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在难插性ERCP操作中应用的经验体会,分析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常规插管不能完成采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41例临床资料。结果41例行针状刀乳头切开,成功37例,成功率为90.2%,使ERCP成功率由86%提升到96.9%,中出现乳头部出血10例,2例出血自行停止,8例给予局部喷洒1:10000肾上腺素、氩气烧灼或钛夹止血,出血停止。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3例,胆管炎2例,穿孔1例行手术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在ERCP操作中由于各种生理及病理原因造成的常规插管困难使用针状刀进行乳头切开,可提高ERCP操作成功率,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仔细耐心操作,便可最大限度的控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状刀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困难ERC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28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全部成功气囊或网篮取石24例,机械碎石4例。4例结石直径大于1cm,24例结石直径小于1cm。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严重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EST取石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 标签: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 取石术 内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禁忌证。方法全院因各种原因需做气管切开的患者,首先采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若中途不能进入气管,则改用传统切开。结果总共行气管切开的患者33例,29例成功完成经皮穿刺气管切开,4例中转传统气管切开。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具有手术时间短、可单人操作,出血少等优点,但有手术适应征。

  • 标签: 经皮穿刺 气管切开 适应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种复杂特殊情况下气管切开的应对方法,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2000年至2011年的42例复杂气管切开患者的特殊病情。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术前中应对措施。对颈部包块肿瘤气管移位者可选择不同方式定位气管位置。凝血机制异常者术前改善凝血功能,暂停抗凝治疗,手术时认真缝扎止血。无法平卧的患者可先半坐位下行手术,至接近气管时再放下体位立即切开气管,放入套管,以免在切开气管前加重呼吸困难。小儿气切术前先插上管,再行手术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成气切手术,其中,6例术后出血,局部纱条填塞,3例重新打开认真止血,电灼渗血处,把气管周围粘膜与皮下组织间断缝扎,气管周围用明胶海绵及碘仿纱条压迫止住出血。2例患者在切开气管后呼吸停止,立即予人工呼吸,接上呼吸机后呼吸恢复。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下气肿,1例出现纵膈气肿,经穿刺排气后吸收,1例颈部较大肿物切除后气管塌陷呼吸困难,经更换加长套管后呼吸改善。1例喉梗塞严重患者行紧急气切呼吸停止经带呼吸机一天后恢复正常,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各种复杂特殊病情的气管切开,做好术前的检查与准备,快速评估可能的风险,同时权衡利弊,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与方法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治疗ICU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ICU患者7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取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切口长度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592,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986,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治疗ICU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ICU患者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正中切开和会阴左侧斜切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例做会阴切开的产妇,会阴左侧斜切开组100例,会阴正中切开组100例。结果会阴正中切组中出血量、缝合时间、切口肿胀、切口疼痛难忍、住院时间、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会阴侧切组(p<0.01)。结论会阴正中切开,其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会阴正中切 会阴侧斜切 临床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会阴切开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60例,均为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产科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划分,观察组采用会阴切开辅助分娩,对照组未采用此式,回顾性分析两组资料。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脉搏快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压水平、体温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在性别、Apgar评分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身高、出生体重方法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程度、第二产程、总产程均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产程无是差异(P<0.05)。会阴裂伤情况80例初产妇中,完整10例,占12.5%;Ⅰ度裂伤66例,占82.5%;Ⅱ度裂伤4例,占5%。结论会阴切开并未减少产妇经阴道分娩时的组织损伤,产程并未明显缩短,新生儿窒息率也并未减少,故需减少人为干预,提高自然分娩率,从根本上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初产妇 会阴切开术 分娩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直视下钬激光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法,探讨DVIU的手术适应症,降低DVIU术后再次狭窄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0年39例尿道狭窄行DVIU临床资料,对DVIU术后再次尿道狭窄病例进行分析,术前狭窄长度≤1.0cm7例,1.1-2cm21例,2-2.5cm8例,≥2.5cm3例,狭窄部位后尿道20例、前尿道18例,尿道球部1例。结果DVIU1次成功35例,2次成功4例,中加用电切6例,术后留置尿管时间7天-3月。术后随访1年,再次发生尿道狭窄9例,其中术后3月4例,术后半年5例。结论选择≤1cm的尿道狭窄作为手术适应证,中轻柔操作,合理选择留置尿管时间等,能降低DVIU术后再次尿道狭窄的复发率,应当有选择性地应用DVIU。

  • 标签: 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 尿道狭窄
  • 简介:总结65例老年危重患者行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环境、用物和患者准备;中安置患者适宜体位,密切配合医生实施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加强病情观察;术后加强气道管理,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中发生不明原因渗血1例、血压下降5例、脉搏氧饱和度下降2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术后发生痰中带血3例,均予对症处理。

  • 标签: 危重患者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气管切开在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另9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比较经皮气管切开和传统气管切开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量,以及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别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经皮气管切开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气管切开具有简单、快速,损伤的特点,在ICU缩短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避免延误气管切开时机,提高内科ICU医师气道管理的主动性,可以作为ICU医师标准治疗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经皮气管切开在ICU应用的经验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ICU自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应用RuschFranceS.a.r.l旋切型经皮气管切开套组和深圳益心达医学新技术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气管切开套装行气管切开的3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评估。结果30例患者均由同一者成功完成了手术,手术时间5-12分钟,平均7分钟,仅1例术后少许渗血、1例插入气管导管时稍有困难、2例在旋入扩张器时出现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至88%外,无其他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与传统的气管切开相比具有操作精确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愈合后瘢痕、外表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穿刺 旋转扩张 气管切开 微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在产钳中采用阴道右-后侧切开时双手保护会阴伤口的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1年间经阴道分娩的2337例产妇中使用产钳的81例产妇为观察对象,使用产钳的患者占总阴道分娩患者的3.47%,将其选为观察组;选取2008-2009年间我院使用产钳的81例产妇为对照。观察组产钳中使用阴道右-后侧切开并双手保护会阴伤口;对照组采产钳中采用阴道左-后侧切开并单手保护会阴伤口。两组产妇术前均排除合并其他系统的并发症,观察对比两组产妇在中出血量、会阴部损伤、术后发生感染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产妇中的出血量及会阴部损伤,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出血量及产妇会阴部的损伤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产术后发生感染的情况,观察组术后感染率2.47%,对照组术后感染率9.88%,观察组产妇术后发生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产钳中使用阴道右-后侧切开双手保护会阴伤口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产妇阴道的损伤,缩短伤口渗血时间及减少出血量,并且降低伤口感染率,所以应积极推广将这种方法应用到产钳中。

  • 标签: 产钳术 阴道右-后侧切开术 双手保护 会阴伤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84例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另7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比较经皮气管切开和传统气管切开时间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在危重患者中,经皮气管切开时间明显缩短,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气管切开具有微创,快速,简洁,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等诸多优势,对于ICU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机械通气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喉癌患者因肿瘤占位、肿物压迫气道,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道阻塞,从而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常需要进行气管造瘘来保障呼吸;造瘘后再进行放射治疗是治疗喉癌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1。气管切开造瘘后的患者可能涉及到众多疾病,当疾病或其他因素解除后,有多方面因素影响气管瘘的愈合,这里涉及疾病本身的因素,也有患者体质包括营养方面的因素。在以往的文献报道中,多数是针对气管瘘的护理工作,而鲜有通过护理操作,而将气管瘘闭合的,我院推行伤口管理制度两年以来,处理相关病例较多,本文将总结实际经验,报道气管瘘闭合病例施治及效果分析。

  • 标签: 临床护理 气管瘘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经皮穿刺气管切开(PDT)是一种微创、快捷、安全的急救技术,是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的新方法。我科近年来施行PDT2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与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相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易于床边实施,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气管切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危重患者 观察与护理
  • 简介:小儿急性喉炎是喉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为小儿常见的急性喉梗阻原因之一,常发生于1~3岁小儿,以犬吠样咳嗽、声嘶、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临床特征,其特点是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1]。且小儿咳嗽功能不强,

  • 标签: 小儿 急性喉炎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的护理,以及对此次护理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抽取其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0例,女患者40例,年龄18-70岁,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A和观察组B,对观察组A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对观察组B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对患者及时的进行吸痰,保证气道的湿化度良好,并且进行正确的套管护理,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皮肤进行适当的护理等措施1。结果观察组A中,有15例患者在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之后,意识清醒,并且痊愈出院,在患者中占37.5%,17例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了失语和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在患者中占42.5%,而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效死亡,占12.5%,剩余3例经济困难,自动出院,占7.5%。观察组B中,有18例患者在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之后,意识清醒,并且痊愈出院,在患者中占45%,14例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了失语和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在患者中占35%,而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效死亡,占10%,剩余4例经济困难,自动出院,占10%。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7.4%(38/4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之后,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且能够顺利的排痰,能够促进患者早期拔管。2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经皮扩张 气管切开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