注意实验环境、计量器具及高压灭菌锅的密封性等问题。

  • 标签: 氨氮 总氮 金属离子干扰 标准曲线 消解时间
  • 简介:针对现行的水质氰化物测定方法需要用剧毒物质氰化钾绘制标准曲线而存在的管理严格、人员安全防护风险大、对渣液处理要求高等不利因素,建立了采用络合氰化物标样取代剧毒氰化钾绘制工作曲线的新途径,该方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满足质控要求,加标回收率90%~110%,测定结果与哈希试剂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该方法已在实际监测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和成功应用。

  • 标签: 总氰化物 标准曲线 工作曲线 氰化钾 氰化物标样
  • 简介:安全培训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性措施之一,也是重点工作之一。由于核电工程建设周期长,现场工作人员多,参建单位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大,因此,对核电工程承包单位工程项目部来说,想做好安全培训,难度很大。

  • 标签: 安全培训 承包单位 核电工程 企业安全管理 工程项目部 建设周期
  • 简介:以石家庄某制药企业生产的7-氨基头孢烷(简称7-ACA)粉体为研究对象,利用20L球型爆炸系统研究氮气抑制粉尘爆炸的规律。通过设计的混气系统向爆炸容器内充入氮气以降低容器内的氧气体积分数,创造不同氮气体积分数环境来进行一系列粉尘爆炸试验。结果表明,在化学点火能量为10kJ、7-ACA粉尘质量浓度为775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在该粉尘质量浓度条件下,随氮气充入量增加,其最大爆炸压力逐渐降低;当氧气体积分数达10.93%时,测试系统显示7-ACA粉尘不发生爆炸;继续充入氮气,也没有发生爆炸现象,表明抑爆效果明显。

  • 标签: 安全工程 氮气惰化 7-氨基头孢烷酸 最大爆炸压力 极限氧浓度
  • 简介:依据线性最小二乘法的数学特性,提出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中铜的不确定度的简化评定方法,通过识别和分析不确定度源,对不确定度进行量化,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此方法适用于地下水、地表水和废水中的铜含量直接法测定中不确定度的快速评定。

  • 标签: 火焰原子吸收法 总铜 不确定度 评定
  • 简介:用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测定磷时,实验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克拉玛依市环境科研中心监测站对延长SnCl2,KH2PO4试剂的使用保存期,提高显色的稳定度,降低空白值的方法做了大量试验,试验表明,SnCl2-40%丙三醇溶液,KH2PO4使用液均有很好的稳定性,使用期达到2个月,钼酸铵溶液中,加入酒石锑钾钼蓝显色有良好的稳定性,用本方法和标准方法测定水样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其准确度与精密度均能达到要求。

  • 标签: 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 总磷 测定 精度 环境监测
  • 简介:为了探讨和分析高耐铝植物的生态恢复作用,采用不同浓度水杨(SA)和AlCl3溶液共同对生长一致的八仙花组培苗进行胁迫处理,研究SA对其铝毒害的缓解效应。通过形态观察和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指标分析,结果表明SA不能消除铝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高浓度会产生毒害效果,但低浓度SA能够有效降低质膜过氧化损伤,增加植株中SOD和POD活性,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MDA的积累,从而缓解铝胁迫的毒害。

  • 标签: 八仙花 组培苗 铝胁迫 水杨酸 缓解效应
  • 简介:以不溶性腐殖(InsolubilizedHumicAcid,IHA)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U(VI)。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pH值、时间、U(VI)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分析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吸附规律,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35℃下1.4g/L的IHA在pH值为5时对10mg/LU(VI)的去除率可达99.37%;IHA对U(VI)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的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决定系数达0.99以上;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决定系数为1;IHA吸附U(VI)后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与U(VI)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综合看来,IHA吸附U(VI)的机理表现为离子交换。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U(VI) 不溶性腐殖酸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