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5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个组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抑制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内镜下贲门括约肌切开术 贲门失弛缓症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疾病专科护理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患者并发症预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ERCP及EST治疗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疾病专科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抑郁(SDS)评分和焦虑(S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DS和S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病专科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的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专科护理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ICU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传统气管切开,观察组施行经皮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其切口长度、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ICU患者中,相比于传统气管切开,施行经皮气管切开具有手术创伤、出血量少、切口优点,可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传统气管切开术 经皮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危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经皮气管切开组30例及传统气管切开组30例,经皮气管切开组给予经皮气管切开;传统气管切开组给予传统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皮气管切开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传统气管切开组的40.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气管切开组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传统气管切开组的93.3%,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行经皮气管切开及传统气管切开患者比较分析,发现经皮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较小,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以及切口愈合时间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手术成功率较高,可取代传统气管切开并在全市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并发症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2月14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应用的气管切开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传统组65例为传统气管切开,经皮微创组79例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经皮螺纹旋转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满意度;切口长度、中出血情况、手术全程时间;患者切口感染、套管脱出、皮下和纵膈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微创组满意度高于传统组,P<0.05;经皮微创组切口长度、中出血情况、手术全程时间优于传统组,P<0.05;经皮微创组切口感染、套管脱出、皮下和纵膈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效果优于传统气管切开的疗效,切口,出血少,手术简单,时间短,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疗效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泪管挤压排脓法与泪切开治疗泪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断泪管炎38例(3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随访情况。结果经泪管挤压排脓法的患者为25例,其中13例(52%)经1次治疗后痊愈,10例(40%)经至少3次治疗后治愈,2例(8%)治疗多次均复发,改行泪切开;行泪切开均为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共13例,手术后全部治愈。结论泪管挤压排脓法简单易行,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泪小管炎 泪小管切开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实施肌切开所采用的护理干预配合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6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进行围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以及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中的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护理依从性比较结果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实施经口内镜下肌切开可以通过围期护理进行配合,从而降低患者在术后引发并发症的可能性,同时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由此可见护理配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口内镜 肌切开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优于传统气管切开口的换药方法,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敷料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l月-2016年12月间50名住院病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人,实验组使用泡沫敷料进行换药,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口纱块进行换药。就两组间的换药频次等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减少了换药频次,降低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及总体住院费用,且操作方法与传统换药方法无较大差异,易于掌握及应用。结论泡沫敷料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换药频次,值得在气管切开口换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泡沫敷料 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外伤患者治疗中行气管切开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以我院今年收治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6例看看回复您推荐实施气管插管,观察组26例患者则实施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及肺炎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用气管切开为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该手术不仅能够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缩短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DT)并观察比较PDT改良前后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重症医学科(ICU)行PDT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为常规PDT组60例和改良PDT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APACHEⅡ评分等一般情况和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手术切口大小、中出血量、拔除气管套管后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PDT组相比较,改良PDT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明显减少[(5.80±1.19)min比(7.65±1.05)min、(8.33±3.30)ml比(11.33±4.34)ml、(1.08±0.30)cm比(1.27±0.25)c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PDT相比较,改良PDT减少手术时间和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 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治疗重症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脑外伤患者,将4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20例/组。一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气管切开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肺炎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肺炎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气管切开治疗重症脑外伤的效果较为理想,适合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在颌面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颌面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气管切开,观察组进行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未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4%(6/3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颌面肿瘤应用光索辅助微创气管切开切口更加美观、平整,有效的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前景良好。

  • 标签: 光索 辅助 微创气管切开术 颌面肿瘤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一次性肛瘘切开与肛瘘切开挂线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4例低位肛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一次性肛瘘切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肛瘘切开挂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手术时间为(0.51±0.14)h,中出血量为(10.72±0.94)ml,术后住院时间为(3.78±0.34)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0.61±0.20)h,中出血量为(10.82±0.84)ml,术后住院时间为(5.18±0.57)d;两组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潴留5例(11.9%),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5分5例(11.9%),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对照组尿潴留14例(33.3%),VAS评分>5分12例(28.6%),并发症发生率为61.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病例,采用李氏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估肛门功能,总分5~6分。结论一次性肛瘘切开与肛瘘切开挂线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差异不大,但一次性肛瘘切开治疗的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效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低位肛瘘 一次性切开术 切开挂线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重症脑外伤患者以气管切开开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接收的患重症脑外伤的80例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40例,以气管插管开展治疗;治疗组共40例,以气管切开开展治疗。观察及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治疗组的使用呼吸机时间、带管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参考组相比均显著缩短(P<0.05),术后肺炎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重症脑外伤患者以气管切开开展治疗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气管插管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