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杨珂 陈晓红 周晶 王滢珲 朴颖实 李眉 程昀 接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核医学科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超声诊断科 100730
  • 简介:摘要1例52岁男性患者因双眼干涩5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既往因感冒药物过敏诊断为Steven-Johnson综合征。眼部检查双眼泪液分泌试验结果为0 mm,泪膜破裂时间为0 s,角膜荧光素染色可见角膜上皮糜烂,部分融合。临床诊断为双眼干眼(重度);Steven-Johnson综合征。常规人工泪液、抗炎滴眼液及泪小点栓塞治疗无明显效果后,行具有创新性的状眶下神经血管蒂唇腺移植术。术后随访1年,患者术眼干眼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手术效果满意。(中华眼科杂志,2021,57:946-948)

  • 标签: 干眼综合征 涎腺 移植
  • 简介: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耳鼻咽喉科学中逐渐出现三级学科——头颈外科,历经30年的发展,该学科获得了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然而,目前还存在制约头颈外科进步发展的瓶颈,包括如何合理运用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如何推广头颈部修复重建的可及性技术。尤其是后者,仍然是束缚着我国头颈外科学进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头颈局部皮瓣的“状”改良设计是基层或地方中心医院项可及性的实用修复技术,本文将就这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作深入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下蒂状皮瓣(旋转门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整形美容科用耳后皮下蒂旋转门皮瓣治疗耳甲腔皮肤缺损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个月至68岁,平均57岁;缺损大小1.0 cm×1.0 cm~2.5 cm×1.5 cm。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期愈合,耳郭形态和功能较好。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肿物无复发;患者术后满意度100%。结论耳后皮下蒂状旋转门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易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耳郭 耳甲腔缺损 耳部重建 局部皮瓣 皮下蒂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群右侧脑各亚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性(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以及电针干预前后,哮喘患者右侧脑FC值的变化。材料与方法招募符合标准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与哮喘组患者各18名,采集两组受试者基线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哮喘组患者电针大椎、风门、肺俞30 min后,进行第二次功能磁共振扫描。FC分析以右侧脑3个亚区作为种子点:腹侧前脑(ventral anterior insula,vAI);背侧前脑(dorsal anterior insula,dAI);后脑(posterior insula,PI)。结果①哮喘组与健康组基线期比较,vAI与左侧苍白球FC减低(t=-3.85,P<0.05);dAI与右侧中央前回(t=3.27,P<0.05)、右侧角回(t=3.48,P<0.05)、右侧额上回(t=3.41,P<0.05) FC增高;PI与右侧颞下回(t=-3.94,P<0.05)、右侧颞上回(t=-3.15,P<0.05) FC减低。②哮喘组电针后与电针前相比,vAI与全脑FC未见明显差异(P>0.05);dAI与左侧中央前回(t=3.92,P<0.05)、左侧后扣带回(t=3.49,P<0.05)、左侧角回(t=3.84,P<0.05)及右侧楔前叶(t=4.01,P<0.05) FC增高;PI与左右中央后回(左侧:t=4.09;右侧:t=4.25,P<0.05)、右侧中央前回(t=4.09,P<0.05)、左侧后扣带回(t=3.65,P<0.05)的FC增高。结论电针能够增强哮喘患者右侧脑各亚区与默认网络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性,这可能是针灸干预哮喘在脑效应方面的潜在机制。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功能连接 脑岛
  • 简介:摘要2017年12月临汾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1例64岁男性喉癌术后咽瘘患者,患者咽部皮肤软组织类圆形缺损,直径约2.5 cm,形成咽瘘。分两次手术对其进行修复。期手术中设计并切取颏下动脉状皮瓣,将皮瓣翻转180°后形成衬里,通过瓦合及嵌合技术,增加皮瓣与瘘口周缘的贴附面积,封闭瘘口,继发创面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吸引治疗。二期手术植皮封闭创面,患者瘘口得到完全修复。术后随访2年,咽瘘无复发,供区隐蔽,外形良好,患者能经口进食,借助电子喉可以部分恢复发音功能,修复效果良好。

  • 标签: 外科皮瓣 咽,瘘 负压封闭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叶胶质瘤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病理学确诊的72例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将72例叶胶质瘤分为叶型(9例)、盖型(14例)、脑叶型(32例)和内侧型(17例)。进步依据室间孔向同侧外侧裂所在平面的垂直线,将肿瘤分为前叶型(36例)和后叶型(19例)(除外内侧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其中岛叶型和盖型肿瘤主要采用经侧裂入路;脑叶型和内侧型肿瘤主要采用经皮质入路。分析、比较不同分型的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9例(26.4%),次全切除46例(63.9%),部分切除7例(9.7%)。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25例,Ⅲ级16例,Ⅳ级31例。WHOⅡ级和Ⅲ级的叶胶质瘤中,叶型、盖型、脑叶型和内侧型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F=16.94,P<0.001),叶型与盖型、脑叶型与内侧型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Ⅳ级叶胶质瘤中,叶型、脑叶型和内侧型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无盖型)(F=17.85,P<0.001),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Ⅱ级、Ⅲ级和Ⅳ级前叶型胶质瘤的切除率均高于后叶型(均P<0.001)。后叶型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肌力减退的概率高于前叶型[分别为26.3%(5/19)、16.7%(6/36),P=0.395]。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叶胶质瘤新分型有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肿瘤切除率的提高。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岛叶 显微外科手术 临床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叶胶质瘤新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病理学确诊的72例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将72例叶胶质瘤分为叶型(9例)、盖型(14例)、脑叶型(32例)和内侧型(17例)。进步依据室间孔向同侧外侧裂所在平面的垂直线,将肿瘤分为前叶型(36例)和后叶型(19例)(除外内侧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其中岛叶型和盖型肿瘤主要采用经侧裂入路;脑叶型和内侧型肿瘤主要采用经皮质入路。分析、比较不同分型的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9例(26.4%),次全切除46例(63.9%),部分切除7例(9.7%)。术后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25例,Ⅲ级16例,Ⅳ级31例。WHOⅡ级和Ⅲ级的叶胶质瘤中,叶型、盖型、脑叶型和内侧型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F=16.94,P<0.001),叶型与盖型、脑叶型与内侧型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Ⅳ级叶胶质瘤中,叶型、脑叶型和内侧型的肿瘤切除率依次降低(无盖型)(F=17.85,P<0.001),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 Ⅱ级、Ⅲ级和Ⅳ级前叶型胶质瘤的切除率均高于后叶型(均P<0.001)。后叶型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肌力减退的概率高于前叶型[分别为26.3%(5/19)、16.7%(6/36),P=0.395]。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基于影像学特点的叶胶质瘤新分型有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肿瘤切除率的提高。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岛叶 显微外科手术 临床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将福核电站的核废水排放入海。这消息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密切关注,核废水排放入海会对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笔者就日本福核电站核废水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含量、检测手段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述评,并针对此次事件提出些可行性的建议。

  • 标签: 福岛核事故 放射性有害物质释放 放射性同位素 核废水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外伤带蒂状皮瓣术后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内接收的手外伤患者中随机抽选25例,入选患者均进行手外伤带蒂状皮瓣手术,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13例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12例接受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以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与镇痛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外伤带蒂状皮瓣术后应用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内接收的手外伤患者中随机抽选25例,入选患者均进行手外伤带蒂状皮瓣手术,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13例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12例接受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以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与镇痛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状皮瓣及其组合皮瓣在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11例外鼻肿瘤切除后存在鼻翼贯通或全层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51~89岁。依据鼻翼缺损范围,选择状皮瓣、状皮瓣联合鼻唇沟瓣或V-Y推进皮瓣、状皮瓣联合双叶皮瓣等进行修复。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5~59个月,鼻部外观及通气功能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对于外鼻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的患者,选择适合的状皮瓣或组合皮瓣进行修复,可以重建较为理想的鼻部外观和功能。

  • 标签: 鼻肿瘤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叶癫痫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纤维联系,具有多样化的症状和丰富的癫痫网络,通常无法通过药物进行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近年来,磁共振引导的激光间质热凝疗法(MRgLITT)已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微创方法之,该方法通过激光的光凝固和高热效应破坏病变间质组织,使组织受热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在复杂的叶癫痫治疗中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对采用MRgLITT治疗叶癫痫的原理、治疗过程、疗效、相关并发症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叶癫痫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纤维联系,具有多样化的症状和丰富的癫痫网络,通常无法通过药物进行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近年来,磁共振引导的激光间质热凝疗法(MRgLITT)已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微创方法之,该方法通过激光的光凝固和高热效应破坏病变间质组织,使组织受热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在复杂的叶癫痫治疗中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本文综合以往研究,对采用MRgLITT治疗叶癫痫的原理、治疗过程、疗效、相关并发症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经侧裂-叶或颞叶皮层手术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15年1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共35例经侧裂-叶或颞叶皮层手术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的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复查CT示血肿清除>90%者26例,清除80%~90%者9例,术后均无明显再出血,无死亡病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GOS评分5分12例,GOS评分4分17例,GOS评分3分4例,GOS评分2分2例。结论经侧裂-叶及颞叶皮层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是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应个体化选择。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基底节出血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状皮瓣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颏下动脉状皮瓣修复下咽肿瘤术后缺损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76岁;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T2N1M0 1例、T2N2M0 1例、T3N1M0 3例、T4N1M0 1例;皮瓣大小3.5 cm×5 cm~5.0 cm×8 cm;累及食道入口修复2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吞咽功能和GRABS嗓音量表评估发音质量,观察肿瘤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结果6例患者手术切取皮瓣顺利,术后获随访2~36个月。患者皮瓣全部存活,切口期愈合,无咽漏,吞咽功能均恢复良好(GUSS评为0级1例、1级3例、2级2例)。5例不同程度恢复发音功能(GRBAS评分0分2例、1分2例、2分1例) ,1例全喉切除患者丧失发音功能。3例术后1~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1例全喉切除、2例放疗后喉部水肿患者至末次随访尚未拔除气管套管。1例术后6个月发现肺部转移,余5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颏下动脉状皮瓣血供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下咽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选择。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头颈部缺损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经侧裂-叶或颞叶皮层手术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15年1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共35例经侧裂-叶或颞叶皮层手术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的相关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复查CT示血肿清除>90%者26例,清除80%~90%者9例,术后均无明显再出血,无死亡病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GOS评分5分12例,GOS评分4分17例,GOS评分3分4例,GOS评分2分2例。结论经侧裂-叶及颞叶皮层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是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应个体化选择。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基底节出血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层人工真皮(Lando®)联合顺行状皮瓣修复Allen Ⅱ型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们应用双层人工真皮联合顺行状皮瓣修复Allen Ⅱ型指端缺损创面15例16指,彻底清创后,人工真皮用以修复甲床缺损,其余创面行指动脉顺行状皮瓣修复,术后2~3周去除人工真皮支架硅胶层。术后随访创面愈合情况、患指外观、感觉恢复情况、指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术后1个月皮瓣愈合质地良好,无骨外露,甲床缺损处见粉红色肉芽组织。术后随访时间为5~10个月,平均6.3个月,患指指端饱满有弹性,感觉恢复良好,指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指甲生长良好,外观满意,无嵌甲、感觉过敏等并发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功能:优12例12指,良3例4指。结论应用双层人工真皮联合顺行状皮瓣修复Allen Ⅱ型指端缺损创面临床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损伤 人工真皮 Allen Ⅱ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出血CT平扫征、黑洞征及其联合征象在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5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完成首次头颅CT检查,并且在首次检查后24 h内复查头颅CT。根据是否存在血肿扩大(血肿体积增加>6 ml或血肿量增加>33%)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P<0.10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CT复查显示血肿早期扩大与否作为金标准,评价CT早期征象对血肿早期扩大的预测效能。结果首次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有征者24例,有黑洞征者27例。依据复查头颅CT检查结果分组,血肿扩大组28例,血肿未扩大组5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肿部位、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的首次CT血肿量大、有CT征者占比高、有CT黑洞征者占比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征(OR=10.319,95%CI:3.011~35.372,P=0.001)和CT黑洞征(OR=4.181,95%CI:1.327~13.170,P=0.015)均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CT征、黑洞征及征联合黑洞征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灵敏度分别为60.7%、57.1%及82.1%,特异度分别为87.7%、80.7%及73.7%,AUC分别为0.742、0.689及0.779。结论CT平扫征和黑洞征可辅助临床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联合两征象的预测效能更好。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预测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岛征 黑洞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出血CT平扫征、黑洞征及其联合征象在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5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完成首次头颅CT检查,并且在首次检查后24 h内复查头颅CT。根据是否存在血肿扩大(血肿体积增加>6 ml或血肿量增加>33%)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P<0.10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CT复查显示血肿早期扩大与否作为金标准,评价CT早期征象对血肿早期扩大的预测效能。结果首次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有征者24例,有黑洞征者27例。依据复查头颅CT检查结果分组,血肿扩大组28例,血肿未扩大组5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肿部位、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发病至首次CT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的首次CT血肿量大、有CT征者占比高、有CT黑洞征者占比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征(OR=10.319,95%CI:3.011~35.372,P=0.001)和CT黑洞征(OR=4.181,95%CI:1.327~13.170,P=0.015)均为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预测因素。CT征、黑洞征及征联合黑洞征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灵敏度分别为60.7%、57.1%及82.1%,特异度分别为87.7%、80.7%及73.7%,AUC分别为0.742、0.689及0.779。结论CT平扫征和黑洞征可辅助临床预测原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联合两征象的预测效能更好。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预测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岛征 黑洞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期管形包皮状皮瓣在小儿重度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146例重度尿道下裂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行分期管形包皮状皮瓣术式治疗,对照组行分期尿道板重建卷管术式治疗,均行2年随访。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9.04%(65/73)]显著高于对照组[75.34%(5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54±15.74)min vs.(71.62±15.70)min,P>0.05];观察组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3.35±5.24)mL、(1.65±0.77)d、(11.54±3.44)d],显著少于对照组[(16.18±7.30)mL、(2.81±1.01)d、(15.58±5.09)d,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48%(4/73)]显著低于对照组[17.81%(1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管形包皮状皮瓣术式用于重度尿道下裂患儿的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患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尿道下裂 外科皮瓣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