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膀胱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与希望水平现状,并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膀胱癌手术患者104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和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以“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维度得分最高,为(12.11±3.04)分;生存质量以社会关系评分最高,为(13.24±1.14)分;年龄、收入水平、肿瘤分期、治疗方法及泌尿系感染是导致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水平越高,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及精神/宗教信仰等维度得分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术后希望水平较低,随着希望水平的降低,生存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应在膀胱癌患者术后进行心理干预,提高其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生存质量 希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希望水平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我院2015年2月到2018年6月期间实施化疗的白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希望水平各项评分,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各项评分和不良情绪评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试验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促使其希望水平和不良情绪改善,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心理护理 白血病 化疗患者 希望水平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省力干预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疾病康复时期实施内省力干预护理。两组在干预护理前后均应用希望量表(HHI)进行希望水平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HI量表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省力干预护理可有效提升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希望水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首发 内省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支持性心理干预对初诊慢性乙肝患者希望水平、应对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促进慢性乙肝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4月期间收治治疗的初诊慢性乙肝患者 ,取 80例。结合干预方法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比 2组初诊慢性乙肝患者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慢性乙肝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应对方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给予初诊慢性乙肝患者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稳定患者情绪,护理价值突出。

  • 标签: 支持性心理干预 慢性乙肝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胃癌患者出院后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76例胃癌患者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38例。对照组出院后不进行干预,干预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希望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胃癌患者出院后的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胃癌 出院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大肠癌术后进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实施希望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大肠癌手术,并进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常规性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希望疗法),每组各30例,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术后行永久性造口的患者中实施希望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全面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希望疗法 大肠癌 永久性肠造口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给予大肠癌术后进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实施希望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12月 -2018年 10月,在我院进行大肠癌手术,并进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 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常规性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希望疗法),每组各 30例,观察其应用效果。 结果: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大肠癌术后行永久性造口的患者中实施希望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达到 全面提高治疗效果和 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希望疗法 大肠癌 永久性肠造口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大肠癌术后进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实施希望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大肠癌手术,并进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常规性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希望疗法),每组各30例,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肠癌术后行永久性造口的患者中实施希望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达到全面提高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希望疗法 大肠癌 永久性肠造口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心理干预对于胃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间 100 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选择引用 Piper 疲乏量表、 Herth 希望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评,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批发量表、希望量表及满意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 92 %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2 %( P < 0.05 )。结论:对胃癌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的希望感,对治疗起到积极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积极心理学视角 心理干预 癌因性疲乏 希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