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学是日新月异的神圣学科,医院是治病救人的神圣场所,医疗行业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特殊行业。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后勤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经济效益。要使后勤工作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后勤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1]现代医院的建筑趋势朝向高层化、大型化、综合化发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在日常工作中尤为重要。本文以安监保卫科参加医院PDCA竞赛为契机,将PDCA运用到消防日常管理中,从诸多方面对医院存在的火灾隐患分析成因,就原有消防设施进行改造、建立全院消防应急体系并实行院科两级管理、提升医护人员消防意识为预期目标,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形成良好的PDCA循环执行力机制。

  • 标签: 医院消防设备PDCA循环
  • 作者: 周翔 苏龙翔 王郝 李冬凯 陈焕 段美丽 刘健 欧阳彬 秦秉玉 王洪亮 王雪 徐磊 于湘友 周飞虎 刘娇 张丽娜 隆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100050 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2018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410008 长沙,中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ICU大数据发展的现状,明确现存问题,为后续重症大数据平台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互联网对824个重症医学专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与标准专委会设计。经过质控分析筛选,最终纳入来自598家医院的712个医师的反馈结果。结果所有受调查医院中,355家(59.4%)的ICU内部硬件数据整合程度欠佳,185家(30.9%)的临床信息系统可以向专科科研系统开放接口,133家(22.2%)支持数据分析结果共享。所有受调查医师中,389人(54.6%)可以投入支持系统建设及协调工作,但619人(86.9%)没有可直接用于大数据建设的科研经费支持项目开展。重症感染、重症呼吸、重症数据科学与信息学、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神经是排名前五的亚专科兴趣,占总数的60.1%。结论现阶段我国ICU的信息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各医院对科研合作的开放程度较低,且需要更多经费和人力支持重症大数据的建设。

  • 标签: 重症医学 信息化 大数据 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结合分娩辅助设施进行早期体位管理对初产妇助产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产科住院待产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12月接受常规分娩助产护理的8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12月接受早期体位管理及分娩辅助设施进行助产干预的80例作为研究组,记录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情况以及产程进展情况,评估围产期疼痛情况,统计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率比对照组高(88.75%比71.25%),剖宫产率比对照组低(11.25%比28.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以及第二产程疼痛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产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合分娩辅助设施对初产妇进行早期体位管理可有效促进产程进展,缓解围产期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助产效果较理想。

  • 标签: 体位管理 分娩辅助设施 初产妇 分娩方式 分娩结局 产程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大工业生产及自然科学发展,职业性疾病越来越多。引起职业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长时间接触一些有害物质,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为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文章主要对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 标签: 机械制造业 职业病危害 防护设施管理
  • 简介: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意识也随之改变,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愈加明显,由此,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体育指导管理专业是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教学质量决定了体育人才的输出质量,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实践为根基开展教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基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设置不仅为企业和社会输出了专业的体育人才,填补了社会体育人才的空缺,同时,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 标签: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学生 实践能力
  • 简介:摘 要:近年来体育类院校相继开设了运动鞋设计的相关课程,但目前尚没有适用于体育院校使用的课程配套教材。本文对该课程的教材建设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力求提出一些实效建议。研究表明,适用于体育院校运动鞋设计课程的教材,应把实践性放在首位,教材内容框架以具体的运动鞋设计方面的实践内容为线索,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内容中,围绕实践教学来开展教学工作。这样可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增强体育生为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服务的能力。

  • 标签: 体育院校 运动鞋设计 教材建设
  • 简介:摘要:在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伤病发生几率高,有必要对其易发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预防方法。本文首先对军事体育训练的伤病易发因素进行分析,包括个体因素、训练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军事体育训练伤病预防方法,以期对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伤病发生进行有效控制。

  • 标签: 军事体育训练 伤病易发因素 预防方法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高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对接,这一做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在校园文化发展中树立了相当鲜明的校园特色,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具体实施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工作中,应当重视起学校的体育文化活动,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以此促进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 标签: 高校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 融合工作 问题和对策
  • 简介:摘要:“三全育人”思想赋予了当代大学生新的时代内涵,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不应拘泥于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而这一标准不仅需要学校引导,还需家庭和社区共同努力。因此,本文就体育教育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化”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 标签: 体育教育 三位一体化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以武汉市为例分析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5—6月,通过问卷对武汉市56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构基本情况、传染病基础设施设置情况、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已转换病区设置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武汉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科床位数高达1.64张/万人,但实有的1 873张床位和约5 000张可转换病床无法满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的诊疗需求。在疫情暴发后共设置了19 084张可转换病床,其中综合医院占88%;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每张已转换病床占用病区面积(<30.0m2)较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40.0m2)低。结论医疗卫生机构要科学配置"平战结合"病床,兼顾数量提高和效率提升;应具备底线思维,严格按标准及规划建设使用基础设施;政府部门要合理布局传染病防治设施及配置资源加强规划保障。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卫生机构 基础设施 资源配置 规划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医学高校开设体育舞蹈教学对医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通过对体育舞蹈的调查研究,主要从音乐及舞蹈方面对医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使开设体育舞蹈向更优化、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医学生 体育舞蹈 艺术素养 开设课程 高等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5年内将每周的体育课从1.5 h增加到4.5h对5~11岁儿童体质指数(BMI)和腰围的影响。方法2008年至2013年,丹麦斯文德堡6所学校作为干预组,每周为750名儿童提供4.5 h的体育课。同时,四所匹配的学校作为对照组,每周给549名儿童上1.5 h的体育课。在基线和5年内每年进行一次测量。1 299名儿童中有81名是2008年后进入这些学校的。结果基线水平的干预组和对照组超重儿童比例分别为12%和13%,腹部肥胖儿童的比例分别为15%和19%。5年后,干预组的腹部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分别为43%和51%,对照组比例为78%和84%。对照组5年内BMI比干预组平均增加了0.450 kg/m2。此项干预措施不能降低平均腰围。结论每周3次体育课,连续5年能有效降低儿童BMI和超重/肥胖的比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国9~22岁学生2010年与2014年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0年与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年龄为9~22岁的汉族学生和9~18岁的藏族学生(西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小学生(9~12岁)、初中生(13~15岁)、高中生(16~18岁)和大学生(19~22岁)。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度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之间的差异,采用log-binomial回归计算不同年龄组间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RR值。结果2010年中国9~22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为20.5%,2014年为23.8%。相较于2010年,2014年中国9~22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整体有所上升(P<0.001),且上升幅度东部>西部>中部地区(P<0.05)。各年龄组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有所上升(P<0.05),且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上升幅度高于初、高中生和大学生(P<0.05)。除中部地区的初、高中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不升反降外,其余各年龄组东中西部地区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上升;东部地区的中小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上升幅度最大,但大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上升幅度在3个地区中最小。各省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的变化情况差异较大,小学生表现尤为明显。仅有3个省份4个年龄组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显著上升。以9~12岁年龄组学生的体育锻炼1 h的概率为参照,13~15岁的RR值从2010年到2014年几乎无变化。16~18岁的RR值从2010年的0.34(95%CI:0.33~0.35)增加到2014年的0.36(95%CI:0.36~0.37,P<0.001),19~22岁的RR值从2010年的0.33(95%CI:0.32~0.34)增加到2014年的0.43(95%CI:0.42~0.44,P<0.001)。结论相较于2010年,2014年各年龄组学生校内体育锻炼1 h的概率均上升,但省间差异较大,这说明国家政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各省应针对各自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1 h的概率。此外,高年龄组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

  • 标签: 体育锻炼 学生 地理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岁、11岁和14岁受试者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与客观测量的体育锻炼(P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从瑞典东南部三个中产阶级社区的六所学校招募了549名儿童和青少年(264名男孩)。使用密封式计步器客观测量每天的步数,每日填写一份关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情况的简短问卷。研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每日使用的平均分钟数与每日平均步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低使用者与高使用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总体来看,每天的步数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量呈一定的负相关(r=-0.329,P<0.001),但男孩(r=-0.340,P<0.001)低于女孩(r=-0.401,P<0.001)。当进一步按性别和年龄分层时,这种相关性仅存在于14岁的女孩(r=-0.385,P<0.001),且仅在这一组中,低使用者和高使用者之间存在差异(P=0.005)。结论每天步数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当按性别和年龄组分层时,这种相关性只在14岁的女孩中观察到。研究结果可能针对未来青春期女孩的体育锻炼。

  • 标签: